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大宝应的历史:探秘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故事

时间:2024-03-19 15:50:30

相关推荐

大宝应的历史:探秘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故事

"我们大宝应"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代。大宝应时期发生在唐朝晚期,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被废黜后的动荡时期。在这段历史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宝应时期充满着战乱、政变和内耗,却也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和文化人。这段历史中既有壮丽的战争史诗,也有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甚至还有一些惊人的传奇和谜团。了解大宝应时期的历史,不仅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机理,也能够领略到这个时代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肃宗朝八宝一一对应。故所谓雷公石斧等八种宝玉其实是觿、珩、璧、珩、琚、璜汉等汉墓中大佩葬制的随葬玉器13件。

下面说说你知道的不知道的宝应历史文化古迹!

宝应历史文化古迹-八宝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二十世纪50年代,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入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八宝亭也曾留下了周恩来童年时的足迹。童年的周恩来随养母陈氏来宝应探亲,岳东升所立重浚得宝河碑记70多年后重见天日,在八宝亭内看书阅报。解放后,他曾在接见范承祚大使(宝应籍人)时专门询问过有关八宝亭的情况。

历史上,八宝亭乃是运河古道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苏鄂《杜阳杂编》说;“真如获宝所居,河圩高敞,培物润戊。”宋诗人梅尧臣《宝应道中》是一片丰收景象;“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头拨船女,到手终不嫌。”清邑人刘家麟的描写更是清新自然:“秋水长天飞野鸭,夕阳门巷卖家菱,”一派鱼米之乡风景。

纵棹园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1958名为人民公园。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是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1907年,少年周恩来随嗣母来这里读书,与年长他16岁的表哥、爱国青年陈式周朝夕相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1998年3月5日开馆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占地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18间,有历史文物50多件。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已成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宋泾河

宋泾河为宝应城市河。因是刘宋时期的夹耶渠故道而得名。泾即“夹耶”二字省称,指干道河流之间用以沟通的支流。陈登从古平安县向东北开渠至白田村以北地界,再与白马湖水相汇,经邗沟东道,水泄射阳。东北流向的夹耶渠不但连接了邗沟西道,也起到了连接古邗沟东道与西道的作用。因为这个缘故,三国以来历代史书将夹耶下游的古邗沟东道也统称为夹耶渠。西晋夹耶渠下游淤塞,刘宋以黄浦溪灌夹耶渠,同时因白马与末口间淤塞,便与夹耶同向另开新支河用来沟通淮河的末口与射阳湖,取代了古夹耶渠沟通江淮的功能。明代文人取刘宋之前夹耶故道之意,将夹耶故道,特别是穿城段雅称为宋泾河。所以,邗沟东道即是天平的宋泾河,民国时则称城市河,其有两个源头,一为黄浦溪,一为县城,河周边为即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而刘宋所开的新支河则是自泾河镇流出,在大溪河以北,流经曹甸,入射阳湖,继续延伸至现射阳湖镇区北的那条河,旧名大泾河。

值得一提的是,宋泾河在宝应尚分多条支流。明代,李瓒等自南门引运河之水,入西门爱莲池,再向东经得宝河入宋泾河。因绕学宫,又称学河。自小新桥向西开一河,称玉带河,爱莲池、得宝河湮塞后,于学河西南的多智桥附近筑石坝,使玉带河水倒流,经状元桥,镇龙桥,小新桥,重入宋泾河。

苏中公学纪念碑

苏中公学纪念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金吾村三合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行署、军区决定建立苏中公学,由栗裕任校长,管文蔚任副校长。同年6月1日在曹甸金吾村举行苏中公学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原址房屋已毁。1994年6月,宝应县委、县政府于此建纪念园地,立苏中公学纪念碑一座,碑座北面南,高11.4米,碑体呈上小下大的棱柱形,砖混结构,碑面镶嵌白凡石,由原苏中公学教育长、校长夏征农题写碑文。1997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应学宫

宝应学宫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巷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两度被毁,明、清代重建、增建。学宫又名文庙、孔庙。儒学不仅奉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庙宇,而且是古代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也是元、明、清三朝地方政府设立专供生员读书的学校。学宫座北朝南,建筑有三部分组成,学宫的第一进是戟门;第二进为大成殿,第三进是明伦堂,迎秀桥北为泮池,清建,文革期间掩埋。新建了棂星门、戟门、鼎甲坊以及迎秀桥、泮池等。殿前有400多年两株古银杏树。

朱氏家祠

朱氏家祠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小石头街8号,是清代布政司朱士达家祠建筑,建于道光年间。家祠座北朝南,前后三进,院中有东西厢房。前进面阔五间,进深五檩,4.2米;第二进面阔四间,进深五檩,4.86米;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七檩,8米。均为硬山顶,青砖墙体,小瓦屋面,占地面积约68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平方米。该建筑属浙派风格,门楼砖雕、木雕比较精美,富有特色,后进大厅梁枋彩绘图案,色彩鲜艳,保存完好。朱氏家祠建筑结构完整,局部屋面渗漏、面貌改变,对其进行了修缮。

刘宝楠故居

刘宝楠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镇城中社区卢家巷28号,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房屋座北朝南,三合院布局,院大门南向,正房面阔四间,进深七檩。东厢房二间,西厢房三间。刘宝楠,道光进士,历任文安、三河等知县。著有《论语正义》等。

张仙庙桥

张仙庙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古城东侧五条街南,因紧邻张仙庙而得名,清代建筑.该桥为石板桥,两端下筑条石基础,南北向,跨城市河,长4.5米,宽2.7米。两侧栏杆为石板制作,两头左右石柱卯榫而合。石栏高0.45米,石柱高0.75米。四根石柱内侧阴刻“张仙桥”、“送子桥”、“甲寅壬五月”、“邑人重建”等字样。经推算,应为清代咸丰年间所建。此桥为县城五条街的通衢要道。

广惠桥

广惠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老城区南大街西侧,跨市河(宋泾河),1949年后改名小新桥。据考证,相传,广惠桥为唐代大将尉迟恭所建,明代多次重修。该桥东西向,桥面呈弧形,下为砖拱半圆形,净跨4.2米,长12米,宽6.65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再次重修,重配了桥面栏杆。

抗倭战场

抗倭战场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小南门外运河堤,老城区西侧。上原有祠、碑,已毁。据《宝应县志》载:明嘉靖36年(1557),倭寇入侵宝应县城,市民壮士丁效恭率青年数十人在此迎敌,杀敌数人,后因寡不敌众,皆壮烈牺牲。后人称此为抗倭战场,于此建祠立碑纪念。

仲兰家族墓

仲兰家族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钱庄村东部泾河砖瓦厂内。墓群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内有仲兰及子仲本、仲裴、仲相夫妇合葬墓四座,均为砖砌浇浆墓。仲兰(1441-1495)宝应人,官至太医院使。仲兰夫妇合葬墓于1978年发掘,出土墓志两合。1983年发掘仲兰长子陕西按察使仲本夫妇合葬墓,出土不腐尸两具和服饰、玉佩、金条、状纸等文物。出土的不腐尸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今存次子礼部主事仲裴夫妇合葬墓和三子仲相夫妇合葬墓,封土已平。据清道光《宝应县志》载:“太医院使加右通政仲兰墓在黄浦,子陕西按察使仲本礼部祠。祭司主事仲墓附。”

成肇麟宅

成肇麟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县南街24号,建于清代。原有房屋规模较大,现仅存住宅一进,面阔六间,进深七檩。房屋墙体、门楼均已改变,其余房屋后建。成肇麟为清同治年间进士,历任县、州官员,为官体察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不堪服务于列强,作绝命诗“屈己全民命,捐躯表素怀”,后投井而亡。死后慈禧亲令于今县城发财巷东南段,修建祠堂,予以褒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安宜镇政府将旧居改为社会福利院。

京剧艺人高朗亭

京剧艺人高朗亭居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牌楼社区北门外百岁坊7号,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1.25平方米,房屋座北朝南,面南正房面阔四间,进深七檩,西有厢房。临街房屋面阔四间,进深五檩,东面一间为门厅。大门为八字形,门厅为二层小楼,其余平房,单檐、硬山,青砖小瓦,门窗破损严重,房屋结构完整,富有清代建筑特色。

王凯泰故居

王凯泰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朱家巷42-7号,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95平方米,共有院落两座,房屋均座北朝南,东院房屋面阔四间,进深七檩,西侧有厢房两间。西院房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中间堂屋开六扇格扇门。东院西厢房南侧为通道,连接东西两个院落。王凯泰历任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福建巡抚,光绪元年卒,赠太子少保衔,谥文勤,并于福建省城、台湾府城建祠祀。1874年,日本侵台期间,福建巡抚王凯泰积极备战,率兵二万五千渡海,促成日本退兵,维护了国家主权。

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蒲松龄住所旧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牌楼社区叶挺路73号,这里是一处清代建筑,西邻明清县署,东接察院巷。

宝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宝应县志载:清康熙九年,蒲松龄应宝应知县孙蕙邀请来宝应任其幕僚。原住所已于清末重建,现存房屋格局与蒲松龄原住所基本一致。

蒲松龄住所旧址底层建筑面积为105.65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构成的三合院,布局呈“凹”字形,正房面阔四楹,进深七檩,楼上下共八间,楼上内廊外侧有栏杆扶手;东西两侧为厢楼,共八间,厢楼靠天井一侧为板壁,开窗户。房屋外墙为青砖,屋面为小瓦,东、西山墙为硬山顶。

此宅于被宝应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应县古城保护规划》也将其列为保护利用重点。

经过宝应县相关部门的几年努力,如今,蒲松龄住所旧址已经被打造成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主题展览为“鹤轩留仙——蒲松龄游幕宝应觅踪”和“宝应书画家纪念蒲松龄作品”两部分。其中,一楼为“鹤轩留仙”,有家世生平、卓著成就和宝地情缘三个展厅。主题展中厅,塑蒲松龄半身铜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二楼为“宝应书画家纪念蒲松龄作品”展览。二楼东西厢设茶室、书房,再现当年会友、读书写作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该建筑外环境营造的“鹤苑”,引用了康熙年间宝应县署与蒲松龄游幕宝应相关的鹤轩、鹤亭、鹤泉、放生池碑记等,以及蒲松龄故居藤廊等人文元素,独具情趣。

朱氏宅第

朱氏宅第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老城区朱家巷34号,清代建筑。朱氏宅第房屋占地面积约192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座北朝南,院大门东向,临朱家巷,房屋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屋面为小瓦,墙体为小青砖砌就,硬山顶。朱氏宅第一门走出兄弟三进士,在科举史上较为少见。朱士彦(1761—1838)字休承,号咏斋,嘉庆七年一甲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诸部尚书,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衔。朱士达,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朱士廉,道光十三年进士,历任武强、石楼、固始知县。其大门前曾悬挂“兄弟三进士第”匾额。该宅具有一定历史人文价值,现为房地产公司用房。

蝴蝶厅

蝴蝶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画川社区叶挺路115号,占地面积132.3平方米,建筑面积264.6平方米,清代建筑。据清道光《宝应县志》载,蝴蝶厅为宁国寺藏经楼。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大雄宝殿匾额为颜真卿手笔,后毁于火。明万历十九年(591)重建,殿堂五进,房屋百余间。后进有千佛楼,每根梁柱都有木雕佛像,数以千计,姿态各异。现仅存蝴蝶厅,为清末重建,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3间14.7米,进深9檀9米,高8米,单檐歇山顶,漏檐墙,四周有回廊,廊柱有础,一楼门窗大部分改动,二层有走廊,木楼梯、护栏等保存较为完整。1998年在此发现一石刻“重修千佛楼石刻记”,系崇祯三年王恤民撰。

迎秀桥

迎秀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学宫照壁墙北侧5米处,北通学宫,南接小南门街,南北横跨于城市河上,为清代石拱桥。桥面长7米,宽4.7米,面积约32.9平方米。据史载,迎秀桥亦称状元桥、玉带桥,在学宫泮池南,跨玉带河(学河),原为砖砌。道光五年,邑人徐攀桂改为石拱桥。文革中改为水泥平板桥,拆除重建。

多智桥

多智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多智桥巷与城市河交汇处,东西横跨于城市河上,桥面长5米,宽约3米,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据史载,多智桥曾用名史桥,在县学宫西,俗称“多子桥”,是宝应民俗中小孩满月时要过的“三桥”之一。该桥始建于清代,原为砖拱桥,拆除重建。

跃龙关

跃龙关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罗巷社区南城根路与运河东堤交接处,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志》载:跃龙关原为木涵洞,知县徐羽中改建石闸,长1丈5尺,墙石高1丈5尺,门阔1尺8寸6分,水入城南门,流入市河,出东水关下望直港。嘉庆二十一年重建,光绪十八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屡勘拆修。解放后建有跃龙关水电站,并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引运河水至南通入海,后废弃。现存闸门石槽,闸门以外的闸道延至南城根路,均以旧时条石砌筑,闸道宽3米左右,高约2.5米。跃龙关是清代宝应城区重要的水利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泰山殿

泰山殿兴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位于江苏省宝应县城北门外西侧。起初是一座供奉运河保护神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寺观,系仿东岳泰山碧霞祠和玉皇顶而建。明朝后期增建观音阁,遂成佛道合一的江淮巨观。泰山殿占地200余亩,全殿前后八进,殿堂310余间,后因屡遭战乱、火灾,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荡然无存。

宝应泰山殿重建项目规划占地180.8亩,建筑面积近九万四千平方米,需投资4.5亿元,建成后的泰山殿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天下第一名山”,重振古泰山殿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江淮巨刹之雄风。项目预计于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筹备领导小组已完成前期的调研、论证和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王式丹故居

王式丹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运河路264号,系清代科举状元王式丹故居,故居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为明三暗四结构,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平方米。大门西向,开在西厢房上;正房四间,进深七檩,屋面小瓦,门窗改动较大,东厢房已拆改,建筑整体保存一般。王式丹(1645-1718)字方,号楼村,宝应人。少负盛名,年二十八始补第子员,选拔入国子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殿试获第一,授修撰职,参与簒修《渊鉴类函》等。

画川书院

画川书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镇东门社区安宜东路1号,宝应县翔宇初级中学南侧,纵棹园北部,为清代书院。东西长约48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1920平方米。画川书院始建于康熙年间,由乔莱的裔孙捐送园基,为纪念乔莱,取名为画川书院。道光五年重修,有大门房、耳房、门楼、堂厅、厢房等共32间,有水池、石山、照壁、方亭、走廊、红桥等建筑,废于清末。现存“画川书院”石刻横额和建筑石质构件等遗物,留存于纵棹园内。

戚家汪

戚家汪位于安宜镇东门社区安宜东路1号,纵棹园水上景区内,南北长18米,东西长10米,面积约180平方米。据《宝应历代县志类编》载:宝应县城东北有一大池塘,明洪武年间,塘边一户戚姓人家娶媳妇杜氏,新婚之夜新郎溺死于水塘中,新妇悲痛不已,赋绝命诗,投池殉节。从此此池塘被称为“戚家汪”。不久塘边建戚家妇祠,还立碑刻记《戚妇诗》。乾隆下江南时途经宝应,特前往戚家妇祠巡视,并和戚妇诗一首,赞颂节妇烈女。

一宿庵

一宿庵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罗巷社区南大码头巷,原宝应县麦粉厂内。一宿庵原名松园庵,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始建,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曾在此住跸一宿,因更名。庵内原有旧房15间,现存清代庵房两处,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一处为二层楼房,坐西朝东,面阔四间,进深五檩,屋面小瓦,外墙粉刷,门窗改动严重;一处为坐北朝南房屋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屋面小瓦,门窗改动亦较为严重。庵内尚保存有重修一宿庵碑记石刻一块。

嘉定桥

嘉定桥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牌楼社区安宜镇叶挺西路和城市河交汇处,东西横跨于城市河上。嘉定桥,唐初由大将军尉迟恭始建,旧名孝仙桥,唐代诗人储光羲有“十里次舟楫,二桥通往来”诗,二桥即指广惠桥和孝仙桥。宋时改名嘉定桥。明崇祯四年决堤冲颓,十二年重修。后又改名大新桥。原桥面长约20多米,高4米,宽近8米,原为三孔砖拱桥,现为一孔,抗战期间改为低拱桥,便于行车,1949年后桥面改为水泥平板桥,至今仍在使用。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北门外大街109号,画川高级中学西校区院内,现存长11米,宽7米,面积77平方米。据清道光《重修宝应县志》载,此庙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清咸丰年间修葺,后存关王殿,面阔3间,进深7檩。1996年拆毁,存南山墙和后檐墙等残留建筑遗迹。另存有乾隆十八年“永禁典卖”石碑一块,青石质,高194厘米,宽56厘米,厚11厘米,另有一块长80厘米,宽32厘米的石碑,分别记载明万历、清康熙嘉庆年间邑人捐资助建、施地基、重建影墙等建筑情况。

宝塔根

宝塔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罗巷社区,宝应老城区南门外运河堤东侧跃龙关附近,为明代宝塔建筑基址。塔基长8米、宽8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为条石建造。据《隆庆志》、《康熙志》记载,宝塔原在城西北,明嘉靖四十年暴风崩圯。崇祯十一年,知县刘奎听从邑人汤廷琏建议,欲建塔于南门外未成,只建塔基。现有部分基座残石露在外面。

龙竿寺

龙竿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臧陈社区陈琳路1号。呈方形,东西宽56米,南北长62米,占地面积3472平方米。龙竿寺是射阳湖地区创建最早、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佛教禅林,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文殊院,大历十年,有竹成龙形,敇赐龙竿寺名额。龙竿寺后几经修废,在原址重新修建,寺内存有清代柱础、石鼓、石狮、葫芦顶等遗物。

乔莱墓

乔莱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射南村东升组,距村部约2千米,为清代墓葬。乔莱(1642-1694),字子静、号石林,宝应人,清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参与编修《明史》及《三朝典训》等。去世后归葬射阳。该墓封土规模较大,呈覆釜形,直径约60米,残高4.5米,占地面积约2826平方米。在墓旁原有乔家飨堂等建筑,因岁月流逝,自然毁坏。

射阳湖镇臧陈旧址石刻

射阳湖镇臧陈旧址石刻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臧陈居委会官巷口,时代为清代。“臧陈旧址”石刻镶嵌于臧陈路与官巷**汇处重建门楼之上,“臧陈旧址”石刻为青石质,长1.1米,宽0.40米,字为颜体,苍劲有力。由晚清进士、探花冯熙题写。射阳是东汉臧洪和陈容的故乡,他俩因反对董卓、袁绍分封割据,被袁绍军擒杀。射阳父老于故里建起了“臧陈烈士祠”和“臧陈旧址门坊”,后毁于战火。1989年12月,镇政府在藏陈路与官巷**汇处复建门楼。

鲁垛一日河

鲁垛一日河位于宝应县鲁垛镇鉴青村境内,开凿于1975年,与三横河相接。河道总面积34560平方米,东西向,全长1920米,宽18米,现为农业生产排涝河。1975年冬天,鲁垛镇为解除南部农田容易受涝的状况,组织上万民工,仅用一天时间开成这条河,故取名“一日河”。

重修潼口寺碑记石刻

重修潼口寺碑记石刻现立于宝应县夏集镇潼口寺碑亭内,座西面东。据初步考证为明代遗物。碑为青石质,高1.54米,宽0.77米,厚0.8米。碑文有楷书23行,满行57字,共676字。由明代进士,中书舍人乔可聘撰写,碑文记录了潼口寺的来历,地理位置,建筑筹资等情况。据清道光《宝应县志》载,潼口寺唐代时为东寿安院,宋改为圣寿院,明改为潼口寺。此碑留存文字记载,对研究潼口寺的历史沿革及重建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在其原址上新建潼口寺,建成大雄宝殿,建亭立碑。在潼口寺南门上有“唐建潼口禅寺”石额。

衡家牌坊

衡家牌坊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牌楼村獐狮卫生院内西侧。长10米,宽6米,面积60平方米,现为獐狮卫生院绿化地。据《衡氏宗谱》载:清康熙年间,宝应进士衡筱衫,字钧,官至御前侍读,政绩卓著,且事母至孝,受圣封“衡公之德”一坊,立于家乡,以表彰其政绩美德。后人称其地为衡家牌楼。现牌坊已毁,尚存御赐“圣旨”石刻一块。

乔可聘墓

乔可聘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柘沟村柘中组,面积约4800平方米。乔可聘字君徵,号圣任,宝应县城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中书舍人。据清道光《宝应县志》载:“掌河南道御使乔可聘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柘沟庄”。原墓封土呈半圆形,高约6米,长80米,宽60米,四周砖砌围墙。墓前有石桌、牌坊等。1946年遭毁,1962年出土石墓志一合,长0.59米,宽0.58米,厚0.08米。志盖8行,每行4字,计32字。墓志46行,正楷书写,记墓主生平。上尚存祭祀用石供桌一个,长1.5米,宽0.5米,厚0.3米。

定善禅寺

定善禅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古塔村东部,呈长方形,南北长179.5米,东西宽260米,占地面积46690平方米,呈长方形。据清《重修山阳县志》、《曹甸镇志》载:定善寺始建于公元400年,开山祖师为东晋安帝时世称辩才的高僧德聪。该寺据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苏中地区现存追早的佛教寺庙。后毁于战火。现寺于2000年在原址复建,有复建的双塔-镇海塔和古井、碑刻、古银杏等。

古兰亭寺

千年名刹兰亭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系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兰亭庄、兰亭荡因此而得名。寺院里有皇帝亲手所植“千年枯枝牡丹王”(毁于文革期间)。

据史料记载,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士大夫及商贾慕名来禅院跋序、写经、刻石、铭碑者甚多,如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重题《过宝应县跋兰亭本》(139月16日)、明朝学者叶贽的《重修兰亭禅院记》(1493年)二文石刻等。此等珍宝“屡经兵燹,荡然一空”,现仅存赵孟頫手书石匾——《古兰亭寺》。

重建于明朝英宗正统年(1436-1449),历时十三年。

扩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宪宗弘治年间(1465—1493年),历时二十八载。

修建于清朝宣宗道光年(1821-1850年),并将“兰亭禅院”更名为“兰亭寺”。朝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毁殁于1942年。后昌乘法师、隆德法师师徒二人,在寺基一隅垒室窝棚,诵经参佛。

复兴于2002年6月,隆德法师为完成师父遗愿,于2002年农历六月初六只身重返兰亭,在原址修缮设地弘法,从事佛教活动,重扬古寺盛名。

再次重建于,慈静法师心系“兰亭禅院”佛教事业,遂在禅院原址重建兰亭寺,以逐步恢复禅院原貌。

愿我大宝应人民铭记宝应历史,以作为一个宝应人而骄傲,为了宝应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来源:宝应生活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清音如梵2024-03-31 15:50清音如梵[天津市网友]45.123.156.114
    真希望有更多的文章能深入探讨大宝应的历史和文化。
    顶5踩0
  2. 匿名网友2024-03-27 15:50匿名网友[国外网友]121.249.125.250
    作为一个大宝应人,我为这个城市的历史感到骄傲。
    顶42踩0
  3. qianxiao love2024-03-23 15:50qianxiao love[福建省网友]203.24.112.170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我学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大宝应历史。
    顶9踩0
相关阅读
陈颂英: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时代画卷·评大型原创话剧《出山!》|2019多彩贵州文化艺

陈颂英: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时代画卷·评大型原创话剧《出山!》|2019多彩贵州文化艺

云雾环绕是悬崖陡峻,一眼望去岩祼石秃

2023-09-05

家有两宝 这3句话别轻易对大宝说 句句都很戳心

家有两宝 这3句话别轻易对大宝说 句句都很戳心

大多数的父母在要二胎之前都会和大宝说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也一样爱你

2024-01-18

3岁二宝热衷学成语 趁热打铁 扒拉出当年教大宝的方法 纯分享

3岁二宝热衷学成语 趁热打铁 扒拉出当年教大宝的方法 纯分享

有朋友送了一套带地图的成语书,二宝喜欢地图,就让我给他读地图

2012-12-28

二宝出生后 大宝这句话让妈妈哭了一宿

二宝出生后 大宝这句话让妈妈哭了一宿

临出门时大宝哭闹了好久,一直喊:妈妈别走,妈妈别走!琳琳当时忍住没哭,但回到家,自己直直地哭了一宿!难道自己不应该生老二?回想起大宝声嘶力竭哭

2023-09-11

“你是姐姐 要让着弟弟!”小女孩回了一句话 奶奶无言反驳

“你是姐姐 要让着弟弟!”小女孩回了一句话 奶奶无言反驳

而这其中的导火索就是父母的过度偏心以及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