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山水游记】唐盛明:九嶷山上留个影

时间:2024-02-05

作者借助文字将九嶷山的壮美风景和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述了山上的青翠松柏、蔚蓝天空和奇峰异石,以及从高处俯瞰的壮丽风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5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山水游记》是一部以唐盛明为主角的旅行纪实,其中记录了他在九嶷山的一次难忘之行。作者借助文字将九嶷山的壮美风景和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述了山上的青翠松柏、蔚蓝天空和奇峰异石,以及从高处俯瞰的壮丽风光。唐盛明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在文字中留下了自己对这段旅行的深刻印象。此次旅行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启发。读者可以通过《山水游记》感受到作者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九嶷山之巅,与作者一同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九嶷山上留个影

□唐盛明

九嶷山因舜帝而名。《史记·五帝本纪》有:“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在永州,九嶷山就是个圣山,其九峰耸立,云雾缭绕,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我曾去过宁远的瑶族乡村调研,不止一次到过九嶷山,但那时无暇赏景。近年来兴起的户外运动和生态旅游,九嶷山则变得炙手可热。这里,我把在九嶷山摄下的几个镜头晾晒出来,以博取茶余饭后之一睹。

舜源峰

舜源峰是九嶷山主峰,居中间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娥皇峰和女英峰依偎在两旁,与舜源峰相伴。相传舜源峰因舜帝驾崩后葬于山脚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则相传是舜帝二妃的化身。后人为祭奠祖先,遂纷纷前来朝拜,引来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人骚客竞相吟咏,留下了大量有关九嶷山的优美诗文和传说。

其实对于舜源峰,我并不陌生。那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吧,我刚调到市里工作,跟单位同事一起来到九嶷山瑶族乡搞调研,当时在县、乡同志的陪同下,第一次拜谒舜帝陵,攀爬舜源峰。那时舜帝陵没有修复,只是在那座破庙宇后面的小土堆前,立了一块“有虞氏之墓”的石碑,显得有点原始和古老。因舜帝陵得名的舜源峰,上山的路只有一条砍柴走过的石径,坡麓的树木也比较稀疏,像癞子头似的极不匀称。在那个乱砍滥伐的年代,舜源峰上的古树大多被当作柴火烧了,谁也没有顾及这座山下竟有中华民族的始祖舜帝之陵墓。世易时移,天地一新,不仅舜源峰上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漫山苍翠一派,远看郁郁葱葱,而且在这几十年当中,舜帝陵得到过几次大的修复,整个景区规模也扩大了好多倍,宁远县和永州市协助湖南省人民政府,在这里举办了一届又一届隆重的祭祀仪式,海内外凡有虞氏之后也纷纷前来祭拜。啊,香火袅袅,血脉延续!

盛夏时节,我是跟随清风户外群,再一次攀登舜源峰的。从舜帝陵侧门绕过,步行大约200米,就是舜源峰了。舜源峰的正门旁边,立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刻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一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我不禁为一代伟人笔走龙蛇、大气逶迤的诗和书法叫绝!然后沿着花岗石铺筑的梯子,一级一级朝山上攀爬。刚才领队汤江在买门票时,工作人员招呼群友买点花生、瓜果之类的食品上去。原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舜源峰不知从哪里放生了3只猴子,繁衍到现在,逐渐形成有数百只的猴群了,难怪有人称舜源峰为“猴山”。据说,山上的猴子有点调皮,如果不给瓜果、花生吃,它们会耍性子,甚至把游客截住。此种情景,我曾经在张家界、峨眉山见到过的。

舜源峰景区面积为1080亩,海拔610米,年均气温摄氏18度左右,夏天很清凉。山上植被稠密,多为灌木,偶有乔木夹杂中间,与其它的山不同,往上是清一色的石山,树木全都长在石缝里。有一棵石枞,生长在悬崖绝壁上,由于没有泥土,树根沿着石缝往下钻,出现树根比树干长数倍、大数倍的奇观。尽管这棵石枞树围没有小桶子那么粗,可你不能小看它,据记载,它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半年不下雨,依然虬枝劲叶,仰天临风。

再者,看舜源峰的形状有点像覆斗,或者像倒扣的尖螺,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大约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宁远县人民政府投入巨资,修建了供游人行走的石砌游道,沿着这条蜿蜒的石梯而上,可直达中峰、西峰。而峰顶建有览翠亭,可以一览九嶷诸峰。伫立峰巅,极目远眺,只见群峰连绵,绿荫苍茫,云蒸霞蔚,或卷或舒,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你稍为细心就会发现,连绵的群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山头都朝向九嶷,因此才流传有“万山朝九嶷”这一说法。

寻龙谷

车子过了牛头江,于景点入口处停下,一块巨石刻上“寻龙谷”三个大红字,在阳光和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寻龙谷是喀斯特地貌原生态峡谷,全长3000 米,急流、怪石、深潭、瀑布、古树等构成了一个神秘地带。看着峡谷里的溪流和石头,记忆便告诉我,这地方好像来过。记得那一次到三分石对面叫枫木铺的村子调研,徒步下山到牛头江乘车,一路就是沿着峡谷溪流,只不过那时候没有修通公路,走的是荆棘丛生的樵道,因此印象极为深刻。

寻龙谷,原名叫青牛谷。关于青牛谷,当地资料记载了这样一个神奇而美好的传说:相传4200多年前,舜帝来到九嶷山教化山民,跟当地百姓制茶驯兽、观测天象和传授农耕技术。后来发现九嶷山核心地区有一个神奇的“接天石”,那是众神来往于天地间的天梯,具有神秘的力量。有一天,舜帝骑着青牛,沿着九嶷山大峡谷溯溪而行,到达“接天石”上。舜帝苦忧黎民,只为苍生不为身。为了除掉恶龙,他在盘龙洞跟恶龙大战一场,自身筋疲力尽,在今天的三分石上升天之后,青牛不肯离去,就地化作了一座山峰,永远陪伴着舜帝。老百姓为了纪念青牛的忠勇,便把山下的大峡谷叫作“青牛谷”了。

那么,青牛谷又为什么改名寻龙谷?到底是当地老百姓还是旅游开发商所为?我没有去打听。我以为当年舜帝沿着峡谷去寻找恶龙、大战恶龙,从而降服恶龙,抑或舜帝本身是真龙天子,在九嶷山一带升天后,人们便自发地去寻找他,于是,就将青牛谷更名为寻龙谷,以此来纪念他。可以肯定地说,开发商颇费了一番脑筋,做到把峡谷的自然美景与探险娱乐结合于一体,并且大胆创意,推出寻龙谷这一旅游休闲项目来。溯溪而上,只见悬崖壁立,怪石纵横,飞流直下,给人以险象环生之感,却又鸟鸣翠谷,曲径通幽,别有雅趣。整个过程令人乐而忘忧,心旷神怡。据陪同我们探险的工作人员介绍,寻龙谷溯溪探险共有11关,其名字皆十分响亮,如步步为赢、龙飞凤舞、鱼跃龙门、漫步人生、阳光大道、步步高升、游云惊龙、八仙过海、蛟龙得水、龙腾虎跃、快活林。乍听起来,都是些小伙子、小姑娘喜欢的项目,于我却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还是按景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我们都换上草鞋和头盔,一个个装扮成了上山擒虎、下水缚龙的勇士模样。我一路地跟着团队,参与整个探险娱乐活动,有几个还是比较惊险刺激的。如第二关又叫稳跨浮桥,在刻有红“福”字巨石旁边的水潭上,并排着用汽车轮胎搭起的浮桥,当群友结队通过时,须讲究平衡性和团队协作性,不能快走,要稳稳当当,脚踏实地,一快就会失去平衡,而掉进水里。即使大家小心翼翼,也还是有几位女群友跌落水中,发出“哇”的一声声尖叫。最具挑战的应该是第三关鱼跃龙门,俗称荡越深潭,这里潭水较深,水面开阔,在潭边一株大树上系着两根铁链,垂下来一根粗绳,并套着铁环,人抓着粗绳和铁环,利用惯性与冲力,使劲荡到对岸去。我感兴趣的则是龙腾虎跃这一关,那高大的飞龙瀑水势汹涌,煞是壮观。我们在专业教练带领下,大家手抓铁链,如一只只猿猴,踩着飞溅的瀑布,向上攀行。这时候,我感觉像龙在飞腾、虎在跳跃,颇有一种英姿飒爽呢!

尽管这些探险娱乐项目,老少皆宜。但是,我这人生性就钟情山水,便挎着相机在寻龙谷的溪水间跳跃,除了给一些群友拍几个镜头外,往往就是喜欢观溪、观潭和观石。在我看来,寻龙谷的溪水特别清幽,连一个小水凼里有几尾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甚至掬了一捧溪水畅饮,一下子凉到了肺腑。寻龙谷的潭水也格外碧绿,像一汪宁静的液态翡翠,丝丝山风也吹不出皱缬来,我恨不能跳进深潭,把整个疲倦的身心洗净。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沟谷里的石头,大大小小,成堆成叠,是谁依据形状或质地,把它们命名为“龙船”、“玉玺”、“金元宝”和“守望石”的?而我却嫌这些名字太俗气,便索性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它们与已化作山峰的青牛联系起来,哦,这不就是几千年里青牛留下来的孺子,或立或卧,或静或动,永远在把青牛的故事传承!

三分石

三分石,像矗立在九嶷山区瀚海碧波上的一座灯塔,无论远近或云里雾里,它都依然那么闪耀!中午,我们在天湖边的遮阳棚里简单就餐,来不及休息便轻装上阵,在领队汤江的带领下,穿过湖上吊桥向三分石进发了。都说三分石景区的天空格外蓝,云朵格外白,溪水格外清,树木格外翠,我看此时群友们的心情,也格外的清新爽朗。

上山之初,游道两旁是各色树木,青翠欲滴,越往前走,绿色越厚重。再往上,竟是茫茫竹海,翠拥万顷,绿蔽长天。这清一色的竹林,笔直而修长,竹尾下垂,山风轻吹,沙沙作响。竹海过后,便是大片的原始次生林,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上山的路,先是徐缓,后来陡峭。徐缓的那一段,一直牵着溪流,清风拂面,溪声淙淙。陡峭的地方呢,已将原来由小木头拼接的梯子换成松木板了,走在上面感觉踏实舒服。随意观赏路旁的景色,那枯藤、老树、奇花、异草相映成趣,特别还有珍稀的花木,如西南山茶等,分明是野生植物的天堂!这时候,溪声虽然远离我们,可耳畔仍充盈着长一声短一声的蝉鸣,仿佛在演奏一部恢宏的交响。我们通过了由三块巨石自然搭成的石棚,稍事休息恢复一下体力。透过树隙往山下望去,灿烂的阳光倾泻在树叶上,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在这茫茫的林海里,竟然见不到有一丝阳光漏下,到处浓郁阴凉。

当我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攀爬,经过最后一个木头作柱、木皮盖顶的凉亭,抬头便看见了那刺破青天的三分石!远看三分石,它高耸在峰巅,其底部稳稳地盘卧于山头,腰部忽然拨地而起,一分为三,直插天际,故又称之为“三峰石”。其高度足有100多米,石顶覆盖绿色树丛,傲然挺立,堪称真正的“南天一柱”。据《九疑山志》记载:“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佩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蹄石。还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疑为舜冢。”传说三分石原来是整体一块,可就在舜葬九嶷之后,每天长高三尺三,扶摇而上直逼天宫。玉皇大帝惊恐不安,急派雷公电母滥施淫威,将巨石一劈为三。这传说虽无从考证,但巨石四周确实散布有大小不等的石块,很象雷劈留下的痕迹。明崇祯十年(1637)三月,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特意考察了九嶷山三分石。他一早从紫霞岩出发,经过一整天的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直到夜幕降临时分,才攀缘到三分石山顶的巨石下。由于山高无水,有火难炊,又遇雨雾淋漓,拥伞不能,拥棉渐湿,只好砍来大木,积而焚之,以猛火来驱散雨雾,忍饥挨冻到天亮。第二天,当他透过拂晓的晨雾,望见三分石,便立即忍饥裹湿而南行。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五涧纵横交会一处”的三分石分水岭,弄清楚了三分石是潇水、岿水、沲水的分水处,三水均下注湘江,纠正了当时所谓“三分石下水,三分出湖广”的错误观点。

此刻,群友们沿石级鱼贯而上,来到四周开阔的观景平台,忙不迭地以三分石为背景,纷纷用手机留下美美照呢!我坐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感觉天低云更低,既像毛泽东词中所形容的“离天三尺三”,又像李白诗中所夸张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但我只想伸手扯下一片白云,轻轻拭去浑身的汗水和盐渍。趁着闲坐的功夫,我环视一下群山深壑,白云在山间缭绕,有如万顷波涛翻滚;而三分石的石峰,好似岿然不动的巨舰,群山则象飘浮在碧海中的一叶叶小舟,看千帆齐发、劈波斩浪而来,蔚为壮观。然后,我起身伫立在三分石前,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面对像舜帝化身一样的巨石,分明感到有一种威严与肃穆,恰如君临天下,雄视四方,似乎还听见“众爱卿平身”那种低沉浑厚的声音,响彻山谷。我欲罢不能,唯恐失敬,便倚着白色石栏默默仰望。还是旺旺群主过来提醒了我,并让我背靠浩荡之气的三分石,注视着东南远方,以他娴熟的摄影技艺,索性把我和三分石拍成永恒,哪怕把我拍得很小很小!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又叫“湘妃竹”,自古以来为九嶷山所独有。相传前往九嶷山寻夫的娥皇和女英,得知舜帝驾崩的实情后,悲痛万分,抱头痛哭,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的眼泪,洒落在了九嶷山的竹子上,竹竿便呈现出点点泪斑。当初我在九嶷山紫江村一带调研时,瑶族老百姓送给我一根手指粗的斑竹,那时候尚不知道它的价值,就带回老家随意放在了门角落,猜想是不是母亲或继父把它当做赶牛或赶鸭的棍子,甩断了可能就扔了。我现在保留的东西,就只有宁远县一位朋友送的“文房四宝”里的斑竹毛笔,作为一件宝贝珍藏起来。可是我一路走来,都没有见着斑竹。据说在宁远、蓝山和江华三县交界的沟壑里,曾有一片斑竹林,只是我没有到过,恐怕现在也所剩无几了吧。我和群友下山的时间,已接近下午18点,看对面的香炉峰夕阳西下,云朵便渐渐地由白变红,泼洒了一道道霞光,把自己连同周围的群山映得透红透亮。

回首再望一眼三分石,只见那挺拔威严的身姿与气势,依然高耸于九嶷山像油画似的晚霞之中!

□□唐盛明,湖南永州祁阳人,供职于市级政府部门。八十年代初开始创作,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500余篇(首),多篇(首)作品在全国和省市级获奖。省音乐文学学会、省诗词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散文《家乡的立夏蛋》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海峡情”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诗歌《春风》被收入《新时期湖南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寻觅浯溪》《谨致囚鸟》和《诗意栖息的老山湾》被收入《中华散文精粹》。

胡立成:元代平头石狮

牛艳芳:公主魂

吕以泮:峡谷漂流

婉儿:上海印象记

《旅游作家》编辑部

主编:吕尤佳

Email: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山水游记】唐盛明:九嶷山上留个影》,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深海不深何来爱比情深2024-02-05 19:43深海不深何来爱比情深[江苏省网友]101.54.204.77
    这张照片勾起了我对登山的向往,希望有一天也能去九嶷山一览众山小。
    顶8踩0
  2. BOOM!!2024-02-05 19:25BOOM!![河南省网友]45.114.239.156
    想必唐盛明一定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能在九嶷山上拍摄如此美妙的风景照。
    顶0踩0
  3. 木香花2024-02-05 19:07木香花[江西省网友]202.122.37.2
    这张照片拍得真是太棒了,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站在山顶的壮丽景色。
    顶9踩0
  4. 超拽的黑道少爷2024-02-05 18:49超拽的黑道少爷[海南省网友]103.17.120.84
    唐盛明真是个勇敢的人,能登上九嶷山,留下美丽的瞬间。
    顶0踩0
相关阅读
张晓风推出游记散文《到山中去》 小林老师的山水照片与美文相配

张晓风推出游记散文《到山中去》 小林老师的山水照片与美文相配

多篇文章入选语文试卷的张晓风游记散文知名摄影师林帝浣等甄选山水照片到山中去看看,与天地、山水、内心对话才知好山好水、好花好树,江山如此,竟不知

2015-11-10 #经典句子

山水游记意境优雅 堪称千古范文 欧阳修和《醉翁亭记》

山水游记意境优雅 堪称千古范文 欧阳修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型官员,他研究涉猎范围极广,只不过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

2023-09-29 #经典句子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质精美 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甘冽如泉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质精美 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甘冽如泉

本文乃谁知盘中餐吗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

2023-11-05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2023-06-30 #经典句子

初中语文:“万水千山总是情”单元课程设计

初中语文:“万水千山总是情”单元课程设计

为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契合,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

2023-11-24 #经典句子

思鸿教育解析: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答辩!

思鸿教育解析: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答辩!

思鸿小鸿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2023-01-30 #经典句子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他的著作中译本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最近出版,他认为:中国游记文学最独特、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虽然许多作者在六朝时期创立的游记体裁传统形式

2023-06-13 #经典句子

钟情山水人文景观记录旅游精彩瞬间——朝阳旅游达人张勇50万字精彩描绘《拥抱祖国》

钟情山水人文景观记录旅游精彩瞬间——朝阳旅游达人张勇50万字精彩描绘《拥抱祖国》

在序言中,张勇写下这样的旅游心得:过去的三年中,自己旅行脚步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感染了女儿和妻子,携妻带女成为这几年我出游的常态

2015-05-27 #经典句子

暑假作文训练1:游记两篇《穿山之旅》和《游银子岩》

暑假作文训练1:游记两篇《穿山之旅》和《游银子岩》

又是一年暑假时,到了学霸发力的时刻,这个暑假努力的你,下学期的学霸就是你

2014-06-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