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给青少年的六堂大师写作课|朱永新 莫言 王安忆 曹文轩 窦桂梅等大家联合推荐

时间:2024-01-16

1949年到台湾,曾担任多家报刊副刊的主编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兰陵人,著名散文大师。1949年到台湾,曾担任多家报刊副刊的主编。1978年,移居美国。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涉及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一生热心把自己的心得经验写成优美的散文向他人传述,兼具欣赏与实用两种价值,《作文六要》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资深出版人李昕说,我要对青少年朋友说,要想提高作文能力,你一定要读王鼎钧。他这六堂与众不同的大师课将使你获益匪浅。

我当初开始写作的时候,到处寻求写作的方法。

那时候,文坛前辈开讲,谈流派,谈思想,不谈方法,都说写作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没有方法。

同辈文友把自己知道的方法当作秘诀,依照江湖守则,“能帮十吊钱,不把手艺传”。

书店里买不到《小说作法》《散文作法》一类的书,文艺界也没有写作研讨会、写作训练班一类的活动。

但我坚信写作有方法,希望先进为后学整理方法、传授方法。我立下心愿,如果我有一天找到了方法,一定公之于世,大家分享。

这本小书就是这样产生的。赵友培教授把写作的过程规划出六个步骤: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

六门课程,一条大路,正是我寻寻觅觅最大的收获。这六门课程,我称之为“六要”,犹如画家的“六法”,佛家的“六度”。

以后这样那样的文学思潮汹涌而过,学习写作的人仍然要以这“六要”为基本功夫。我把我的领会、我的实践都写下来了,如我初愿。

经过一番沧桑,我和这本书久已失联。今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社长彭正雄先生慨诺,台北文讯杂志社社长封德屏女士玉成,得以收回版权。

故物重逢,悲喜交集。这些年我总有一点进步,于是温故知新,后来居上,用心整补润色,增加了后来实践力行的心得,不但篇幅扩充,层次也步步上升。

它浴火重生以后,蒙商务印书馆允予出版,并有了一个崭新的书名:《作文六要》。

这本书曾经帮助了跟我同时代的许多人,而今而后,我衷心希望《作文六要》对年轻朋友们能有更大的帮助。

以下摘自《作文六要》,部分标题为小编所加。

你有五种感官:你用到了吗?

外界的事物,触动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产生了思想感情,我们用语言文字把它表现出来,与别人分享,用文言的说法,这叫“感于物而动”。

我们能够“感于物”的器官不只是眼睛,其中以视觉最为重要,做了代表。

除了视觉以外,还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谈“观察”,应该把它们都包含在内。

听觉:韩愈可以听见的四季

先说听觉。我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听觉和视觉同样重要。写文章的人,不幸丧失味觉,丧失触觉,丧失嗅觉,仍然可以有成就,倘若视而不能见,听而不能闻,那就难了。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盲聋,虽然在文学史上创造了奇迹,终究也只能写简单的散文小品。所以,你,我,一切写文章的人,都要好好保护眼睛、耳朵,好好使用视觉、听觉。

听觉能够接触到的世界广大而丰富。

欧阳修说,秋天是可以听见的

不必惊讶,韩愈说,春夏秋冬都可以听见

广播节目制作人说,生老病死都可以听见,儒释道耶都可以听见。

他们能听见的,你也应该能听见,即使过去听不见,经过学习,以后应该都能听见。休说不要紧,反正我可以看,那么何不未见之时先听听,或者听了以后再看看呢?

你也读古人的诗词吗?那是我们重要的营养。

有些作品,从听觉的角度落笔,别有滋味

“闲花落地听无声”,难得他在这个时候记得听觉,经他郑重提起,好像落花无声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马上想起另外有些诗人轰轰烈烈咏叹落花,顿时觉得落花不是落花了。

“海雨天风不忍听”,一个“听”字,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或者甲板上,或者沙滩上,或者山顶上,总之人很少,人的力量很小,自然的力量很大。

“留得残荷听雨声”,你看,诗人在经营他的听觉呢,残枝败叶,成了垃圾,一个“听”字使它像个乐器,有了价值。

留得梧桐也听雨声,留得芭蕉也听雨声,这个雨声和那个雨声有什么不同?你现在分不清楚,将来有一天可以分清楚,慢慢写啊,别心急。

除夕,大年夜,农历年最后一个晚上,你们还守岁吗?

守岁,全家不睡觉,等新年降临。

现在,电视机告诉你新年到了;从前没有电视,爆竹告诉你新年到了,那时候有人这么写:爆竹是时间的声音,新年前呼后拥而来。

十岁的时候,他觉得那声音像戏水;二十岁的时候,那声音像山洪暴发;三十岁,那声音像篮球比赛;四十岁,那声音像急行军;五十岁,他说,那声音像杀人!他为什么这样说?你现在不懂,将来有一天会懂。

声音里面有些玩意儿是看不见的,只能听得出来,对写作的人来说,那一部分内容不能丢,丢了可惜!

“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丢弃了钟声,就丢弃了整首诗。

如果写诗的人对那钟声没有感觉,如果他写诗的时候忘了钟声,有人不客气地说,他这一辈子不必再写诗作文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以后会懂,我们都在等你成长,等你懂。

味觉:甘比甜更“甜”

再说味觉。别认定味觉只是帮我们选择食物而已,它也替诗人捕捉灵感。

“客去茶甘留舌本”,客人来了,泡好茶招待,好茶的滋味,喝进嘴里有点涩、有点苦,喝下去以后是甜的,甜味留在喉咙和舌根,叫作“回甘”

别认为“甜”和“甘”只是白话和文言的分别,在中国,这是不同的滋味,或者是一种滋味的两个等级,甘比甜高一个档次。

如果味觉也能讲究档次,我们要推举汪曾祺先生出来示范。这位小说家、散文家,到了晚年,把那些从视觉、听觉得来的众生秘密全部封存。

凡是他写的东西都可以吃;凡是吃的东西他都可以写,把寻常野菜、萝卜写成美食,也写成美文。味觉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味觉。

《三国演义》记述,曹操行军,天热缺水,官兵口渴难忍。曹操举起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可以歇马。杨梅的滋味很酸,官兵一听梅林,口腔里分泌出很多吐沫,就把这一缺水的路程挺过来了。

由此想到,周瑜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常常听戏听歌,他通常不注意舞台上演唱的那些人,如果谁出了错,他才朝那个演奏的人看一眼,就有弹琴的女孩子为争取他这一眼,故意弹错一个音符。

《三国演义》没有好好写听觉。曹操拉拢关羽,对他“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没有写味觉。吕布是英雄,貂蝉是美人,他俩冒险恋爱是小说家的大事,应该写出触觉、嗅觉。真希望有现代人把它润色一遍,把视觉、听觉、味觉补起来,将来这个补写的人也许就是你。

享受触觉:花香浓烈,可以“袭人”

还有触觉。有人说,触觉是低级感官,不能入诗。可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怎么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又怎么说?春天到了,一夜春雨,对门的山绿了,也膨胀了,早晨打开门,只觉得这门是青山推开的,“两山排闼送青来”山有攻击性,花也有攻击性,天暖了,花香浓烈,可以“袭人”。枪炮岂不更有攻击性?你可曾正面看过枪口?真觉得那个黑洞不在体外,就在你的肌肉里。

《论语》记载孔门弟子言志,曾点说出一段小品,其中三件事:一件指听觉(唱歌),两件指触觉(游泳和迎风起舞)。

触觉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认知环境的一种能力,自然成了文学素材的一个来源。

成语有“席不暇暖”、“炙手可热”,还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寒夜饮冰水,点滴在心头”,格言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吃东西除了味觉,还有口感,老豆腐、嫩豆腐,还有结过冰的冻豆腐,都是豆腐,触觉不同。“冬日饮汤,夏日饮冰”,都是饮料,触觉也不同。

世上多少事都用触觉承当!有个男孩,远远望见他喜欢的女生跟别的同学在一起,立刻觉得肚子上挨了一拳。

再看新文学,李金发说:“我以冒昧的指尖,感到你肌肤的暖气。”杨牧说:“在年轻的飞奔里,你是迎面而来的风。”

屠格涅夫说:“晚霞早已消失,它的最后的余光在天边微微发白,但是在不久以前炙热的空气中,通过凉爽的夜气,还感觉到热烘烘的。”还有“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夏天,海滩上,有人掘沙成坑,叫同伴把自己埋在里面,只露出头部,干什么?享受触觉。小说家笔下,那个看守仓库的人,脱光衣服,全身埋在米里,干什么?也是享受触觉。

嗅觉:苏东坡的鼻子

最后,就是嗅觉了。

“好竹连山觉笋香”,漫山竹林,应该是笋已成竹,新笋还没生出来,苏东坡是美食家,鼻子比一般人敏感,就用嗅觉来表现了。

“踏花归来马蹄香”“卖花人去有余香”,有嗅觉自有文章“酒未到,先成泪”,正常的情形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凭嗅觉抢先一步,端起酒杯,闻到酒精的气味,酒还没喝,眼泪先掉下来。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么说,春天也是一种气味——姹紫嫣红,你看到春天;莺啼燕语,你听见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你触及春天;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器官能发现春天。

每个人都有他的气味,叫作“体臭”。

你我都看见过,警犬嗅了一件衣服,能跟踪气味找到那个穿衣服的人。据说,洗衣服的时候,你穿的衣服、我穿的衣服都会把气味传出来,专家能够分辨,能够收集。

每一种嗜好都会留下气味,例如抽烟和不抽烟、打球和不打球、养猫和不养猫。每种职业都有它的气味,例如卖鱼的和卖菜的、写毛笔字的和画油画的、理发店的和诊所的。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气味,我们去拜访一个陌生人,没进门,先闻到他家垃圾桶的味道——气味就是资料,我们对这个家庭已有初步的认识。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气味,我在外面坐地铁,由南到北经过华人区、白人区、黑人区、南美洲移民区,每到一区换一批乘客,换一种气味。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这痕迹是他的气味,你的文章。

我想起曾经过手的两次征文。

一篇文章写作者几十年来读过的杂志,他还记得,当年新出的杂志到手,打开来看,先闻到一股油墨的香气。这一段文字为全篇生色,马上入选了。

还有一次征文写母亲留下的旧物,有一篇文章说,多年前,母亲在世的时候,亲手用毛线给他织了一顶子。这个题材本来平淡无奇,可是这位作者说,现在他双手捧起帽子,掩住口鼻,深深地呼吸,可以闻到母亲的温馨,闻到母亲手指分泌出来的油脂,甚至闻到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母亲的指纹。有了这么一段,这篇文章名列前茅。

(以上文字来源于《作文六要》)

延伸阅读:

1.《滴青蓝》:当代散文大家王鼎钧最新随笔结集,滴滴笔墨皆有苦心孤诣。如何一窥文学的门道? 如何欣赏文学的热闹?又如何从文学的门道中看出更多的热闹?让外行找到门道,让内行看出更多热闹。

我的表述志在发扬前人,接引来者,从中建立个人特色,大处看,出于青也出于蓝,小处看,或许有些地方有别于青也异于蓝?这就是“滴青蓝”一名的今生了。

——王鼎钧

2.《云月精神:王鼎钧自选集》:山长水阔,逆旅乡愁;心中霞光,纸上旭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王鼎钧先生采撷自平生文字作品,经由其亲自截取、整理、编织,辑成 “吾思吾乡” “吾爱吾师” “吾习吾文” “吾乐吾群” 四组文章。

3.《桃花流水杳然去——王鼎钧散文别集》:感受散文的“阳刚之美”!大时代的洪流,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情怀;圆熟的技巧,透彻的洞见。书一纸行云流水然天成

4.《活到老,真好》:王鼎钧先生晚年杂文集,写透澈的生活感悟,显通达的人生智慧。

有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过年,人究竟是多了一岁,还是少了一岁?乐观的人说“多”,悲观的人说“少”,从这个角度看成长,换个角度看“折损”。

有位诗人提出他的答案:“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玩味他的含义,好像告诫世人爱惜光阴。他的答案是,光阴减少,学识增加,既已有失,就要因此有得才好。

董元方教授在她写的《一样花开》中说,古人过年饮屠苏酒,对老者是“失岁”,对少者是“得岁”,这一安排实在太妥帖了。不妨说,老者失去的这一岁,就是少者失去的那一岁,一手交出去,一手接过来。每年除夕之夜,阖家围炉守岁。就是默默进行了一次传承。

我虚虚实实应付了这么多年,真真假假写了这么多字,总算到这一天,看见本色,听见主调。我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面貌,警句从灵性来,不从愤世嫉俗来。新意不从逆向行驶而来,从向前延伸而来。写杂文不是对敌人喊话,是和朋友对话,不是把墨水变成别人的血,是把自己的血变成墨水。

——王鼎钧

多少人说过,鼎公晚年的杂文很“通达”,这个“通达”不是八面玲珑,而是炉火纯青。

——乔再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给青少年的六堂大师写作课|朱永新 莫言 王安忆 曹文轩 窦桂梅等大家联合推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9)
  1. 抛弃天下$只为你2024-01-20 08:17抛弃天下$只为你[网友]203.18.49.47
    @星星胡感谢大家的推荐,我一定会向身边的小伙伴们推荐这个写作课。
    顶3踩0
  2. 星星胡2024-01-19 20:57星星胡[网友]116.199.14.184
    看到这个推荐,我立刻报名了!迫不及待想要学习这些大师的写作技巧。
    顶0踩0
  3. 蕞诟の一滴泪2024-01-19 09:37蕞诟の一滴泪[网友]113.215.159.88
    希望这个写作课能够启发更多的青少年爱上写作,成为未来的文学之星。
    顶0踩0
  4. 缱绻誓言2024-01-18 22:18缱绻誓言[网友]203.21.97.42
    这个写作课能够让青少年们从多个大师那里获取不同的写作经验,真是太棒了。
    顶10踩0
  5. 谁2024-01-18 10:58[网友]203.55.10.170
    窦桂梅的作品我还没有读过,但我很期待她的写作课能给我带来不同的启发。
    顶0踩0
  6. ☆嶶·瀾☆2024-01-17 23:39☆嶶·瀾☆[网友]203.8.169.179
    曹文轩是我最喜欢的童书作家之一,他的写作课一定会很生动有趣。
    顶7踩0
  7. ★蓝色&风暴♥2024-01-17 12:19★蓝色&风暴♥[网友]113.212.185.247
    听说王安忆的写作风格独特,真希望能够从她那里学到一些技巧。
    顶7踩0
  8. mister__app2024-01-17 01:00mister__app[网友]125.208.37.81
    我一直很喜欢朱永新和莫言的作品,他们的写作经验一定很值得借鉴。
    顶9踩0
  9. 移柳SS2024-01-16 13:40移柳SS[网友]103.10.18.150
    这个写作课听起来非常有趣,大师们的推荐肯定不会错!
    顶0踩0
相关阅读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 家长和老师的三句话 火遍家长圈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 家长和老师的三句话 火遍家长圈

...级读书清单※必读1.《失落的一角》(绘本)2.《草房子》(曹文轩)3.《小王子》(圣·德克旭贝里)【英文原版童书】4.《哈里波特系列》【英文读本】5.《秘密花园》(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英文原版童书】6.《苏菲的世界》(乔斯...

2023-06-14 #经典句子

15岁出版长篇小说 获曹文轩和朱永新推荐 他亲授写作秘籍

15岁出版长篇小说 获曹文轩和朱永新推荐 他亲授写作秘籍

...篇小说《迷失的救赎》(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曹文轩和教育家朱永新联手推荐),至今已创作四部小说,共计百余万字。本文根据吴限阳光给贫困山区的学生在线公益讲座整理,原文有删减。为方便阅读,本文采用第一...

2016-11-10 #经典句子

清华附小窦校长的女儿 一写作文就跑题 为啥窦校长却很支持她?

清华附小窦校长的女儿 一写作文就跑题 为啥窦校长却很支持她?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的女儿,小学六年一写作文就跑题,窦桂梅还挺支持女儿,她说:写作要无招胜有招,法宝是:一双眼睛。窦桂梅的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小学六年级时,命题作文《闲不住的××》,要...

2023-10-30 #经典句子

〖名师作文课〗袁敏:写作就应该随心所欲

〖名师作文课〗袁敏:写作就应该随心所欲

...。她和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她整理出的书单,里面列出了像曹文轩《草房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长恨歌》、陈忠实《白鹿原》、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艾特马托夫《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等书籍。除了...

2023-12-09 #经典句子

新学期 窦桂梅又给学生 老师 家长说了3句话!

新学期 窦桂梅又给学生 老师 家长说了3句话!

...教导,这些都是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希望。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每到新学期都会写3句话送给老师、同学和家长。今年她又给大家讲了哪3句话呢,快随中教君一起来看看!每到新学期伊始,围绕年度主题句,我都会写三句话送给同...

2023-10-08 #经典句子

王安忆 曹文轩 陈丹燕等作家在这里出发 70岁的它已是几代人的童心“护照”

王安忆 曹文轩 陈丹燕等作家在这里出发 70岁的它已是几代人的童心“护照”

...是他们漫漫写作历程中不可多得的驿站。”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讲述与《儿童时代》的渊源时,提到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创作得益于短篇的训练,如《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等长篇写作,是当年写作《第十一根红布条》...

2023-02-03 #经典句子

让语文回到原点——读《儿童的语文》后有感

让语文回到原点——读《儿童的语文》后有感

...让语文回到原点。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自己的一本书中所提到的。窦桂梅老师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个一”的质量目标: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样的理念,与于永正...

2023-07-29 #经典句子

北大培文杯对话新概念大赛:以青春文学推动中国写作

北大培文杯对话新概念大赛:以青春文学推动中国写作

...写作事业方面最终有其贡献。”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29日在京谈及青春文学赛事时作出上述表示。“北大培文杯×新概念青春联盟论坛”2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论坛是继上海“以文学之名,共赋青春——大赛作品集...

2016-03-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