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高考语文作文提升秘籍:议论文写作中正确分析论证的11种方法!

时间:2024-01-12

在高考语文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都有一个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例如观点:我们要勤俭节约。很多学生就是举个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在高考语文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都有一个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

例如观点:我们要勤俭节约。

很多学生就是举个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人。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一、详例(习惯也称为“范例”,是指较为完整的事例):

1、边叙边析式:

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顾来路,你那英明的抉择依然让后人刻骨铭心。匈奴首领曾不止一次派人诱降你,许以高官,诺以厚禄,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你那颗坚定的心没有丝毫动摇。卫律来了,你义正严词,举刀自刺宁死不屈;李陵来了,你决不给他机会,甚至全然不顾老友之情在生命与永恒的对决中铸就历史的丰碑。

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述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

2、假设推理式

例①: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其中白炽灯至今仍在沿用。当初他为找白炽灯的灯丝材料,经过了一千多次实验,淘汰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才获得成功。试想,倘若他无恒心,能经受这一千多次失败的考验吗?

例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分析:两段都用了假设推理。不同的是,前者是正面举例从反面推理,后者是反面举例从正面推理。

3、因果分析式

例: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最终赢得了将相和欢。

分析:在列举事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掘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

4、例后评价式

例: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之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伟大的理想,他们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

分析:这段话是对爱国者的高度评价,通过评价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例: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分析:在引用含蓄性或哲理性较强的名言名句时,要懂得使用此招。在引用后,要对某人的话分析一下,不能停留于简单地引一下,比如只会说“XXX说得好,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XX这么说,……他的话不正证明了这个道理吗?”其实只是这样简单地引一下效果并不好。

5、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分析:把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多了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何谓议论,这就是议论。

二、略例(也称为“点例”,即点到为止,一带而过的事例):

1、反复句式

例:“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获得发展、成功,有所建树,无不经过了“柔而固”的努力,都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80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

分析:“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这里说的是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出现。在内容上,因为句式紧扣中心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2、假设句式

例: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被尊为书对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么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分析:假设句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

3、条件句式

例: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有勤,才有“韦编三绝”的佳话,孔子才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名人之一;有勤,才有“闻鸡起舞”的美谈,祖逖方雄才大展,实现北伐报国的理想;有勤,张海迪才获得“当代保尔”的称号,才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分析:条件句是指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只有前后两部分间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

4、转折句式

例: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道理虽然浅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有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随燕雀之行,怎能实现恢弘的大志呢!

分析: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特别适用于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

5、因果句式

例: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无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分析:这种由因果句式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常常要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当然也可以只出现因果连词,而不构成排比句。

6、对称句式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置王平忠告于不顾,马谡固执已见,终致街亭失守。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分析: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对称句句式整齐,结构对称,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可以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生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高考语文作文提升秘籍:议论文写作中正确分析论证的11种方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8)
  1. 潍坊新力蒙水产2024-01-19 17:39潍坊新力蒙水产[河南省网友]103.238.199.9
    这个提升秘籍不仅适用于高考,对平时的写作训练也很有启发。
    顶6踩0
  2. ♥  安、陌凡2024-01-18 19:16♥ 安、陌凡[福建省网友]203.56.68.161
    老师们应该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提升秘籍,对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顶0踩0
  3. 冷不丁2024-01-17 20:53冷不丁[吉林省网友]203.55.13.200
    @作死!写议论文一直是我的短板,希望这个秘籍能帮我突破。
    顶0踩0
  4. 作死!2024-01-16 22:30作死![广东省网友]123.0.170.86
    @紫陌汐11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了,简直是学生写作的宝藏啊!
    顶3踩0
  5. 紫陌汐2024-01-16 00:08紫陌汐[内蒙古网友]203.13.233.229
    这个提升秘籍对于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
    顶9踩0
  6. 信念2024-01-15 01:45信念[火星网友]121.89.51.68
    学生写作素质的提升需要这种详细的指导,很实用!
    顶1踩0
  7. 莫宁2024-01-14 03:22莫宁[山东省网友]45.114.250.96
    看了这个秘籍,我觉得写议论文变得有章可循了,谢谢分享!
    顶0踩0
  8. 若殇2024-01-13 04:59若殇[新疆网友]203.23.207.174
    这个提升秘籍太及时了,我正愁不知道如何提升我的议论文水平呢!
    顶5踩0
相关阅读
满分作文直通车丨高考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指导!轻松搞定写作难题

满分作文直通车丨高考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指导!轻松搞定写作难题

...角度?好不容易选好了立意,却怎么也写不出自己想要的议论文?你见过最远的距离是不是考卷上的800字提示?是不是思维干枯,写了很多却永远也写不到重点?帮助大家战胜写作绝望,给大家准备了高考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指...

2019-01-10 #经典句子

满分秘籍:初中语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大揭秘!让写作“0”扣分!

满分秘籍:初中语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大揭秘!让写作“0”扣分!

满分秘籍:初中语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大揭秘!让写作“0”扣分!作文在语文课程中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版块,作文能力的高低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水平。在语文的考试中作文都是作为压轴大题出现,占据着整张试卷30%的...

2018-05-11 #经典句子

3招搞定雅思大作文 不会长难句和高级词汇也能轻松拿6分!

3招搞定雅思大作文 不会长难句和高级词汇也能轻松拿6分!

...几个主要的评分点:1. 写作任务回应:作文是不是要求的议论文题材;写作的观点是否切题;论证是否有理有据有细节。2. 作文是否展示出了清晰且强烈的个人观点。3. 内容是否连贯,衔接程度。4. 用词丰富性。我们先来看一篇作...

2023-10-19 #经典句子

英语作文写不好全是学生的“锅”?老师可能犯了这三大错误

英语作文写不好全是学生的“锅”?老师可能犯了这三大错误

...,其实除了考试题型,像书信、日记等,还有就事论事的议论文,我们都可以写。比如这个月我给我们区初三学生留了一个作文,大致是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日子对网课的体会和感受。我收到了学生们写的很多好作文。老师们要...

2023-10-20 #经典句子

加分器日语作文写作怎么提升?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

加分器日语作文写作怎么提升?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

...作文书写格式。其实常见的作文考察形式无非是叙述文和议论文,也就是说学生只要掌握两个叙述文和议论文的万用模板,则可以轻松攻克作文写作第一关。对于叙述文来说,重点在于对故事情节的梳理过程,最基础的写作思路...

2023-10-19 #经典句子

初中与高中作文有哪些变化?记叙文与议论文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初中与高中作文有哪些变化?记叙文与议论文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大家知道初中学段作文考试记叙文较多,高中学段考试议论文较多,因此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初中学段在写作上,多数都是以讲习记叙文为主。高中学段在写作上,都是以讲习议论文为主。这样一来,记叙文成了初中学段的主...

2016-06-25 #经典句子

语文作文差 听高三语文老师传授方法(干货)

语文作文差 听高三语文老师传授方法(干货)

...提升。所以今天,听一听阿玲的语文老师就把压箱底的就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给大家分享。开篇对仗,增强文章美感。在高中作文写作中吧,议论文居多。而且在我们的写作中,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要怎样开头。其实议论文的开头并...

2023-07-31 #经典句子

小学生写作文发愁 家长千万别以为加大阅读就够了

小学生写作文发愁 家长千万别以为加大阅读就够了

...中日常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以记叙文为主,给材料的议论文为辅。高中日常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以议论文为主。当我们家长对于这些基本要求心中有谱时,才会明白孩子当下写东西发愁,究竟是大幅落后于平均水平急需...

2015-11-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