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贵州守陵人:坚守苗族洞葬文化 夜夜与567具棺材同眠

时间:2024-01-10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烈士陵园的守护者,他用一颗真诚的心陪伴着心中的信仰,成为最美守陵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0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无怨无悔二十载,但为英烈笑九泉。”这句话说的是一个烈士陵园的守护者,他用一颗真诚的心陪伴着心中的信仰,成为“最美守陵人”。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也有这么一个人,为了心中的道义和责任,默默着为逝去的人奉献着。

他叫刘朝先,贵州省平坝县桃花村人。鸣凤朝阳,先驱蝼蚁。人如其名,他在这个人人敬而远之的洞穴里夜夜与567具棺材同眠,毫无怨言。

你说也许因为这个差事给的钱多,但他的工资每个月只有300块;你说那他一定是不缺钱,然而他白天要去工地搬砖补贴家用。那他到底图什么呢?他说是心中的责任和义务。

信奉洞葬的苗族人

刘朝先是苗族人,他所守护的棺材都是桃花村苗族的祖先。所谓洞葬就是将棺材放在洞穴中,是苗族最主要的丧葬方式。

太阳落山、天色将晚之时,村里几十个后辈抬着棺木,全村人共同燃起火把送亡灵出寨子。按照祖先留下的规矩,他们必须选择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路遇荆棘时用砍刀开路也是不被允许的。

几十个人前后排列抬着沉重的棺木朝着亡灵洞走去。亡灵洞在半山腰,棺材送达后所有人会一齐转身离开,不回头、不留恋,决绝而又通透,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

其实苗族这种洞葬方式流传着很多缘由,以下几种说法最广为人知。

其一,据说很多年前,苗族有人去世,他是族中的一个长辈,族人非常重视,举行了一系列的送别仪式,然而在送去下葬的路上却遇到洪水,将棺材冲跑了。大家都非常着急,费尽心力去寻找,最后竟然在一处洞穴里找到了冲走的棺材,并且完好无损。

族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指引与庇佑,于是便将棺材安放在洞穴中。从此以后,当地的苗族人开始相信洞葬是上天赐福,能得到祖先的庇佑。洞葬便逐渐普及起来。

其二,有人认为这是环境原因。贵州,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山水相依。这里既有山寨,又有古镇,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包括苗族聚居区。

这里的洞穴非常多,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造就了特殊的洞葬文化。同时,洞葬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最经济最方便的安葬形式。

其三,苗族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依然存在,当他们想念亲人时,依附在遗体上的灵魂便会回来看一下人世间的亲人们。而一旦把死者埋葬在土里,死者的灵魂就无法找到自己现世的亲人们,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

其四,更多的苗族学者倾向于这种说法:苗族首领在与炎黄部落争夺地盘战败后,从黄河流域不断地迁徙,直到停留在此地。

他们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根在哪里,对祖先居住的地方铭记于心。洞葬于他们而言,只是灵柩的暂时存放,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真正的家乡,入土为安。

道义使然,成为守陵人

刘朝先所守的棺材洞穴在桃花村附近的半山腰上,这个洞穴前面有一片森林,相对来说比较隐蔽。一般来说,人们从这经过时很少能发现这个地方。所以,村里很长时间都没有派人看守。

后来,洞里竟然来了一伙盗贼,偷走了许多陪葬品,还有一些棺材遭到了破坏,甚至还丢失了几具尸体。

村里人非常愤怒,于是村中的领导便召集大家讨论解决办法,决定选出一个守陵人负责看守洞穴中的567具棺材。这时,刘朝先站了出来,说交给我吧。

心灵对话,消除恐惧

守陵人,这个职业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大多数人都敬而远之。

而刘朝先丝毫未感到恐惧。首先因为这里安置的是祖先的灵魂,他们会默默保佑自己;其次,刘朝先本人并不相信鬼神之谈,也不忌讳与死者和棺材为伴;最后,这些年刘朝先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守灵时与棺材们聊天,仿佛他们的心灵相通。

通往葬洞的路并不平坦,上面的岩石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甚至有些危险。刘朝先每次来的时候都需要爬很多近两米高的石头,而他经常借助这些棺材来攀爬。

刘朝先丝毫没有怀疑过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对先人的不敬,他反而觉得这些棺材是祖先在庇佑自己,是搀扶自己的臂膀。同时,对刘朝先而言,这里的每一块棺木都有着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

比如过道上有一副漆成黑色的较大的棺材,刘朝先知道里面躺着的是村里的刘兴忠夫妇。刘兴忠死前家里穷,没钱买好棺材,直到他妻子也去世了,儿女们便凑钱给这对夫妇买了一口大黑棺材,把他们一起安放在里面,愿生前不离不弃的他们黄泉路上也能相伴相依。

不远处还有一对稍显奇怪的棺材,一个大棺材上立着个小棺材。其实那是一对苦命的父子。父亲生前对孩子极为疼爱,也给予了万般期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还没等到孩子长大,父亲就被送到了这里。不久之后,这个孩子也经不住病痛的折磨逝去了。村里人便把孩子送到了父亲的身边,期待着两父子继续相互陪伴。

对于刘朝先而言,这一具具棺材里躺着的并不是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或长或短,或忧伤或幸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刘朝先述说着种种过往。

刘朝先白天去工地上班,晚上回家吃过晚饭就去洞穴守着,他每次都要把棺材清点一番后才放心,就是防止有盗墓贼过来偷窃破坏。清点完后,刘朝先就坐在洞口处的一把长凳上默默守护着这些灵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骨灰葬入陵园,在下葬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放很多陪葬品,至多是极为亲近的人往里面放些有意义的物品寄托思念,所以“守陵人”这个职业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现在桃花村也已经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来这里参观,平坝县政府授予了刘朝先文物管理员的职位,让他继续管理看护这些棺材。最让刘朝先担忧的是自己离开后没有人愿意来看护洞穴,接替自己的职位。但随着时光推移,他的顾虑也将不再是顾虑。

乡土研究,文化遗产

如今,苗族的洞葬俨然已成为研究中国西南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迁徙、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的珍贵实物资料。

其中有三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洞葬地,内容最为丰富,规模也是最大的,经历了唐、宋、明、清,历史久远,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分别是贵州惠水县摆金镇新寨村石头寨的仙人桥洞、黔南州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平坝县齐伯乡下坝村桃花寨。

这些苗族先民的陪葬品丰富多样,有服饰、银花、银冠等,还有竹木器、铜器等各种器具。这些物品,包括它们的制作工艺都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现在的工匠师傅来说很有研究价值。

同时,这些洞葬对于爱好探险及旅游者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集棺、河、桥、洞于一体的白金石头寨仙人桥洞。既有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天生桥,又可以了解当地神秘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领略苗族先民们的智慧。仙人桥洞葬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模宏大,全国罕见

贵州目前已在开阳、花溪、平坝、榕江等县市发现洞葬超过85处。其中,惠水仙人桥洞内有棺木600余具,是规模最大的洞葬;龙里果里洞葬则是洞厅最大、棺木排列最为有序的一处。

这些洞葬遗址是进行少数民族考古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对了解贵州、桂林等地民族的迁徙、生活、交流、融合等问题具有非常珍贵的意义。

由于这几处遗存均处于黔中苗岭山地,且均系苗族所遗,故名之为“黔中苗族洞葬”,是贵州洞葬的典型代表,极具乡土研究价值。

洞葬反映了古代少数民族潜在的环保意识

苗族洞葬把死者的遗体安放在洞穴中,这些洞穴都是天然形成,不费人力、不占耕地、不占山林。

由于岩洞多在半山腰的崖壁间,离地数米至数10米,洞厅宽敞、通风,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不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体。这在古代环保史上无疑是积极而科学的一种处置尸体的方式。

庄严肃穆的洞穴中,一排排棺材排列着,刘朝先的身影显得孤独而高大。因为心存敬畏,所以周围的一切都不可怕。也因为心存敬畏,所以年复一年地守候着。

无关金钱,谨带着责任和担当,为先人们护卫着一方净土。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旅游产业改变了什么,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乡土研究丰富了什么,他的信念未变。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贵州守陵人:坚守苗族洞葬文化 夜夜与567具棺材同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阶绿2024-01-17 22:06阶绿[江西省网友]103.44.152.218
    他们守护着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这种坚持让人感动!
    顶1踩0
  2. 淡了烟华2024-01-15 23:55淡了烟华[香港网友]202.91.190.221
    @刘卫的微博夜夜与棺材同眠,这种勇气和毅力让我敬佩不已。
    顶10踩0
  3. 刘卫的微博2024-01-14 01:44刘卫的微博[天津市网友]42.0.1.86
    对于文化的坚守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为他们点赞!
    顶0踩0
  4. 男sir2024-01-12 03:33男sir[上海市网友]202.47.83.248
    这是真心充满敬意的守陵人,值得尊敬!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文化丨走进中国·贵州苗医药博物馆 探访贵州千年积淀的苗族瑰宝

文化丨走进中国·贵州苗医药博物馆 探访贵州千年积淀的苗族瑰宝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里苗族人民孕育了美丽灿烂的文化“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医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文化中神秘迷人的篇章中国·贵州苗医药博物馆传承苗医药文化之精髓汲取苗医药诊疗之智慧铭刻苗医药产业之发...

2024-01-06 #经典句子

贵州文化军团vol37:苗族歌手阿谷依的格律诗词

贵州文化军团vol37:苗族歌手阿谷依的格律诗词

...年笛响会黔城,风送暗香山色平。未到清明吹此曲,曲终夜夜是清明。引春春起盖头休作面,半遮玉体半悬窥。东风不解山家客,一卷桃花红了谁?过中寨村遇秋收岭上枝粗禾满丘,田边熟谷亦无收。儿童老媪皆留守,若有青年...

2016-09-07 #经典句子

假期去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玩 欣赏苗族原生态之文化美景!

假期去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玩 欣赏苗族原生态之文化美景!

...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个苗寨共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占据全寨总人口99%。全寨有溪水四条,分别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把寨子一分为二,北面有3个...

2009-02-05 #经典句子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一年去了三次 依旧迷恋这里的文化与夜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一年去了三次 依旧迷恋这里的文化与夜

...户苗寨了。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对这里相当有好感,各处苗族建筑物连接成片,“千户”已经是谦虚的表示了,规模可以堪称世界最大。不像有些古镇已经“人去楼空”,当地人都会把房子租给外来户,毫无生活气息。在西江千...

2023-06-22 #经典句子

一棵树 一杯酒 一栋楼 一座寨 一句话了解贵州特色

一棵树 一杯酒 一栋楼 一座寨 一句话了解贵州特色

...、是文化、是风俗,像远道而来的你展示多彩的 贵州 ,苗族的文化,苗家的风俗。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留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在这里真的可以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一座座风雨桥连接了游人与当地区民...

2023-10-21 #经典句子

非遗传承 文化共赏!《一人之下4》贵州巡礼再启程

非遗传承 文化共赏!《一人之下4》贵州巡礼再启程

...大观的世界,感受贵州非遗的魅力。每当盛大节日来临,苗族分支“旮弄”支系中的锦鸡苗族便会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锦鸡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锦鸡舞,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2008-05-17 #经典句子

多彩贵州实力圈粉!阎维文 蔡国庆 夏航等这样点赞贵州

多彩贵州实力圈粉!阎维文 蔡国庆 夏航等这样点赞贵州

...传递了贵州好声音。为期一周的采风之行,阎维文听到了苗族古歌、飞歌、情歌、酒歌,及侗族的大歌、琵琶歌,并与致力于推广苗族、侗族音乐的音乐人进行了深入交流。2020年4月,第二季《听,这里是贵州——走进黔西南》...

2012-12-12 #经典句子

贵州西江苗寨:告别“富饶的贫困” 以文化为魂谋普惠红利

贵州西江苗寨:告别“富饶的贫困” 以文化为魂谋普惠红利

...有苗寨文化的产业,引导和带动景区商业有序经营。设置苗族文化准入制度,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均要有一定比例的苗族文化元素,将资源变成资本,控制业态数量。”文化转型:防止“文化掉魂” 怎样平衡传承与创新?游客...

2015-11-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