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土散文:母亲是裁缝

时间:2024-01-10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母亲就置办了家中最值钱的机器—上海牌缝纫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2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母亲是裁缝。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母亲就置办了家中最值钱的机器—上海牌缝纫机。除了速度,针脚的整齐度和均匀度都是手工缝补衣服无法比拟的。从那时起,全家老小的服饰被这台机器提高了一个档次。生产队的叔叔、婶婶也开始找母亲缝补衣服了。

傍晚,放学回家,总是第一眼就望见母亲在昏暗的堂屋里低头裁剪衣料,或者在缝纫机旁飞针走线。母亲见我回来,放下手中的活计为我做饭去了。我便把缝纫机当玩具,摆弄一番。

那时候,母亲为别人做衣服是不收钱的。农闲时,算友情帮助。衣忙时,顶多算是换工,就是母亲在家里替别人做衣服,别人替母亲参加集体劳动。

母亲裁、剪、缝手艺娴熟,早上送来衣料,晚上就能穿上新衣裳。

尽管家有裁缝,但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过年,我们平时想添一件新衣服基本是很奢侈的想法。因为没有像样的换洗衣服,一旦弄湿衣服,就面临尴尬的境地。记忆中,母亲无数次坐在灶门口为上学的我们烤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农村的男女老少有几个不穿补丁衣服的?碎布料、旧布头自然都是十分紧俏的东西;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母亲是裁缝的缘故,家里不缺少我练手的边角料,所以,在缝纫机使用方面,我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

父亲是教师,衣着当然要比干农活的叔叔大爷们体面得多。父亲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母亲亲手为他量身订做的,非常合身。记得,村东头的老大爷每次走亲戚或者家里来重要客人,都会借老爸的衣服应景或走场。

八十年代后期,土地承包到户,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布票退出了历史舞台,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我读初中时,第一次穿上了母亲做的的确良衬衣。由于衣料不够,袖子还是拼接的呢。我在县城读高中时,刚跟母亲学裁剪的姐姐特地为我做了一件短袖白衬衫,肩上还钉了一个很“潮”的肩章,我视为宝贝。但仅仅穿了一次,在学校换洗晾晒时就不翼而飞了,心疼了我好一阵子。母亲知道后骂道:"真是穷鬼杀叫鬼,谁家王八儿这么没良心!”我安慰母亲说:"比我寒酸的人多得是,再说你怎么知道你儿子不拿别人的呢?"这句话,后来被母亲当成忆苦思甜的笑料讲了很多年……

如今,裁缝、缝纫机都成了过时的词汇。添新衣成为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常便饭。衣柜里堆积如山的衣服像鸡肋一样,有时反而成了一块心病。

前天,看见小区的老梁把一大包旧衣服丢进垃圾桶。这让我很是佩服。"断舍离"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但没出息的我总是做不到像老梁那样的洒脱。甚至,连一件几年都不穿的旧衣服也舍不得丢弃。就如同我的父亲,一生也改不掉捡食儿女碗底的坏习惯。“能不能背着我,把那些旧衣服扔掉?”我恳求老婆说。

也许,我和衣服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吧:因为,我是裁缝的儿子。

审阅:丹桂

简评:文章再现了特殊时期的生活情境,勾勒了母亲勤劳、朴素、能干的品质以及对“我”辈的影响。

终审:严景新

作者:汪守兵,笔名老墩坎,安徽省寿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写作。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土散文:母亲是裁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紫丁花开2024-01-18 21:34紫丁花开[云南省网友]203.57.157.149
    这篇散文让我重新认识了母亲的辛劳,也让我更加感恩和珍惜她的存在。
    顶41踩0
  2. tuya2024-01-17 10:28tuya[云南省网友]120.72.176.4
    作者细腻的描写使我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场景,很感动。
    顶1踩0
  3. 杭州亲子游专家2024-01-15 23:22杭州亲子游专家[宁夏网友]202.166.236.120
    看完这篇散文,我不禁将母亲的辛劳与爱与作者的文字相结合,感动不已。
    顶10踩0
  4. 抬头、仰望星空2024-01-14 12:15抬头、仰望星空[内蒙古网友]203.20.17.215
    @庶民这篇文章简单朴实,却透露出母亲的坚韧与无私奉献精神。
    顶8踩0
  5. 庶民2024-01-13 01:09庶民[青海省网友]103.233.54.239
    @玉润佛心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勤劳作。
    顶10踩0
  6. 玉润佛心2024-01-11 14:03玉润佛心[河南省网友]203.27.66.61
    这篇乡土散文细腻地描绘了母亲的聪明与勤劳,令人感动。
    顶0踩0
相关阅读
(写得真好)乡土散文:炊烟袅袅镬焦香

(写得真好)乡土散文:炊烟袅袅镬焦香

...发和赞赏!(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乡土散文#作者简介静观其变,浙江慈溪人,一介文弱书生,工作之余爱读喜写,笔耕不辍,小有收获。本文编辑情感学院院长推荐阅读乡土散文:老灶间记忆(好文推荐)乡土...

2023-12-14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金黄的稻草

乡土散文:金黄的稻草

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其中一段文字让人感怀。文不长,现摘录如下:“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暄...

2015-01-01 #经典句子

当代散文|我的乡土生活

当代散文|我的乡土生活

...起帆远航!(图片源自网络)[作者简介]宋聚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中乡美散文栏目编审,公益志愿者。《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

2023-12-25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洋油灯

乡土散文:洋油灯

...活,喜欢阅读,勤于思考,偶有感悟于笔端,常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编辑:卜一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声明:...

2008-08-26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地瓜飘香

乡土散文:地瓜飘香

又闻地瓜飘香冬日后的雨天,下班路过山东省钢城区艾山街道北城子坡大集,在路北边的摊点上传来一阵清脆亲切的叫卖声:“烤地瓜,红壤烤地瓜,香甜美容养颜的烤地瓜……”。停车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

2023-10-30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回不去的秋

乡土散文:回不去的秋

秋天是金色的,有火,就是那蚱蜢身上都带着火。常言道,秋后加一伏。只有孩子们白嫩嫩的细皮子被晒得红虾一样,才晓得秋天的太阳依然是一只大火球。我的老家在苏北的马陵山,那里是红沙土壤,最适合杂草丛生。每一次...

2007-01-04 #经典句子

乡土散文: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土散文:忙趁东风放纸鸢

难得暖意融融的时节,陪孙子和他的几位小伙伴去放风筝。地点选在了村后小河南沿的一处开阔地。仲春时节,咋暖微凉,碧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孩子们放飞的风筝,那一只只蜻蜓点水,一双双蝴蝶起舞,一对对游龙戏凤,还有鲤...

2019-10-31 #经典句子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衡山乡土题材散文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

... 11月5日上午,由衡山籍作者撰写的关于衡山乡土题材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这片乡土》首发仪式暨创作研讨会举行。该书由衡山县文联主席黄明军编选,共收录27个作者、37篇作品,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集集中描写了衡山...

2010-03-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