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小种子迸发大能量:“多面体”谢文刚的生长轨迹

时间:2023-12-28

从麻婆豆腐到酸菜鱼、回锅肉,八十多个学生都吃上了谢文刚亲手烹饪的川菜,虽然当时真的忙得焦头烂额,可我还是得去履行我的承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9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野外实习中,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谢文刚教授在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给学生们做了一桌川味美食。从麻婆豆腐到酸菜鱼、回锅肉,八十多个学生都吃上了谢文刚亲手烹饪的川菜,“虽然当时真的忙得焦头烂额,可我还是得去履行我的承诺。”自2014年担任大三年级专业课程实习指导教师以来,谢文刚几乎每年都会在学生实习的地方给他们做一顿美餐,“两个班的学生,鱼都要买上几十条才够呢!”

无论是上课还是生活,他都喜欢往学生堆里钻,熟悉他的学生都知道,他热爱生活,擅长做饭、绘画,喜欢唱歌、打羽毛球、跑步,可谓多才多艺;他认真负责,课堂轻松有趣,课下亲近同学,亦师亦友。

30岁时博士毕业成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38岁时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多个省级、国家级项目,在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落粒分子遗传机理和低落粒新品种选育领域深耕细作近十年。

他像一颗种子,将根系深深扎进泥土大地,让身子向着阳光繁茂长青。

萌发——寻找更好的自己

谢文刚在一个四川农村家庭里长大,“十几年的时间都在一个小地方待着”,那时的他满怀对外界的憧憬,不愿安于现状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

2002年,带着想要“出去看一看”的愿望,谢文刚来到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可是刚上大学,他就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被分到了英语“慢班”学习,这让从小就要强的谢文刚觉得“很没面子”。为了把英语这个短板补起来,他坚持每天抱着英语书背单词,早晨到学校的读书公园去朗读英语。在扎实认真的学习中他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在四级考试中斩获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还因为出色的口语素养面试成为百年校庆志愿者,被安排接待外宾。

在和国外专家的交谈中,年少的他深深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世界的绚烂多彩远不止于自己现在所处的一方水土,结束志愿服务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我的未来,是不是有可能通向更高的平台?”那颗从小就种在心里、想要走出去的种子,在四年日日夜夜的努力中开始生根发芽。2006年,谢文刚获得硕博连读机会,跟随导师张新全在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深造。

研究生时期,谢文刚在导师的带领下走上科研的道路。为了方便学习,他在父母的帮助下用几千块钱买了第一台电脑,“当时家里条件也不好,几千块钱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然而,新电脑在手里还没有捂热就意外丢失了,他懊恼又悔恨,不敢和家人说,伤心郁闷之时甚至动起了打工的念头。导师张新全得知这件事情,便安慰他道:“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今天看起来这件事是挫折,十年以后再看这件事也许就是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动力。”

那个时候,谢文刚了解到,研究生发表SCI论文能够拿到一笔基础6000元乘以期刊影响因子的奖学金,于是,谢文刚决定与其选择打工不如专心学业,争取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来补回电脑的损失。之后,谢文刚便潜心钻研学术,没有电脑,他就每天早出晚归,到学校机房去看文献,做实验、写文章成了他生活的关键词。一年后,谢文刚发表了自己的首篇SCI学术论文:Diversity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cocksfoot(Dactylis glomerata L.)germplasm as revealed by SSR markers,并获得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克服学科短板,就这样,谢文刚一步步在自己执着的努力和师长们的帮助下渐渐成长,从自卑内向到开朗乐观,走向“更好的自己”。

滋养——结缘兰大

2012年,谢文刚即将毕业。找工作时,导师建议他可以试着向兰大投简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还在美国农业部牧草与草原研究室(USDA-FRRL)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谢文刚给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志标院士发了自己的第一封邮件。

当时的南志标院士早已是国内众多草业学子学习的榜样,谢文刚也不例外,“他们的工作肯定都很忙,我当时完全没有奢望过南老师会给我回邮件,只是想着投简历试一试。”未曾料到,第二天南老师便给他回信道:“我了解到你同时也在其他地方求职,我们的生活条件可能会稍有不足,如果你愿意的话,欢迎你来兰大。”看到南志标的回信,谢文刚非常感动,“没想到他能这么快就给我这个不足道之的小人物回消息。”而且,在查看之前发给南老师的邮件时,谢文刚才发现当时情急之下失误把南老师的姓打为“兰”,没成想南院士不仅没有计较,还真诚地邀请他入职兰大。折服于南院士的“大家风范”,向往兰大一流的草业科学研究平台,更感动于兰大对自己的肯定与器重,谢文刚拒绝了其他offfer,决定来到这个彼此“需要的地方”。

谢文刚刚入职时,正是兰州的冬天,外面天寒地冻,谢文刚攥着学校刚分配的宿舍钥匙来到二分部打开了房门,环顾四周,尽管房间里空空如也,但那时的谢文刚内心充满了喜悦,“能来到这里已经很知足了,还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我能预感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买了床和电饭煲,就坐在地上,吃了来到兰大的第一顿饭。先买必需品,再每个月添置一点,谢文刚就这样“慢慢地把小家填满了”。后来,谢文刚还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结婚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从以为自己“找不到工作”,到在黄河之滨吃到正宗的牛肉面,这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小伙,终于凭借自己的辛苦打拼在这里安了家,遇见兰大,谢文刚坦言,他幸运万分。

扎根——面对每一个个体

无论是上学期间的老师们,还是工作后草科院的前辈们,他们专注科研、相互包容的精神一直引领着他走到现在,遇到困难也总是会耐心帮助他一起解决。受到他们的影响,一直以来,谢文刚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一些人,让他们向好发展。”2018年,谢文刚开始承担自己期待已久的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在开学前,谢文刚便建立了微信群为大家答疑解惑。了解到一些同学并非出自兴趣而是调剂到草业科学专业,想到这些学生刚来到兰大的失落心情,谢文刚很能感同身受,“现在很多学生,他们可能在选专业方向的时候,也和我当初一样非常迷茫,甚至是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的。”为了增加学生们的专业认同感,谢文刚在家长送新生入学的几天时间里给同学、家长们做思想工作,用自己的经历去感染大家,“为什么我后来会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呢?其实是因为我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有了一些成果,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你去创造更多的成绩,在探索中,我也明白了这个专业的重要性。”三年过去了,谢文刚班上那些曾经并不喜欢这个专业的同学有很多也成功保研,找到了自己喜欢与坚持的研究方向。

作为老师,每一次学生的户外实习和科研,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不会缺席。2019年,青海海北试验基地刚刚建成,“刚去的时候全是荒地”,这没有难倒谢文刚,既然不能享受现成的果实,谢文刚便和学生们亲自整地、撒肥料、播种、测数据。在实践中,谢文刚除了教大家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正确方法,同时也不吝惜对学生们的语言赞美。在老师的行动与精神双重鼓励下,谢文刚的学生们也都养成了艰苦奋斗的性格。在海北实验基地,虽然会有农民帮助同学们割草,但收种子的工作还是要由同学们亲自完成,让谢文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海北基地刚建成时,团队里男生少女生多,两个女生带着一个师弟,硬生生收了几亩地的种子,光运费都花了几百块了,可见要收的种子有多少,但几个学生都坚持干下来了。”

身先士卒,教有良方,谢文刚就是这样,扎根于学生之中,用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个体”。在一次次与他们同行中,消除学生内心的忧虑;在一次次温暖的鼓励中,建立起学生们的自信。

生长——教学探索无止境

“随着阅历的增加,现在能比较自如地控制上课时间了,内容也丰富起来,不会干讲条条框框了。”谢文刚笑着说。但回想起自己刚进学校时讲授的第一课,谢文刚坦言道,“虽然有认真准备,但一开始还是讲得一般。”从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教师,谢文刚很紧张,只有想到自己对所教领域深入而扎实的研究时,他才能稍定心神。在这些巨大的转变背后,除了日常的教学训练之外,比赛也是谢文刚提升水平的重要训练场。

接到省教学比赛通知的那天,谢文刚正在四川红原草原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出差,想到手头的工作尚未完成,备赛工作又异常繁重,谢文刚本想推辞,但深思熟虑后他还是咬牙接下了任务。省级比赛不同于校级的初赛,需要准备20个教学节段,20个教案,工作量是校级比赛的2倍。

夜里,谢文刚望着孩子们熟睡的面庞,终于放下心来,回到电脑桌旁。由于时间紧张,谢文刚只能加班加点地工作,每天把孩子哄睡了之后,谢文刚的电脑还会亮很长时间。出去比赛,谢文刚知道自己代表的是兰大,教学内容要兼顾深度与前沿性,但育种问题本身就具有基础性强的特点,这更增大了备课难度。为保证赛场表现,20个教学节段,谢文刚对每节内容都准备到了极度熟练。他笑着说:“这基本上算是把我的整门课程都重新改造了一遍。”在这样认真的准备之下,谢文刚获得2020年甘肃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8年以来,为提升教学水平,他多次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等9个教学比赛奖项,为自己也为学院争得荣誉,更重要的是“在比赛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经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后给学生上课也更有针对性”。无论参加多少比赛,谢文刚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认为教学探索无止境,自己还需要努力。

破土——迸发能量

落粒性是野生植物进化出来繁衍后代的一种生存策略,一般来说,一种植物的落粒性越强,越利于这种植物在适种地区的广泛繁衍。但这对于人工选育与种植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人们日常食用的水稻之所以能让大家吃到饱满的颗粒,是因为常食用的水稻品种都经历了上千年的驯化选育,已经不具备落粒这个性状。但大多数牧草却并未经历选育,野生性较强。

要打赢种业翻身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牧草品种。但由于我国牧草的人工选育工作开展时间较早,目前面临着有了品种却没有种子的困难,也无法将优质的牧草品种推广应用。而谢文刚所研究的老芒麦是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的禾本科披碱草属的优良牧草品种,具有营业价值高、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等优点,这使它成为青藏高原生态修复的重要乡土草种。但未经选育的老芒麦落粒性极强,种子成熟后落粒率高达80%,种源较少,无法大面积推广种植。他深知,通过科研工作理清老芒麦落粒的真正机理,改良其落粒性状,选育出低落粒率的老芒麦品种对青藏高原生态修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8年来,他坚持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和甘肃省重大专项课题等多个项目,并在甘肃榆中、四川红原、青海海北建立了高寒牧草育种平台,在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落粒分子遗传机理和低落粒新品种选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在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会议、国际草种子大会等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3个。

回想自己的科研道路,从研究生时期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到工作后主持各项基金项目,谢文刚坦言自己几乎“一路坦途”。直到2019年,这一年对谢文刚来说是艰难的,连续两次申请面上项目都没有通过,申请不到研究经费,学生发论文的版面费都是谢文刚用工资悄悄补上的。那时的他忽然有些沮丧,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谢文刚进入了一段反思期。

他一次次的修改项目申请书,把申请书发给同行提意见,发给评审找问题……慢慢的,谢文刚逐渐明白,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仅仅让同行明白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专业内容讲出来,注重对项目创新点的发掘与阐述,让不是这个领域的人们也能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一次次对外行解疑答惑的过程中找准研究的痛点难点,真正做“有用处的科研”。

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谢文刚终于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在南志标院士的指导下开始负责甘肃省重大专项的一个课题的研究。 如今,再次回忆起当初的瓶颈期,谢文刚颇有感触。他认为,人生是一个波浪型上升的过程,有高峰就有深谷,偶尔的沉寂要等闲待之。“那时已经算是跌入一个低谷了,今后不可能比这更差。”在低谷保持良好的心态徐徐前行,在高峰时不骄不躁居安思危,拥有好的心态让谢文刚在很多次挫折面前保持了镇定。“刚刚收到和青海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的答辩通知,也收到了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答辩通知。”采访间隙,谢文刚和记者们分享了这个刚刚得知的好消息。

展叶——在工作之余好好生活

如今,谢文刚已为人父,工作也近十年,但第一次见到他的人都会感叹于他年轻而有活力的状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是谢文刚的“年轻态”秘诀。这个习惯是他在美国农业部牧草与草原研究室的两年学习中形成的。谢文刚仍记得有一次他在询问美国导师问题,虽然问题没有问完,但到了下午五点,老师便准时下班回家陪孩子了。在这样的氛围下,谢文刚形成了“工作与生活分开”的原则,这个原则让谢文刚得以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他最擅长的便是画画和做饭。

说到绘画,谢文刚脸上不再是描述科研工作的那种稳重和坚毅的神态,而是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喜欢看着历史书上的精美配图模仿笔法,但工作之后逐渐搁置了,直到新冠疫情期间只能在家时,为了给孩子艺术启蒙,谢文刚才重新拾起画笔。从黑猫警长、美人鱼到现在课外书上的任意插画,女儿的绘画能力日益增长,谢文刚的绘画热情也逐渐点燃,“很享受绘画的过程,但其实画完画之后上颜色其实挺累的,所以我会告诉女儿做事要有头、有尾,要做完。”语毕,谢文刚热情地向记者们展示了他的绘画作品。落笔细腻、配色典雅,他的画作还曾被专业的书画老师赞许。作为一个四川人,谢文刚也钟爱美食,在家里,谢文刚喜欢亲自下厨,做好的饭菜精心摆盘后常常能让他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除了画画与做菜,为了应对中年危机,谢文刚认为“首先要保持一个好体型”,在国外,每逢周末谢文刚都会跟随当地华人组织一起爬山、骑行。“没结婚之前,周末我要么去爬山,要么徒步游览兰州。”有了家庭之后,为了陪伴家人,谢文刚会见缝插针地寻找早晨和夜晚的时间去跑步。“虽然很累,但在过程中你获得了思考时间,出了一身汗也会感觉很舒服。”

“其实从内心来讲的话,科研它是我的一个工作,每个人都是要有追求的,对待工作要千倍百倍地投入精力,但好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谢文刚认为,坚持“工作与生活分开的原则”,愿意花时间陪伴家人,才能减少家庭矛盾安稳后方,家庭是谢文刚的避风港,也是他的加油站,有了那片最安心的港湾,才使他能够一往无前,在各方面齐头并进。

做教研,便全心投入,认真付出;在课余,便享受人生,感受美好,懂得把握工作与生活的界线。坚守着自己人生态度,这颗小种子在阳光下愈发破土生长。

内容来源 | 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 | 吴佳妮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小种子迸发大能量:“多面体”谢文刚的生长轨迹》,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Xin無雜念╮2024-01-13 06:54Xin無雜念╮[重庆市网友]101.234.68.11
    看到谢文刚的成长历程,我也开始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多面体的人。
    顶0踩0
  2. 那年匆匆2024-01-07 21:53那年匆匆[宁夏网友]203.0.134.200
    “多面体”这个称号真是恰如其分,谢文刚展现出了多个不同的才能和面貌,让人刮目相看。
    顶0踩0
  3. 好孩紙ゝ不裝B2024-01-02 12:52好孩紙ゝ不裝B[新疆网友]203.30.81.161
    谢文刚的成长轨迹真是令人钦佩,他就像是一个小种子,不断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顶6踩0
相关阅读
积极向上的句子 寓意深远 适合女生当签名

积极向上的句子 寓意深远 适合女生当签名

可是真的都没关系,只要死不了,你就还能站起来,别小看自己,你没那么脆弱

2023-10-09 #经典句子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什么是小种红茶

这篇文章将告诉你什么是小种红茶

始创于17世纪初期,发祥于福建崇安桐木关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是由民间药用发展而来,初名不显,是福建省特产,它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

2012-11-01 #经典句子

13秒37!谢文骏110米栏夺冠 追平刘翔3连冠纪录 创赛季最好成绩

13秒37!谢文骏110米栏夺冠 追平刘翔3连冠纪录 创赛季最好成绩

谢文骏已经连续两次获得该项目的全运会冠军,如果今天能够夺冠,他将追平其师兄刘翔的全运会三连冠纪录,而上海队更是从第七届全运会开始,就延续着男子1

2018-05-06 #经典句子

谢文淦陪爱心义工黄颖根在井冈山过生日

谢文淦陪爱心义工黄颖根在井冈山过生日

陈明给大家分享井冈山红色故事,这次生日最好的礼物

2024-01-12 #经典句子

一篇文章看懂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 产于武夷山桐木关

一篇文章看懂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 产于武夷山桐木关

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1717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的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2019-06-10 #经典句子

谢文东经典语录大全

谢文东经典语录大全

1 当一个人命在垂危之际,也正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只有当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那些环绕在他四周的隐藏着的敌人才能浮出水面。2 我非英雄,广目无双。我本

2012-02-29 #经典句子

谢文淦与湖南蓝山县楠市镇好人周国军相识一周年的缘分

谢文淦与湖南蓝山县楠市镇好人周国军相识一周年的缘分

谢文淦是2020年农历9月18日,周圣辉乔迁请客,一起吃中午饭时与周国军结缘,差五天刚好一周年纪念

2024-01-09 #经典句子

谢文东打过日寇入过党 被抓时剿匪司令一句话让他心里拔凉拔凉的

谢文东打过日寇入过党 被抓时剿匪司令一句话让他心里拔凉拔凉的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稳定政局,我党决定派兵剿匪

2023-09-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