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百万+探寻聊城文旅之美|端慕点心:七代传承留住历史味道

时间:2023-12-17

正因如此,光岳楼楼西街道上的那家端慕点心的糕点铺子,每天都会有很多顾客到访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1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文/赵琦 图/田柏林

“吃了还想再买”,这是很多品尝过端慕点心的食客的真实想法。正因如此,光岳楼楼西街道上的那家“端慕点心”的糕点铺子,每天都会有很多顾客到访。

端慕点心

得到大家的认可,离不开端木家族七代人的砥砺传承。端木氏源远流长,祖述圣学,书香门第,历代英才辈出。据《元和姓纂》记载,端木一姓得始于孔子弟子端木赐(即子贡)。明永乐年间,端木赐第六十三代孙端木庆自老济南旱石桥迁往东昌府(今聊城)。早在春秋时期,子贡便是鲁、卫国之相,家境显赫,点心即是府邸家宴中必不可少的茶食。

“点心”一词,源自东晋,北方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称为“嘉湖细点”。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文气息的提升,点心已在端木家族人的手中变幻出多种多样的口味和种类。端木赐第七十四代孙,也是市级非遗端慕传统点心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端木毓俊,延续祖上的传统制作工艺,坚持纯手工制作,点心口味纯正,使得端慕点心久负盛名,赢得广泛赞誉。

“从我曾高祖父起,一直到我爸爸小时候,基本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点心,或者是在各乡镇大集上售卖,后来慢慢地一些商铺开始批发购买。那时候,吃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种类,平常吃上一块就很奢侈,一般在家宴或者喜宴上才有。”端慕传统点心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端木庆雪介绍道。

端木家族点心历史悠久,产品均为手工古法制作。“1699年,康熙南巡返京,端木家族七十代后裔端木谦有幸迎驾觐见,康熙敬仰圣门贤人子贡,封端木谦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相袭。相传康熙帝食府中茶食糕点,龙颜大悦。有一种新做的枣泥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此时正逢重阳节,康熙便赐名‘重油饼’,对其他糕点也赞不绝口。”端木庆雪说。

2018年春,端慕传统点心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端木宪杰结缘曹州孙氏蜜三刀传人,历时一年,将端木家蜜三刀与曹州孙氏蜜三刀完美结合,加以创新改良。创新之后的蜜三刀改变了以往的软口制作,而以酥口为主,食之香甜可口,绵酥细腻;炸制成型后加蜂蜜,而不是加糖,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端慕点心的江米系列更为突出,保留的依旧是旧工序。选用上好的江米进行长达四个月的泡制发酵,把晒好的江米放在石臼里碾磨成末,手工揉面切成条状进行炸制,炸制的油温、手法更是极其讲究,每一步都决定了江米条的成败,对技艺要求极高。炸制好的江米条裹上熬制的糖液,在白砂糖中滚一滚,酥松圆润,健脾养胃。此外,端木家族还熬制代表点心——米稀。先发麦芽,再和小米一起蒸制,长达8小时的蒸制,里面的精华慢慢汇聚成美味的米稀,用于大多数点心的制作中。

目前,端木家族点心分为炸、蒸、炉烤、熬四个大类。百年传承下来的古法起酥,不添加任何现代起酥剂,凭借精准的油面与白面的配比,达到香酥掉渣的效果,并包入自己熬制的枣泥。

端慕点心饱含的历史文化和家乡味道已埋在一代又一代端木人的心里,这份特殊的感情,就像一份浓浓的乡愁,牵绊着每一个端木人。

来源:聊城晚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百万+探寻聊城文旅之美|端慕点心:七代传承留住历史味道》,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迎着阳光我们笑的倔强2023-12-30 09:01迎着阳光我们笑的倔强[重庆市网友]203.56.172.200
    端慕点心的七代传承真是太令人敬佩了,能够在传统文化中留住历史的味道,让人无比自豪!
    顶8踩0
相关阅读
【方志四川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方志四川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志四川”!李密《陈情表》是孝道的千古名篇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章 夫约200米长的绝壁之上,镌刻着历代名人颂扬李密的赞语,用浮雕组图再现了李密生平和他孝顺祖母的故事。从成都一路向南,进入眉山彭...

2008-01-27 #经典句子

揭秘螃蟹蟹黄之谜:稀苦背后的味道真相

揭秘螃蟹蟹黄之谜:稀苦背后的味道真相

...说的虚胖,所以大家在平时购买大闸蟹的时候可一定要上点心。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有的大闸蟹蟹黄会又苦又稀了吧,如果你对此还有不同的理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2024-01-25 #大杂绘

优秀作文点评:《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

优秀作文点评:《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

...出一辙。因此,我们应以“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之精神探寻真理。孙中山先生曾说:“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这正是“以与患难搏斗为乐”的精神。而有此精潘建伟,是中国“量子之父”,是《自然》杂志评价与伦琴齐名的...

2024-01-08 #经典句子

超好吃的成都美食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超好吃的成都美食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试试哦~ 三 大 炮 由糯米、红糖、芝麻制成的小点心,因抛扔糯米团时,发出的“嘭嘭嘭”三响而得名,香甜可口、不腻不粘,逛街的时候买上一碗,边走变逛,狂吃狂吃~ 抄 手去成都必吃抄手,看着像馄饨一样的...

2014-12-05 #经典句子

把“根”留住!为儿子会中国话自办华文学校 儿子也争气成了大使

把“根”留住!为儿子会中国话自办华文学校 儿子也争气成了大使

...学校,张大千题写校名,儿子也争气成了大使逸风观潮 探寻历史民俗散落的人和事蒋华,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五朵金花”的四妹,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叫《比利时华...

2020-01-18 #经典句子

大理剑川有位“梅花道人” 用画笔留住白族原乡的民俗文化记忆

大理剑川有位“梅花道人” 用画笔留住白族原乡的民俗文化记忆

...悠。“我拥有的只是手中的一支笔,希望通过毕生积累、探寻,用纸上的画留住剑川人民的乡愁记忆。”将来,张旭东想举办培训班教徒授艺,不断探索民俗画创新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剑川民俗文化,感受“白族原乡”的...

2015-01-29 #经典句子

以诗歌名义 体验乡村文化味道

以诗歌名义 体验乡村文化味道

...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好地方怎么留住他们,或者如何让他们返乡,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地方。而他们选择费心费力做这么一个诗歌背景的乡村文化实践实验,其实也正是想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条文化...

2023-09-05 #经典句子

听!这两首新歌为聊城而唱 句句鼓舞人心

听!这两首新歌为聊城而唱 句句鼓舞人心

从今年3月底起,全市深入开展以“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做主人、争先锋,我与聊城共提升”,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市引起巨大反响,全市上下正在汇聚起知耻后勇、奋力争先、争创一流...

2012-04-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