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崖山之后无中华”——一句充满阴谋的日本式谎言

时间:2023-12-13

何为中华,何为华夏?在历史语境中,中华和华夏两个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其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这显然是几个词语生搬硬凑而成的一句毫无逻辑的句子。何为“中华”,何为“华夏”?在历史语境中,中华和华夏两个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其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现代语境中,其皆用来代指自夏商周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同样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既然如此,“中华”怎么可能“无”两次?从逻辑上讲,这句话的两部分相互矛盾,整体上是一个悖论。

这句在网络上被奉为至理名言,至高真理的并不对偶但强行对偶的句子,原型来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日本学者。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针对本国的发展,提出了所谓的大陆政策,即通过三步——征服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世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日本为了实现瓦解中国的目的,决定从内部入手。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满族,并非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于是日本人便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声称满族是“异族”,并不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并抛出了所谓“中华文化在日本”的谬论。

1894年,甲午战争进行之时,日本文人宗方小太郎写下了《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试图通过否定清朝皇族统治的正统性,煽动所谓的“汉地十八省”独立,日本便可借机取得东北和外蒙,并且趁此机会干涉中国。这个所谓的“昭告书”开篇便毫不避讳地提及了这一点:

”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

在文章的最后,宗方小太郎提出,日本愿意帮助汉人“复国”: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切望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应乞于宫聚义。故船载粮食、兵器,约期赴肋。时不可失,机不复来。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显然,中华文化在这里,被宗方小太郎当作了挑拨中国各族团结的工具,他以孔孟,明祖等中国历史上汉族的名人,来否定清朝,号召汉族人民与日本联合,推翻清政府。

宗方小太郎自诩为中国通,但他丝毫不明白,中国历朝历代所谓的“正统”,并不是以民族,血统为划分依据,而是以文化为依据。实际上,中华文明在原生之初,便是华夏与东夷两个文明系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又不断地融入其他民族的血统。实际上,后来的“汉人”概念,较之“华夏”,已经更为广泛。因此,血统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奉行自所谓“三代”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习俗,接受这些价值观念。

如此看来,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是“正统”,即使是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和清朝时期的满族,也都认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便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针对所谓的“满洲非中国”论,雍正皇帝曾经写过《大义觉迷录》进行驳斥,其中一句话一针见血:

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正所谓,天下有德者居之,无论君主源于何地,但凡能够认同中华文化,能够保境安民,他便是正统:

夫天地以仁爱为心,以覆载无私为量。是为德在内近者,则大统集于内近,德在外远者,则大统集于外远。孔子曰:“故大德者必受命。”

雍正皇帝的论述,可谓是精辟,三百多年前,完全可以拿来驳斥日本人的这些谬论。所以说,尽管元朝和清朝两朝,乃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元清属于中国这一定论。

故,“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是完全荒谬的,宋朝之后的元朝,文化方面极为发达,元散曲,元小令,都在中华文明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由于与西域,中亚地区交流频繁,上述区域的医药学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药丸的大量使用,便是在元朝之后,此前的中医药物主要以汤剂为主,可以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今日语境中“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而明朝之后的清朝,在文化方面,诞生了考据学,其中不少提倡经世致用,这些学派在西方文明传入后,成为了联结中国古代文化和近代文明的纽带。

可以说,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没有灭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崖山之后无中华”——一句充满阴谋的日本式谎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つ ′小海2024-01-09 00:41つ ′小海[安徽省网友]103.2.164.48
    不要被这种挑拨离间的言论影响,中国人团结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顶6踩0
  2. 八戒偶是娥娥2023-12-31 02:09八戒偶是娥娥[广西网友]103.232.214.210
    日本总是充满敌意,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顶0踩0
  3. 荷叶待雨2023-12-22 03:38荷叶待雨[甘肃省网友]43.252.40.245
    这句话充满了对中国的挑衅和侮辱,希望大家不要被蛊惑。
    顶43踩0
相关阅读
张梅:传统文化符号与安倍政府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建构

张梅:传统文化符号与安倍政府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建构

...文化的典型”。而在日本经济增长期,中根千枝的论文《日本式社会结构之发现》、尾高邦雄的《日本的经营》、土居健郎的《依赖的构造》、滨口惠俊的《日本特性的再发现》,都显示了对日本文化独特性的重新认识。日本创...

2019-05-06 #经典句子

日韩历史看中国 这句话对吗?日本专家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日韩历史看中国 这句话对吗?日本专家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的日本扎根。另一方面,佛教、禅、茶道也被引入,并以日本式的形式发展而来。日本和中国的交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日本的历史在中国史书中以明确的形式表现出来据说1万2000年前,日本列岛与大陆接壤。那时绳文时代已...

2023-06-14 #经典句子

1279年崖山战败 为何8岁皇帝一句话 让宰相陆秀夫感叹为时已晚

1279年崖山战败 为何8岁皇帝一句话 让宰相陆秀夫感叹为时已晚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利,宰相陆秀夫跪泣道:“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臣要投海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全名节呼?”年仅8岁的小皇帝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回答到:“十万军民共赴国难,国家将亡,朕虽小,亦不愿苟活于...

2022-11-26 #经典句子

“红色文艺微评论”征文之五十三

“红色文艺微评论”征文之五十三

...形成过程中的表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紫式部所创造的日本式浪漫思想。一、感物兴叹、情景交融的自然景物描写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达到了妙到毫巅的境界,她对景物拟人化、人物拟物化的渗透式写法...

2009-01-14 #经典句子

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学什么水准 林少华翻译的中文是否过于华丽

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学什么水准 林少华翻译的中文是否过于华丽

...视野。从文化交流上看,好像是用中文语境的审美去替代日本式表达的破坏大一些吧?这样的改写实际上只是在字面消除了文化理解上的一些分歧,制造一种亲切的幻象,却实际上根本没有使读者正视文化差别。其实我看这些书...

2015-07-08 #经典句子

“丸”在日语中究竟是啥意思

“丸”在日语中究竟是啥意思

...过去城市里面叫内丸。2) 丸有圆的意思,在战争中丸就是日本式城堡内被石墙,土垒等包围分割成一块块区域,称为“丸 ”,也叫“曲轮”。从防御中心天守阁所在的“本丸”向外,依次有“二之丸”,“三之丸”等。此外,...

2016-07-06 #经典句子

日本:崖山之后无中华 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有事实依据吗?

日本:崖山之后无中华 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有事实依据吗?

...事情的源头,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种说法竟然最早是出现自日本。一下子,这就使这句话的意味大为转变。众所周知,早在唐代时期,日本就曾远渡重洋来盛唐学习借鉴,如今日本境内依然保留了许多盛唐时期的建筑以及习俗。毫...

2023-09-25 #经典句子

哪些日语假名的罗马字有不同的写法?

哪些日语假名的罗马字有不同的写法?

...标记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ヘボン式」(平文式)和「日本式」,两者的支持者互不相让,十分混乱。因此1937年(昭和12),政府制定了官方的罗马字,即「訓令式(くんれいしき)」。但是二战后,联合国军司令部又曾在某...

2008-1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