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新加坡人认为他们的双语政策很成功 但很多中国人认为他们忘了本

时间:2023-12-09

真说起来,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实属无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算起来,新加坡推行英语+华语的双语政策已经50多年了。真说起来,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实属无奈。在被迫与马来西亚分离后,这个只有巴掌大的小国,什么资源都没有,就算淡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如何生存,成为新加坡人的头等大事。

在新加坡制定政策的人看来,双语教育使新加坡人既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又能与全球经济保持相关性。毕竟,在技术、科学和经济领域,英语一直是全球性语言。推行双语,可以让新加坡人不仅能与汉语人口进行交流,而且可以与讲英语的西方国家建立联系。这样可以确保世界两边的人都知道和理解新加坡人。

50多年过去,在新加坡人看来,双语政策绝对是成功的。

新加坡在国际商业界非常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人几乎人人说英语,不仅外国人在新加坡没有任何交流障碍,也有助于新加坡人走出去,在世界其他地方做生意。而由于中国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会华语的新加坡人在与中国的商业关系中获得巨大利益,此外,华语还有效的将新加坡各华人群体团结在一起。

然而,双语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新加坡人来说,现在的情况是,他们要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懂学前水平的普通话;要么只能说中英混合的语言。那些只能说中英混合语言的人不是双语者,他们使用错误的句子结构——华语和英语语法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加坡人,真正会说两种语言的只有极少数人。很多人无法用华语交流,即使他们在华语考试中获得了A。

如果新加坡双语政策的重点是确保人人都能有效地掌握两种语言,为何华语在新加坡变得可有可无了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西方媒体和娱乐在新加坡的盛行和流行。新加坡日益增加的观众兴趣和需求,使人们对美国电视剧和外国有线电视频道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新加坡的大多数媒体消费者不再局限于观看本地电视,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互联网,并向供应商付费订阅电视。再加上新加坡教育系统中英语的普及,因此,与母语相比,英语流利程度更高。

另一点是,新加坡人认为,如果他们想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被淘汰,会英语比会华语更有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华语被看作是一种落后的行为,因为华语中包含着中国哲学家们过去的思想,这些思想越来越被认为是过时和不相干的。

此外,华语总是排在英语之后,例如新加坡学校的教育,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公共服务,也都以英语为交流语言。这扼杀了华文学校和华文大学的生存,如果这些学校能够幸存下来,那么说流利华语的人口不会减少的这么快。

以上的客观情况,导致很多新加坡人把英语作为母语,这给了他们更大的灵活性。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向英语的转变意味着,华语成为了一门普通外语,学习的动力自然减弱。

当说英语的新加坡人和来自中国的游客、新移民相遇时,产生隔阂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新加坡人经常遭到一些中国人的鄙视,在中国人看来,新加坡人的祖先来自中国,种族也是“中国人”,理所当然应该说华语。将英语作为母语,华语作为外语,显然是忘了本。

我与一些在新加坡的中国人交流过,在这些中国人看来,华语是民族语言,同是“中国人”的新加坡人,如果失去了华语能力,就无法阅读中文杂志和报纸,也无法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学,更无法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那么新加坡人心中那个亲密而温柔的部分就会变得很遥远,你说的语言构成了你的观点,只会英语不会华语,新加坡人对当今世界的看法也会完全不同。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对我说,“新加坡毕竟不是西方,他们与西方人甚至不共享同一个日出,如果新加坡社会只追求英语的话,要不了几代人,新加坡人将彻底与中国文化相脱离,届时,除了长相,新加坡人与中国人将没有相似之处。”

在我看来,原则上,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不是一个错误。错误在于它的详细执行,以至于它已经变得适得其反。事实上,中国也在大力推行英语教育,初衷和新加坡一样,即“与全球经济保持相关性”。但是与新加坡不同的是,中国没有把英语放置在“官方语言”的重要位置。

新加坡有一个特殊情况,除了华人占人口的70%,还有约30%的人口为印度人和马来人。如果强调讲华语的种族政策,很可能导致新加坡的种族分化。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是中立的,有利于将新加坡各种族团结在一起,并形成新加坡的文化和身份认同。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理解新加坡。

但我同时也认为,华语对于新加坡是非常重要的,新加坡作为一个纯粹讲英语的国家是行不通的。因为新加坡是一个活跃的海运、贸易导向型国家,位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之间的一条积极的贸易路线上。新加坡不是像澳大利亚那样大而鼓励的国家,因此永远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他们需要永远地参与世界贸易,而中国经济在世界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加坡人只有通过华语和中国联系在一起,才能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每个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会华语、同种族,显然是新加坡最大的优势。

所以,新加坡教育系统内双语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需要进行大的改变。具体措施为:增加本地出生的华语教师的数量,而不是仅仅依靠中国籍教师和中国的语文课程;让孩子在从事工作之前以华语学习与工业有关的具体术语,而不必混合两种语言来创造某种类型的母语;增加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课程,使孩子真正对华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欣赏它。(本文原创,抄袭必究)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新加坡人认为他们的双语政策很成功 但很多中国人认为他们忘了本》,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guxi04272024-01-02 22:17guxi0427[香港网友]203.149.94.164
    不过,也有一些中国人认为新加坡忘了本,追求国际化的同时疏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顶3踩0
  2. 鱼泪2023-12-21 14:30鱼泪[山西省网友]14.0.13.186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是很成功的,它让不同族裔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彼此。
    顶0踩0
相关阅读
《经济学人》双语:新加坡第一所文科耶鲁国立大学为什么要关闭?

《经济学人》双语:新加坡第一所文科耶鲁国立大学为什么要关闭?

...she says. Yale-NUS is “exclusive”, she argues. 她说,目的是让“新加坡人更容易接受文科教育,也更包容”。她认为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是“排他性的”。It admits at most 1,000 students a year, 40% of whom are foreign. The new college will enroll twice as...

2023-06-23 #经典句子

李光耀因不会中文被羞辱 79年起在新加坡推广汉语 要让其成母语

李光耀因不会中文被羞辱 79年起在新加坡推广汉语 要让其成母语

...的后代”的身份。在伦敦读书时,西方人并不会把他当成新加坡人或是马来人,而把他看成中国人。有一次他到瑞士入住一家酒店,柜台的人问他是不是中国人,他答不是,并向对方解释自己是新加坡人,没想到对方说:“没关...

2014-12-01 #经典句子

展示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新加坡华侨华人弘扬汉服文化

展示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新加坡华侨华人弘扬汉服文化

...好友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新加坡人来说,学会欣赏汉服也是一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童纬强说。同样热心于向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还有新加坡华人、某汉服协会副会...

2024-01-17 #经典句子

茶迷的修养|这些国外饮茶文化一定要知道

茶迷的修养|这些国外饮茶文化一定要知道

...的奶茶,边喝边欣赏精彩的倒茶,看得精彩又喝得过瘾。新加坡人在喝茶这件事上,明显没有我们中国的茶友那么用心,他们喝下午茶,重点在吃,不在喝。他们会花心思准备多种样式的点心,反倒对茶的质量并不十分看重。新...

2012-07-12 #经典句子

到新加坡工作 对语言有什么要求吗?

到新加坡工作 对语言有什么要求吗?

...是华人,这一比例是除我们国家外华人所占比例最高的。新加坡人占多数,也以汉语为主,而新加坡则大力提倡讲华语,高级公务员在公开场合交谈时,必须使用华语。以新加坡华人为主体,所以你在新加坡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

2023-12-16 #经典句子

李显龙端午节借《离骚》名句鼓励民众抗疫

李显龙端午节借《离骚》名句鼓励民众抗疫

...华人社区都选择在线上组织活动庆祝端午节。不过,许多新加坡人还是无法抵挡粽子的魅力,纷纷在端午前夕出门买粽子,当地卖粽子小店的生意格外火爆。据《新明日报》13日报道,由于防疫措施限制新加坡民众会面,人们更...

2023-05-10 #经典句子

第二任期蔡英文要将台湾打造成“双语地区”?“去中”阴谋不得不防

第二任期蔡英文要将台湾打造成“双语地区”?“去中”阴谋不得不防

...台独”一步步从文化语言上完全“去中国化”,使得岛内中国人的认同感彻底断绝。世界上不少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因为都曾遭英国殖民统治,有其历史渊源。台湾并不是英国殖民地,却突兀地想搞“双语地...

2012-03-01 #经典句子

新时代的“寄小读者”:真正的“大语文”是探讨山川风月与国家的关系

新时代的“寄小读者”:真正的“大语文”是探讨山川风月与国家的关系

...国人到国外旅游的非常少,经常被误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书店里更没有中国人的作品。改革开放后,中国如巨人苏醒,中国人出国的越来越多,在澳大利亚看海豚的人群里,他看到许多人说着不同口音和腔调的中文;...

2023-09-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