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解读丨《论语》中的“直”字有几种意思

时间:2023-12-07

但由于直出现的情景几乎每次都不同,要确定直的意义,反而不是易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直”是孔子理想人格的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反复多次出现。但由于“直”出现的情景几乎每次都不同,要确定“直”的意义,反而不是易事。如果不细致考察,就会引致不同的理解。

“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其中“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半句在《论语》中重出3次,后半句重出2次。虽然这些地方都以“直”字表示,但其所涉具体情境是不同的。

由于语言的变化,从古汉语基本一字一词转变到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情境的复杂性导致了现代译者在具体理解时出现了分合:不仅不同译者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译者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论语》有很多现代译本。其中,钱穆的《论语新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们都力求通俗,除了注释外,每章都有白话对译。

但三者侧重不同:钱著的注解用的是文言,并设有“白话试译”用白话翻译古文,为尽可能避免意义的失真,重要词汇基本沿用古文;杨著则译文在前,注释在后,全用白话,书后附有一个《论语词典》,对《论语》的用词进行了统计;李著的译文摘录了部分杨著,其重要特色在后面的“记”,着重阐释章句意蕴。在这三个译本中,对“直”的理解是有分有合的,详见下表:

表中的各“直”的白话意义,直接从译本中的白话译文摘录。由于译文兼顾句子的通顺等方面,因而相同的意义可能会根据句子的需要而有词性或用字上的差别。为方便讨论,我们将忽略这些次要的差别,直接关注词义,并据此进行归纳:

钱著的“直”主要有三种译法:第一,直接沿用原文“直”。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单纯沿用原文的单音词,未免会失之笼统和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由“直”构成的词不少,不同的词意蕴是不同的。在这些直接沿用原文的解释中,根据钱穆的解说,大部分的意义大体倾向于“正直”义;第二,“正直”义,包含“正直的”及“正直的人”在内;第三,“爽直”义,包括“径情直行”义在内。

杨著对其译词有着特别的自觉,在《论语词典》中对“直”的用法进行了总结:第一,“坦白爽快”;第二,“公平正直”,包括“刚直不屈”;第三,“正直的人”。从词义的角度来看,二与三的意义基本相同,可归结为“正直”,“坦白爽快”与“直爽”义同。

李著的“直”主要有两种译法:第一,“正直”义,这包括“正直的人”、“正直做事的规矩”、“公正”、“正当的”,同时还包括“改正”。按李的意思,“改正”的目标是做正直的人,它与“正直”紧密相联。第二,“直爽”义,包括“直率”。

从以上的归纳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译本,“直”的主要意义其实只有两个:“直爽”或“正直”。但在具体的情境中有差别:如在“直躬”章,钱译为“直道”,杨译为“坦白直率”,李译为“正直”;在“友直”中,钱、杨都将“直”翻译成“正直”,而李则译为“直爽”。这种区别,是非常有趣的。

“直爽”和“正直”虽然都与“直”有关,但其意义是不同的。在现代汉语里,“直爽”指“心地坦白,言语、行动没有顾忌”;而“正直”则指“公正坦率”。从词义来看,“正直”显然兼含了“正”和“直”的意思。因此,“正直”的内涵要比“直爽”的内涵丰富,增加了社会正义的伦理意味。如果说“直爽”只是个人的品性问题,“正直”则兼及个人与社会。从外延大小来看,“直爽”包含“正直”在内。

但在《论语》中,“直”并没有现代汉语“正直”的较强烈的社会正义色彩。实际上,表示社会正义的词,在《论语》中有“正”、“公”等,如“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在这种情况下,用“正直”译“直”,似乎赋予了过分强烈的现代社会伦理色彩,显得过于现代化了。

◎本文原载于《现代哲学》(作者马永康),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解读丨《论语》中的“直”字有几种意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2715138202024-01-10 18:26271513820[火星网友]58.82.57.27
    @She我觉得“直”字在《论语》中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解释。
    顶49踩0
  2. She2023-12-24 12:17She[河南省网友]203.33.63.211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孔子《论语》中说的“仁”是什么意思?

孔子《论语》中说的“仁”是什么意思?

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仁者爱人

2023-08-07 #经典句子

农村俗语“柳树不栽大门前 槐树在院无忧烦”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柳树不栽大门前 槐树在院无忧烦”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所以,从古到今,出现了不少关于住宅栽树的农村俗话,这些俗话试图告诉人们住宅前后、内外应该栽什么树,不应该栽什么树

2022-12-17 #经典句子

第2讲:通过词境赏析理解词语意思 掌握理解词语意义的三个方法

第2讲:通过词境赏析理解词语意思 掌握理解词语意义的三个方法

我是元宝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

2023-06-17 #经典句子

这些流传下来的俗语 原本的意思是这样的

这些流传下来的俗语 原本的意思是这样的

经常有很多让人将他们的话术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尤其是一些民间的俗语传闻,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但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也有一些被人刻意或

2017-06-23 #经典句子

论语的一句话 常用来攻击女子 但大多数人都误会孔夫子的意思了

论语的一句话 常用来攻击女子 但大多数人都误会孔夫子的意思了

我们爱孔子,因为他就像一盏照亮黑夜的灯

2024-01-15 #经典句子

农村有句俗语 母鸡鸣叫只因疼 公鸡鸣叫为送行 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有句俗语 母鸡鸣叫只因疼 公鸡鸣叫为送行 是什么意思呢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看,是农村经常养鸡的人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又请教了一个养鸡的老农,他告诉我,农村的这句俗语,要这么

2023-10-28 #经典句子

孔圣人论语中的那些名言 还有你不知道的后半句呢 意思全变了

孔圣人论语中的那些名言 还有你不知道的后半句呢 意思全变了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天不生

2009-08-31 #经典句子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原文为: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023-07-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