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1年高考出现书法作文题。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3-12-03

60分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来源: |名艺在线 ID:luartweb_com」

2021高考今日正式拉开序幕

目前,语文考试已经结束

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出炉

新高考全国卷Ⅱ中

出现与书法相关的作文题

一起来看

新高考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书法虽然并未单独设考

但近几年的高考卷里

都出现了有关书法的试题

2020年高考的

两套全国卷语文试卷中

分别在高达20分的大题里

出现了书法篆刻方面的内容

全国I卷中的一道语文题

是一篇关于

中国印章艺术

和篆刻艺术的文章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的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而全国ΙΙ卷语文试题中

更是提及甲骨文等

一些相关知识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ΙΙ卷含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中

提到独孤信的“印信”

这枚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

在中国古代

煤精常被作为

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宝

如笔筒、砚台等的原料

有时也被制为串珠或陈设品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II卷)

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

历年高考中

书法频繁出现在语文卷中

2019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书家和善书者

沈尹默

“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前人是这样说过。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监察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既是这样,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讲到书家,那就得精通八法,无论是端楷,或者是行草,他的点画使转,处处皆须合法,不能四号苟且从事,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遗留下来的成绩,就可以明白的。如果拿书和画来相比着看,书家的书,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画师的画;善书者的书,就好比文人的写意画,也有它的风致可爱处,但不能学,只能参观,以博其趣。其实这也是写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六朝及唐人写经,风格虽不甚高,但是点画不失法度,它自成为一种经生体,比之后代善书者的字体,要严谨得多。宋代的苏东坡,大家都承认他是个书家,但他因天分过高,放任不羁,执笔单钩,已为当时所非议。他自己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山谷也尝说他“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就这一点来看,他又是一个道地的不拘拘于法度的善书的典型人物,因而成为后来学书人不须要讲究笔法的借口。我们要知道,没有过人的天分,就想从东坡的意造入手,那是毫无成就可期的。我尝看见东坡画的枯树竹石横幅,十分外行,但极有天趣,米元章在后边题了一首诗,颇有相互发挥之妙。这为文人大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习惯破坏无遗。自元以来,书画都江河日下,到了明清两代,可看的书画就越来越少了。一个人一味地从心所欲做事,本来是一事无成的。但是若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那却是最高的进境。写字的人,也需要做到这样。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书而不知笔法,这一现象出现在写字初期,当时笔法还未被充分发现和利用。

B.唐代爱好写字的人渐多,有一批人好奇立异,自创规则,经生体就是这么产生的。

C.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都是严格遵守笔法的典型,他们都属于书家的行列。

D.元明清三代,书画创作每况愈下,优秀作品越来越少,与守法度的习惯被破坏有关。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写字过程中,那些与实际不能完全切合的人为的规则,不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不能称之为笔法。

B.书与画相似,书家之书正如画师之画,谨严而不失法度,而善书者之书正如文人的写意,别有风致。

C.苏东坡天分高,修养深,意造的书画自有天然之趣,但率先破法,放任不羁,成为后世不守法度的借口。

D.一味从心所欲做事是不可取的,但写字的人如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却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17.书家和善书者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2018高考语文试题(全国ΙΙ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更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敬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 精 彩 推 荐 <<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1年高考出现书法作文题。说明了什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默融2024-01-06 04:02默融[浙江省网友]203.100.198.80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很有意义。
    顶5踩0
  2. 红河密码2023-12-25 19:53红河密码[青海省网友]203.34.187.25
    书法作文题目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语文素养。
    顶0踩0
  3. 古兰丹姆2023-12-14 11:45古兰丹姆[江苏省网友]58.87.101.138
    这表明高考题目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了。
    顶9踩0
相关阅读
高考作文题和书法有关 分值有60分 乐坏了书法培训班

高考作文题和书法有关 分值有60分 乐坏了书法培训班

语文考试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全国8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就出来了。对于作文题目是各有的看法,各有各的理解。其中全国新高考二卷的作文和书法有关。取材于唐光雨的漫画作品,并进行了改动。唐光雨在湖南是名气不小,...

2022-12-21 #经典句子

全国卷漫画作文题走红 “再看看你们”是原话

全国卷漫画作文题走红 “再看看你们”是原话

...看看你们。”据北京头条客户端6月8日消息,8日,一高考作文题中的水墨漫画引发网络关注,触动众多网友的心。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该漫画的作者是广东省中山大学的一位教师,漫画是以他高中时的英语教师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2023-08-29 #经典句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

2014-01-29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审题新变化:书法题突然现身

高考作文审题新变化:书法题突然现身

...日正式拉开序幕目前,语文考试已经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出炉新高考全国卷Ⅱ中出现与书法相关的作文题一起来看“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

2024-01-22 #大杂绘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组合训练4含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组合训练4含解析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如何命题,。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有人认为作文题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洽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

2023-09-30 #经典句子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书法篆刻题竟占40分!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书法篆刻题竟占40分!

2020年高考的两套全国卷语文试卷中分别在高达20分的大题里出现了书法篆刻方面的内容全国I卷中的一道语文题是一篇关于中国印章艺术和篆刻艺术的文章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023-10-04 #经典句子

“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能。今年的语文试卷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当下热点,作文题引导学生体悟“人类共同体”的概念,引发学生关注人类未来,并体现了让学生能够站在国际视角看社会问题的大视野、大境界。全国Ⅱ卷将“抗疫”这样的热点事...

2023-01-09 #经典句子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作文 解析来了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作文 解析来了

...语文命题特别强调逻辑思辨。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么多个作文题,其实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站在新百年节点,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每道作文题背后都非常讲求思辨。一、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在融合中实现2021年高考语文...

2023-11-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