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深度好文 丨 深陷中年危机的中国移动 尚能饭否?(中)

时间:2023-11-28 07:11:02

相关推荐

深度好文 丨 深陷中年危机的中国移动 尚能饭否?(中)

文 / 通信敢言

上文说到,经历了二十年的辉煌与困顿、大象快跑与战略迂回,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移动掉进了中年危机陷阱。

中国移动“中年危机”的几大外在表现:一是发展滞涨;二是方向混乱;三是组织臃肿;四是创新不力;五是同而不和,人心思变。

第一篇文章论述了前面两点,今天是第二篇文章,会论述后面三点。

先补充说一下写作目的吧。

2015年,我从中国移动辞职,但我是发自心底热爱中国移动,并对此感恩的。因为它在我懵懂的年岁里收养了我十年,在这个平台上我学到很多,虽然谈不上多大成长,但我直到现在的大部分谋生技能都是在中国移动时学到的。

更重要的,在中国移动有很多非常好的同事,他们素质非常高,情商、智商都远超社会平均线,相处时光非常美好。虽然后来我历经阿里、华为等似乎更优秀的企业,但我再也找不到那么优秀的一群同事。

我热爱中国移动,并抱有感恩之心。我写中国移动并不是要唱衰它,而是想从一个过来人、旁观者的视角去剖析它,并希望能以微薄之力能推动它更好地往前走。

这就是我全部目的。

深度好文 丨 深陷中年危机的中国移动,尚能饭否?(中)

三、组织不力:组织庞大臃肿、反应迟缓

管理大事彼得.F.德鲁克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一种主营产品或一个市场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往往出在组织结构。这些企业的规模多半已发展到太大、太复杂的地步,传统功能式组织已难有所发挥。

德鲁克还提供了判断的几个标准,要找出这类企业是否有组织不当的迹象,只要看现有功能单位有无过度膨胀即可——

1、部门墙林立,条线间斗争频繁,组织沟通不足或沟通成本极高;

2、职责的本位主义,各部门只管一段,没有人管全流程、管结果;

3、对外界的新刺激反应迟缓,从听得见炮火的一线到最终决策层流程非常漫长;

4、只求“解决局部问题”,很少有人做决策,决策效率低;

5、面对企业挑战,人们只想到功能专长,很少人会以整个企业的方向和绩效为着眼点。

如果拿德鲁克这五点来检视中国移动,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似乎是为中国移动“量身定做”的,这五点在中国移动身上几乎都有深刻的体现。

- 01 -

中国移动太大了,这种大不光体现在其市场规模、客户规模,或者业务规模上,还充分地体现在其员工规模和组织结构上。

先谈员工规模。

想想,中国移动有多少员工?近50万!在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15,在国内排第五。如果放在行业中比较,中国移动员工数量位列全球所有电信运营商之首,而全球产值最高的运营商——Verizon,其员工总数也不过10万出头而已,这直接导致中国移动员工的人均劳产率远低于对方。

问题是,中国移动真的需要这么多员工吗?

有时候员工多了,对企业而言并非好事,毕竟中国移动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流水线工厂,不会因为员工多了就增加产量。相反,员工多了对中国移动而言会增加很多负担——

比如,中国移动成立的前五年是战斗力最强的,后来慢慢的,吃饭的人变多了,赚钱的人却变少了。公司做大之后,就会出现败家子,平庸的中层和摸鱼的员工,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会逐渐丧失活力,战斗力下降,最终走向衰落。

还有一个大问题,如今中国移动内部重复岗位非常多,导致整体效率低下,每年都忙着招人,但是由于岗位设置等原因,往往是十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摸鱼”和“形式加班”现象严重,出现问题就都忙着“甩锅”。此外,由于人浮于事,劳产率持续下降,员工收入也不进反退。

- 02 -

再谈组织结构。

想想,中国移动下面有多少部门、直属机构、子公司?过去我们常说中国移动有31家子公司,过去几年中国移动成立了很多专业子公司,我记得去年年中中国移动的专业子公司已经达到31家,跟省公司数量已经一样,而过去几个月中国移动又陆续成立了几家专业公司和研究机构,当前中国移动的专业公司数量肯定已经超过了省公司了,至于它到底有多少下属单位,我相信很少人能理清楚。

为什么中国移动要成立这么多专业公司呢?为什么中国移动到今天会演变成如此繁杂、臃肿的组织架构呢?

我们从头梳理一遍:

2G时代,语音和短信是中国移动的主业,中国移动要做的只有三件事:建网络、卖号卡、做服务(充值)。于是,中国移动在31个省成立了子公司专门去做这三件事。

3G时代,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业务市场的发展,国内通信市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语音业务不再是主流,流量经营成为关键。流量经营对组织架构的要求肯定不同于语音业务,但中国移动由于羸弱的3G网络,无暇顾及组织架构的事儿,倾尽全力在准备建4G,这时候开始,中国移动的组织架构就开始跟业务脱节。

4G时代,中国移动的支柱业务变成了流量,与此同时,OTT业务的崛起让中国移动焦虑异常,做梦都担心成为“管道”,于是,中国移动开始了大规模的组织改革,在短时间内成立了一大堆专业运营公司。

5G时代,今天,中国移动仍在不断成立新的专业公司。

- 03 -

要改革,组织架构肯定要随之变化,成立专业公司是必然之举。但是,我们从事后复盘的角度,会发现这些专业公司的成立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缺乏全局规划:各个专业公司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人看上去就像领导拍脑袋的决策,至少没有按照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管道-云-平台-内容”这样的体系来规划,导致目前生产关系无法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是大问题。

第二、过度迷信集中化:集中化是有助于降低成本的,但不能什么事情都一句“集中化”了之。集中化的重点不在于建设主体、运营主体的集中化,而在于能力的集中化。此前中国移动的思路是:把各省的通用能力归结在一起,将服务、IT支撑从运营主体单位分拆,形成独立的运营主体来运营。实际上,中国移动需要做的是把各省的服务形成云服务,而将各省的IT系统形成统一的平台,以平台的方式来给省公司赋能,当前中国移动正在推进智慧中台建设工作,从思路上应该算是拨乱反正。

第三、总专争权、省专争利:中国移动当前组织架构改革的思路是,从过去“集团—省公司—地市公司”的集团模式,变革为:“总部主管、专业主建、省公司主战”的模式。这个思路应该是正确的,但在实际落地中各方的角色、权益却出现错位,出现专业公司与省公司争夺利益、专业公司与总部争夺决策权、专业公司与专业公司之间争夺地盘等情况。比如,政企改制后,政企公司与省公司争利的局面才终于得以打破,但咪咕公司与各省之间的关系到现在似乎还没有理清楚,其他很多专业公司的定位还相当模糊,比如中移物联网公司。

第四、只有成立、没有解散:很多专业公司成立了,但经过几年的运营,其实已经验证了其存在的价值不大,但到目前,中国移动还没有一家专业公司解散或合并。比如,终端公司是在3G时代为了解决TD终端缺失的问题成立的,它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感觉完全不需要独立运营,应该重新归纳到管道运营主体中。比如,在线公司作为客户服务的主体,其跟省公司的协同上反而距离更远了;比如,信息技术公司最开始的定位是IT支撑集中化,建了智慧中台后,信息技术公司的定位是什么呢?中台的运营者?比如,咪咕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关系和定位一直让人困惑;还有很多专业公司我知之不详,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去梳理,该解散的解散,该合并的合并,该回到省的回到省。

- 05 -

中国移动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组织机构变革是关键一步,要在这个庞然大物内生建立起有效的创新体制,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内部的体系与外部生态连通,通过优化合作伙伴的生存环境,让一群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小“鲨鱼”拱卫在中移动周围,这样,这家巨型企业的才可能有未来。

四、创新不力:迟迟拿不出创新产品

中国移动曾经是一家绝对的高新科技企业,从模拟通信到GSM,再到3G和4G,每次升级都会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惠及社会各行各业,比如4G就直接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但后来的中国移动慢慢的变成了一家普通企业,离高新科技越行越远。如今,哪怕是5G的升级,看起来也只不过是带宽和速率的增加,想象力远不如VR、人工智能、区块链这样的概念光鲜,中国移动难以走入技术创新的核心。

- 01 -

从中国移动的市值就很容易看出这一点:中国移动如今市值折合人民币8025亿元,几乎是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但是,中国移动就这么羸弱吗?看看下面这组数字——

成立20年来,中国移动资产规模从3200亿元增至2万亿元,年运营收入从1200亿元增至超7700亿元,累计上缴利税1.3万亿元,总连接数从6000万增至20.6亿,移动基站数量从6万个增至518万个、覆盖全国超过99.5%人口,开通5G基站超39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家庭宽带用户从无到有增至1.9亿户,传输光缆超过2千万皮长公里,成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品牌价值领先、市值排名前列的电信运营企业。

这样的庞大帝国就只值8000亿?!

作为对比,我们把当前炙手可热的“中芯国际”拿来对比一下:中芯国际2019年收入200亿元,净利润15亿元,大概还负债5、6亿元吧,2020年的财报还没出,估计会有增长,但规模应该大体如此。

这样的财务规模的中芯国际,它的市值是多少呢?4435亿元!年内最高市值曾高达7500亿元!已经跟中国移动相差无几了。

中国移动的营收是中芯国际的38倍,净利润是其60多倍,总资产可能是其上千倍,就这样两家企业,其市值可以并列讨论,甚至一度追平,这个世界肯定出现了点问题。

- 02 -

到底中国移动做错了什么?

2013年,当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情不自禁的落泪。如果你和我一样关心中国移动,你的心情大抵就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信息产业看作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2003-2013年的黄金十年里,中国移动处于整体产业链中最核心的部分,占有了产业链超过70%的价值!

按上游、中游、下游来看的话,黄金十年里,中国移动处于中游(管道服务)和下游(客户服务)的位置。无论是哪个时代,能直接跟用户打交道、向用户收钱的企业总是最能赚钱的,更何况中国移动还控制着中游的管道。

所以那些年里,中国移动在产业链中绝对是霸主的地位,无论是上游的设备厂商,还是下游的互联网企业(那时候还叫内容提供商),在中国移动面前都只能俯首称臣!

但是十年过去了,中国移动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影响力逐渐收窄,先是对下游的内容提供商失去了控制,互联网企业乘着4G带动的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一下子腾云而上,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入口,最关键的是抢走了支付的入口,切断了中国移动与用户之间的直接联系。

而上游的设备厂商通过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逐步对中国移动进行技术渗透,也成功摆脱了中国移动的控制,反而以技术绑架的方式控制了中国移动的技术体系。同时,以华为为代表的厂商开始侵食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领域,比如华为开始做云业务,甚至开始做通信业务(华为畅联)。

中国移动的生存空间遭到上下游的两头夹击,虽然仍是体型庞大的大象,但生存环境已经相当恶劣了。为了更形象充分地说明中国移动的生存状况,我结合产业链分析的"微笑曲线"模型划了下面这张图,中国移动的价值和成长空间都处于低谷。

- 03 -

中国移动是怎么落到如斯境地的?我觉得背后有一个隐形的杀手——KPI文化。

中国移动有超强的执行力,由于业务模式是可重复可扩展的,几乎所有人都专注于执行他们每天的常规工作,他们用执行力来衡量他们的成功,并获得一定的奖励。

但在这种固执的执行力背后是什么?是严格的KPI文化,中国移动整个企业的运转都围绕KPI开展,包括员工薪酬、奖金、干部提拔等等,在中国移动,得KPI者得天下。

中国移动为什么形成了严格的KPI制度呢?因为它一出道就成功了,为了维持这种成功,中国移动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永久性的执行可重复、可扩展的组织模式,只有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移动才会有安全感。

但,每一个使公司高效运转的的政策和程序反而正在扼杀创新!

成立不久,中国移动就凭借简单的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面很多年,中国移动都围绕这一模式、目标和措施努力,以达到进一步目标,并寻求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为了不断重复扩展这个模式,中国移动组织了一个超级庞大的队伍,由财务、人力资源、法律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去不断开发关键绩效指标、流程、程序和目标来衡量,控制和执行这一商业模式。

- 04 -

简单来说,这二十年来,中国移动的目标主要由关键绩效指标(KPI)驱动,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份额、净资产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毛/净利润、每股收益、利息、折旧及摊销前收入(EBIDA)、市盈率、营业收入、营运资金、资产负债率,等等。

中国移动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这些KPI指标变得更好看,事实上,对中国移动而言,这是很容易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把高投入低回报的工作外包;第二种,把资产从财务状况表中删掉;第三种,只投资回报快且风险极低的项目。

谈一下外包的问题。

这20年来,中国移动养活了大量设备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包括咨询信息公司。在规模迅速膨胀的日子里,中国移动只有依靠大量的第三方支撑力量才能确保业务发展。从网络的建设优化,再到产品策划和营销推广,甚至系统规划、战略对标和创新管理,都必须深度依赖第三方企业。

本该掌握的技术、产品和营销等实战工作反而更多交由第三方完成,毕竟第三方都是花钱请来的,没有那么多难扯的皮。长此以往,员工核心能力便大幅萎缩。

这样造成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员工个人能力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自己缺乏成就感,成长也极其缓慢;二是企业大量经营决策事实上是掌控在第三方的手里,项目该不该启动、该做多大往往是由厂商的人提建议,相当于把命运交给了别人。

这样的中国移动,谈何创新?!

- 05 -

当然,近几年中国移动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实现能力内化,有些成效已经显现出来了,比如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始有一定的掌控力了,但离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同而不和:高层离职、基层吐槽

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移动内部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企业家和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但是,第一篇中也提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不断上演,一定程度伤害了企业战略的持续性、文化的一致性和团队的传承性。

- 01 -

更严重的问题是,2015年前后,中国移动突然陷入了“高管离职潮”,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实战型高管抱团式地离开,虚商、铁塔、内部专业公司挖角只是第一步,国企改制和降薪令“钱途”彻底无望,更为可怕的是组织调整和人员变动使运营商员工逐渐失去归属感。待遇、事业、感情都没了,还有啥留人的招儿?

确实,中国移动曾经的金子招牌,在改制不明朗的前景下逐渐失去了安稳的含义。另外国企相对优势也没了,既没所谓的优越地位也没丰厚的收入了,而且还责任重大风险重大。

但这些只是表面的,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实在不敢向外人道。

- 02 -

最后再谈谈员工吐槽吧。

近几年来,中国移动员工吐槽的声音愈发热烈,从沉重的指标压力,到压抑的工作环境,从福利被逐步削减,到收入逐步逼近社会最低收入线,从全员营销、扫街扫楼,到那些怎么都卖不出去的产品,如果我们光看员工的吐槽声音,我们会以为员工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但事实是,这些吐槽的员工已经跟不上中国移动发展的步伐,已经成为了中国移动发展的包袱。(这一点后面再详细谈)

作为对比,我们甚少听见有华为员工吐槽华为,甚至当华为遭遇危机,很多员工愿意降薪、降级去与华为共度时艰,为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干活舒服,心里不委屈。

其实,员工吐槽不可悲,可悲的是部分管理者,身居高位,往往听不见底层的声音,也看不到最真实的问题。管理者本人,可能就是公司最大的bug。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真正危机的不是有问题,而是没有问题!员工的吐槽不可怕,可怕的是员工懒得吐槽!当然,员工公开“告状”结束后,真正的效果不是热闹,而是改变的成果。

高层人心思变,基层吐槽不断,这样的中国移动拿什么谈未来?!

– 未完待续 –

今天就先写到这,后面文章的章节如下:

第三篇:深陷中年危机的中国移动,尚能饭否?(下)

六、中国移动能否走出“中年危机”?

七、中国移动该怎么办?

第四篇:危机正在潜伏,中国移动50万员工如何面对“中年危机”?(上)

第五篇:危机正在潜伏,中国移动50万员工如何面对“中年危机”?(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潇湘晨风2024-01-30 02:46潇湘晨风[广东省网友]103.15.203.76
    这篇文章真是深度好文,探讨了深陷中年危机的中国移动,让人思考不已。\
    顶2踩0
  2. 天女2023-12-29 16:58天女[内蒙古网友]219.140.41.87
    \
    顶3踩0
相关阅读
3首堪称最励志的诗词 字字珠玑句句霸气 惊艳至今

3首堪称最励志的诗词 字字珠玑句句霸气 惊艳至今

但是人们的意志力还有恒心总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锐减的,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勉励砥砺前行

2023-08-30

1940年 一参谋长给毛泽东送去老虎肉 主席只说了两句话

1940年 一参谋长给毛泽东送去老虎肉 主席只说了两句话

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打猎是很多人谋生的手段之一

2023-09-11

余生很短 别和自己较劲

余生很短 别和自己较劲

中年时,常常活在别人的故事里,很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010-11-14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四」孔明碗:智慧的传说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四」孔明碗:智慧的传说

一则智慧的传说孔明碗最大特点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有空隙,外面碗底有一圆孔,因此得名孔明碗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