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找准切入点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时间:2023-11-22 02:28:01

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找准切入点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点就是阅读一篇文章时最先或者最需要关注的地方,找准切入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找准切入点。由于每篇文章的切入点不相同,所以学生不会觉得教师讲每篇文章的流程都一模一样,会感到有新意,有层次感。语文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找准切入点,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从题目切入进行阅读教学

题目是一篇文章不可缺少的部分,题目当中往往蕴含着许多含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可以将题目作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题目提出问题,并在浏览文章之后解决这个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大意。

如在教学《搭石》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的题目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既没听过也没见过“搭石”,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这篇文章的标题产生疑问。

教师可以用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以题目“搭石”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掌握全文的主旨。在教学题目新颖的课文时,学生自然会对这个题目产生好奇,教师就可以以题目作为切入点,根据这个题目引出文章的主旨。学生带着问题浏览全文还可以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这就是由文章的题目作为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从文眼切入进行阅读教学

文眼就是指文章中关键的句子,也被称为关键句。文章中有时会有许多的关键句,教师可以将这些关键句作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分析关键句首先就要找到关键句,关键句的位置可能出现在文章的任何地方,只要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章大意的句子就是关键句,这些关键句在文章当中的具体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匆匆》这篇文章,文中就有许多关键句。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到关键句,其中一个关键句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具有很大的分析价值。《匆匆》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这个关键句就是用来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揭示主旨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产生要珍惜时间的想法。通过分析关键句,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消逝,从而产生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的感悟。

这样以文眼作为切入点就分析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对文章的文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还能让学生得到生活方面的启示、懂得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对关键句的分析往往就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这就是将文眼作为切入点来达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结语

要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并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需要了解教材,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一些标题比较新颖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标题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阅读教学有些文章的文眼或关键句有重要的分析价值,就可以从文眼切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巷子里的童年@2024-02-10 15:07巷子里的童年@[江苏省网友]103.12.186.16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耐心和方法,不能急功近利。
    顶5踩0
  2. 卓越之星2024-01-14 18:54卓越之星[天津市网友]61.240.51.106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
    顶0踩0
  3. 月光下&的回忆2023-12-18 22:41月光下&的回忆[陕西省网友]203.19.111.195
    学习语文阅读要找准切入点真的很重要,否则容易跑偏。
    顶2踩0
相关阅读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分头并进,优化学习效率 要想让学生体会到分层教学产生的作用以及此种教学方式的意义,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成绩优

2014-08-03

浅谈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读写结合的意识

浅谈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读写结合的意识

本文就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促进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12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是为了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以及写作思维能力,这也是英语新课改对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2023-07-20

浅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在教师制定的一个或者多个议题下,学生将多种文本整合在一起阅读

200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