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12.17:政者 正也。为政之道 要首先正己

时间:2023-11-22 02:18:01

相关推荐

《论语》12.17:政者 正也。为政之道 要首先正己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所以孔子的回答区别于子张。不仅子张,孔子的好多弟子都问政。但孔子的弟子都无有从政的机会。

比如做季康子的家臣,就不能说从政。跟着国君打工才叫从政。从政的都有封地,这是当时的制度。

政者,正也,于此也可以体会中国造字法,古时造字,同音的字都是由一个意义演变而来。

政和正,字形不

一样,读音一样,意义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适用的场合不同。

为政,就是从正己开始的。正己就要修身。身修然后才能齐家,才能治国。这是政者,正也的逻辑所在。

所以为政之道,先要正己,立己,身修。

只不过为政只是达人之道的一个途径而已,并非儒家是官迷。是在更大层面,更高平台成人成物。立己达人逻辑仍在其中。

孔子实际上还是对季康子有所批评的。你要是率先带头做到了正己,立己,谁还敢不正呢。

言外之意是说季康子并未有做到正己。其实何止是季康子,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未有一个国家用孔子推行的仁政,就可知很多国君都未做到正己。要是做到正己,早就去八抬大轿请孔子去了。

为政之道,就是让人各安其位,各尽其用,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之下,也是如此的,不然一个公司分那么多岗位干啥呢。

所以学习公司的治理制度,真的根本不需要去向西方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里都讲得很清楚。

清楚了治理国家的含义,治理公司也是小菜一碟,而且,这样的治理制度也是行稳致远的。

行稳致远就需要信用。儒家也讲信用的。

西方公司的治理制度和儒学治理相比,是差很远的,很多只是依靠垄断和打击对手才能长久一点,他们的激励制度实际上是站在人性恶的角度。

儒学的治理是人能达到自觉,是一种使命感在其中,这是很多公司治理达不到的境界的。

君子之道就是一种最理性的文化,进退有据,皆是理性判断,是最合乎事情发展的状态的,也是最佳选择。

可惜很多人只晓得西方啥都好,完全不懂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毕竟商业文化是激发人的情欲利益的文化,某种程度是迎合人的动物性需求的。

至于西方的需求理论,在君子之道这里,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君子行中庸之道,凡是符合中庸的才去做的。而不是由情欲控制的。

季康子显然也是未做到正己的。因为他是权臣,做了很多僭越礼节的事情。他来问政,孔子也只能从他的根本问题上来回答他,以期让他有所醒悟。

一句话,为政的根基也在于正己,而正己就要修身。

本章翻译如下:

季康子问治理国家之道。孔子说了,政的本质就是正。你若是首先做到了正己,百姓谁敢不正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亡鱼是死海的旧伤痕2024-01-05 20:06亡鱼是死海的旧伤痕[浙江省网友]182.23.205.254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做到自己先正,才能引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
    顶0踩0
相关阅读
论语日记|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论语日记|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此为引导之意。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用严刑峻法来规范百姓,百姓

2024-01-05

德者 政之本也——《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解读

德者 政之本也——《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解读

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当如此,而在为政上,孔子则把德放在第一位,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11-25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注释1为政以德:就是以德为政

2024-01-02

《论语》中孔子“得罪”的那些人 尤其是第三种

《论语》中孔子“得罪”的那些人 尤其是第三种

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批评人的话,对于那些批评自己弟子的话,不能算是得罪,因为孔子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进步

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