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道德经》32句精髓大气格言 大格局修炼 不得不读

时间:2023-11-09 05:13:01

相关推荐

《道德经》32句精髓大气格言 大格局修炼 不得不读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说人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效法大地,比如四季轮回,根据节气来耕种劳作;大地春来花开,冬有冰雪,这是大地效法天,遵循天所做出的变化,天是遵循道的原则,道就是遵循大自然规律,也就是人与天、人与地都要遵循自然法则。

4、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美妙的音乐会使人听不到正常的声音,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丰盛的美食会使人吃得一时爽快,野外驰骋狞猎会使人心变得残忍疯狂,拥有难得的财宝会使人行为不轨,而要作出防范。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真正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人,但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这才是开明,具是有智慧的人,能够战胜别人只是凭着一种力量,能战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一是善良慈爱,二是懂得节俭,三是不敢在众人面前争先恐后。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一种无形的规律,是独一无二的,道可分为阴、阳二气,由阴阳结合才产生第三者,世间万物都产生于阴、阳的结合。这是“道”所阐述的规律。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不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之时就要防止、而有所作为;在事情还没有到大乱的时候就先要进行惩治,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描述,但并不是一般平时所说的“道”,“名”可以用文字来命名,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意思也就是说,“道”和“名”并非是平常用语言和文字就能轻易表达得出来的。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只有不争名、争利,不逞强、不显摆,所以世人也就没有人能与你相争了。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金银财宝即使堆满屋,终究也未必能守得住,因一时富贵而骄横无礼的人,再多的财富终究都是祸根,所以做事情要懂得功成身退,不宜高调,这就是人世间的规律。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男儿大丈夫为人就要淳朴厚道,处世也不会肤浅,内心充实有学问,而不追求那些虚华的外在形象。

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一人人懂得知足的人就不会委屈自己和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1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内心里知道什么是雄强,但甘愿安守雌柔地位,深知什么是光明,但也能安守在无名的暗淡地位,知道什么是荣耀,但也能安守在卑屈的位置。

1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一个懂得“道”的人就会将自己的锐气挫除,不染人间是非,将身份放下,低调而不炫耀,生活在百姓之间,其实这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同社会”。

16、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在社会生活中,福与祸总是相辅相依的,在得到“福”的时候,也要想到福里会不会有相应的“祸”,在得到“祸”时也要想到,会不会因祸得福。生活中总会有变幻无常,福祸难测。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懂得“道”的人反而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而总是夸夸其谈的人未必真正懂得“道”。

19、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一个懂得道德的人有时也会变化,做出反常的事情,一个善良的人,也可能变成恶人。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人要选择好氛围和环境来居住,心地要深沉广博,为人付出要懂得仁义,与人说话要重信用,管理人要以自己先做到榜样,做事情要掌握道的规律和技巧。这样才是圣人所作为。

21、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个国家的财力,管理方法,重要的机密是不可以随便让人学习和掌握的。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世间所有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是因为有不美好的情况存在,只有对比才能发现美,世人皆明了什么是善良,其实就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事物存在,有了对比才能看得出善良。

23、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一个国家善于用兵之道就是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就可以了,不要去逞强,即使自己的战略目的已达到了,但也不必炫耀自大,得到这种结果好像很自然,但不能轻易用武力去威胁别人。这是规律,只知道武力逞强最终都会死亡。

24、柔弱胜刚强。

这是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水至柔则可穿石,其实是一种外表隐微,而内心里刚强。要想战胜它就表面上是让他增强,要想制服它就表面上让它兴旺,这是一种谋略。

25、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高贵是由低贱作为根本才显示出来的,人在高处也是由很多低下的人为基础的。只有低贱才能衬托高贵,只有低下才能显赫高处,所以“贵”与“高”必须重视和维护“贱”与“下”的福祉。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就是周而循环的不断变化,但是道的作用显现出来是很微妙、微弱的。

27、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候的贤人谋事者懂得“道”的运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能力却是通达微妙,一般人是琢磨不透的。

2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是比喻说法,一个人真正做到“方”反而没有棱角,真正做成功一件事情总是会在最后面,动听的音乐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好的形象是看不到的形象。

2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一个国家用兵过于逞强好胜就会走向灭亡,一棵树木过于强壮就容易受到折断。

30、绝学无忧。

这四个字是整部道德经里最具争议的,关键是“学”字,有人认为哲学是用心体会,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而不是一般的学问,所以老子说绝学无忧,笔者认为,不可能老子说,人不学习就没有忧愁了。

3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真正懂得“道”的人,是顺其自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作为;但实际是则是没什么事情做不到。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情,在不动声息之中大有所为。

3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善用兵的人懂得道的原理,不会主动去侵犯别人,不敢随便前进一寸,情愿采取守势,情愿退后一尺,伺机而动,摆好阵势,后发制人。

道家典籍的晦涩艰深,自古以来便是公认的。司马迁曾经说过:"道家之理,其实易行,其辞难知。"意思就是说道家典籍中的言辞很难以理解。

但是道德经难懂归难懂,其中的奥妙之处,还是能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因此小编还是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道德经》的。

老子《道德经》的利害之处,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任何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一以贯之”,做自己的领导者。

有的书友也表示,我们知道《道德经》中智慧良多,我们也愿意读,但是读不懂怎么办?这其实很好解决,读不懂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我们看不懂这些文言文嘛,找到一本有白话文解读的道德经不就好了。

所以给大家推荐的,是白话文版本的《道德经》。

这套《道德经》,有原文,有注释,有赏析,闲时静下心来,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沉淀自己的心灵,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您想购买这套注释版道德经,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慕容思南2024-02-07 06:19慕容思南[贵州省网友]103.250.216.224
    《道德经》里所包含的智慧和哲理,需要不断的领悟和修炼,才能真正的领会其中的精髓。
    顶0踩0
  2. 我怕我遗忘了那份安定。2024-01-08 05:57我怕我遗忘了那份安定。[甘肃省网友]103.50.234.127
    《道德经》这本书真的是一部值得大家去读读的经典之作,句句言简意赅,道道深情。
    顶0踩0
  3. 那么亮,却那么冰凉2023-12-09 05:35那么亮,却那么冰凉[福建省网友]43.255.117.116
    读完《道德经》,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深深的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
    顶0踩0
相关阅读
《道德经》的十句精髓 句句经典 永久收藏 让你一生受益无穷

《道德经》的十句精髓 句句经典 永久收藏 让你一生受益无穷

道德经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2011-01-13

抚慰心灵的老子:4层解析道德经1句话智慧格言 悟透生活幸福如意

抚慰心灵的老子:4层解析道德经1句话智慧格言 悟透生活幸福如意

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啮咬心灵的毒蛇

2023-12-10

《道德经》中的8句箴言 洞见古人智慧精髓!

《道德经》中的8句箴言 洞见古人智慧精髓!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

2011-03-03

《道德经》中“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这句话 是老子的思想精髓!

《道德经》中“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这句话 是老子的思想精髓!

2500年前我国的一位大圣人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后消失,留后人下一本奇书,这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

200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