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对“废话文学”上瘾?有时人生需要点“无意义”

时间:2023-11-06 02:46:01

相关推荐

对“废话文学”上瘾?有时人生需要点“无意义”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一天如果小北写不出文章了,那一定是因为读“废话文学”上瘾了……

某一天,废话文学火了。

但在此之前,废话文学并没有火。

最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爆火的“废话文学”,表面上看都是废话,实际上也都是废话。

“废话文学”到底有什么魔力?

它把“无用”进行到底,在理直气壮的“无意义”中又带有一丝丝荒诞和幽默。

其实“废话文学”已经在我们身边生生不息很久了。

如果从网络上的段子开始算,几年前就有“震惊!十四岁花季少女十年前竟然十岁”的搞笑包袱▼

甚至放眼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秋夜》中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被戏称为“废话文学”的鼻祖。

唐僧不也是“废话文学”的爱好者吗?

不少人溯源到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对话,来体现这一文化现象“渊源有自”▼

更有极富研究精神的十级学者们为我们总结了“废话文学”的不同种类,例如:

“七天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这是“单位换算型”;

“蝉的翅膀非常薄,有多薄呢?薄如蝉翼”,“子曰:三人行,必有三人”,这是“首尾互应型”;

“我长话短说,但是说来话长”,“我就是有点胖,不然我挺瘦的”,这是“矛盾文学型”;

“废话文学”为啥会出现大面积人传人现象?豆瓣甚至出现“废话文学”小组,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截图自豆瓣“废话文学”小组

有人认为,“废话文学”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大家现在已经对那些有内涵、有意义,或者说看似有内涵、有意义的语言感到厌烦。

一方面,那些看似深刻的话语,实际上可能并没有为现实生活带来有益的指导,所谓“听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另一方面,或许是其中所藴含的说教意味过于浓厚,反而使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就像几年前活跃在朋友圈里的鸡汤文学,以及无数用“金句”外表包裹着鸡汤内核的说辞▼

它曾经席卷一时,但很快,大家就从这种鸡汤文学所构建的虚伪的宁静中挣脱出来,因为它们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人生体验。

生活的种种复杂和难以捉摸,往往很难总结成规律;也并非仅凭单纯的励志,就能让我们通向更好的生活。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岁月静好的宣言,才是真正的“废话文学”。

也有网友指出,“废话梗”的戏剧性,正是在于对那些“长篇累牍但毫无意义”、“故弄玄虚结果到最后讲了很简单的一件事”的话语的嘲弄。

我们为什么会厌烦那些看似深刻的话语?语言的同义重复背后,又有哪些秘密?

或许还是要回到语言最原初的状态,看它究竟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它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01

语言是思维与现实的链接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它之所以可以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因为:

用语言进行交际,实质是人们交流对现实的认识,协调彼此在适应环境、征服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行为,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效。

这里所说的现实、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语言这三方面的关系,大致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说明:现实——语言·思维——现实

简单来说,第一个“现实”是客观的存在,它在语言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我们周围的大自然,我们自身的行为举止。

这一公式中的“语言”,则是人们用来对第一个“现实”进行编码的方式:

当我们将某个由发音器官发出的音与某个现实现象相结合,这种音义结合所“编”出的“码”,就成为了这个现实现象的符号。

就像“人”这一现实现象的特点,就是能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生产工具的动物,在汉语中会用“rén”这个音与之相结合。

所以大家一听到“rén”这个音,就知道它所指示的就是“能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生产工具的动物”——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人”这样的“码”,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虽然动物的叫喊在同类物种中可以传达出一定的信息,但更多的是表示情绪,是对具体情境的感性反应,并不可以通过某一种叫声与另一种的灵活结合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所以不可以理解为是“码”。

如果说,这个公式的前半段是要将客观现实通过“编码”转化成语言,从而可以在交流中表现出对现实规则的直接投射和临摹;

公式的后半段所表示的,就是人类运用语言去认知现实、从外在现实的无穷无尽的表面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的的规律所在。

也就是说,语言诞生的同时,已经包含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和概括。

为什么我们要把“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称为“光”?为什么我们要将性别“编码”为男和女?为什么是“废话”而什么又是“有用”?

在这种“用码”的过程中,语言也就成为了人类认识现实、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的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

所以,“语言”和“思维”在这一公式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不管是“编码”还是“用码”,都需要由具有思维能力的主体——人来完成。

02

每一语言里

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我们说语言是对现实的“编码”,不同的国家民族,在面对相同的现实进行“编码”时,却产生了非常丰富、极具差异的民族语言。

这是为什么?

因为就像上文所说的,“编”本身就隐含着主体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过程。

不同的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风俗习惯的影响,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观察、认识现实的视角也会有所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外面,就是不同语言的结构差异。

这段时间余华的幽默特别出圈,有位记者问余华:“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余华回答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中国作家用中文写作。”

这个“神对话”已经成为可以代表“废话文学”的“梗”了。

但如果认真思考下,这句话正隐含着使用不同语言的两国,在观察、认识现实的过程中存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所以德国著名的理论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说过:

“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例如印欧系语言所展现的就是推理性思维。通过假设的途径形成概念,并由此形成推理性思维。

希腊—罗马传统的逻辑理论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而汉语则更强调通过直觉的途径来获得概念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直觉性思维。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于直觉性思维的表现有过这样一段表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名言隽语”是在精简的内容富含暗示性与启发性。

“比喻例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将两种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构建出类比关系。比如汉魏六朝时期,学者对于“形”“神”关系的探讨:

桓谭将两者比喻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嵇康则比喻为“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他们把精神和形体的关系,比喻成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火和烛、米和袋子一样不可分开。我们发现其中没有一个规定性的定义。

人们可以在相类比的两者中去意会某一个概念的含义,而无需借助明确的言辞去传达。

这就是汉语中独特的直觉性思维。

03

“废话文学”背后的无意义狂欢

“废话文学”的精髓,在于构建语义重复。

比如在上下句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

复杂一点的,会使用类似“七天”与“一周”这样经过单位换算后得出的相同语义的内容,或是将文言的表述与翻译过后的现代语言共同使用。

就像前文所说,“废话文学”的流行,或许开始于嘲讽那些废话连篇的影视剧、文章、借用语义重复所达成的幽默和解构效果,来对形式主义进行批判。

但如果真的深入思考,“废话”真的是废话吗?

就像鲁迅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有人感受到了其中所透露出的孤寂与悲凉。

又比如《诗经》中大量重章复唱的形式,还有歌曲中重复的章节;而诗词中丰富的叠词运用更是十分精妙,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情感渲染得更真、更深,也更加能够打动读者。

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渲染,可以强调,更可以意味深长,拥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解读空间。

这大概就是“无意义中的意义”。

最后小北觉得,“废话文学”的盛行也是大众心理上的“无意义狂欢”。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选择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必须要是有意义的。或是对社会有用、或是对自己有用。

就算我们不这样想,社会或者他人,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

于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大书特书的分析推理就诞生了——

我们总试图在所有事物中寻找意义。

但假如有这样一棵树,它既不存在于道路旁,也不存在于森林中,它既不需要进化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也不需要哺育生长在它身上的各类生物,简单来说,它处于一个与人类社会、或是生物世界相隔绝的位置上。那么,它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可以放声大笑,即使这个笑是没有任何来由的、无意义的笑,但它却象征着努力挣脱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要求“有意义”世界的桎梏,象征着终于能够摆脱他人的视线。

就如同“废话文学”,本质上,还是对于由他人赋予的“意义”的厌倦。

人生需要一些说废话的快乐时刻。

当“意义”的解释权只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时,我们也无比接近自由。

-End-

编辑:王予立,妍书

观点资料参考:

《语言学是什么(第2版)》,徐通锵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图片来源:影视截图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cn

##20210929

本期活动

你是如何看待“废话文学”的?你的“废话文学”功力如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大家展示~

原标题:《对“废话文学”上瘾?有时人生需要点“无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傻小瀦2024-01-22 00:54傻小瀦[黑龙江省网友]203.56.216.220
    有时候沉浸在废话文学里,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毫无压力的世界,放松心情也是一种享受。
    顶1踩0
  2. 猫猫﹏歌淺婼離ゝ2023-12-14 13:50猫猫﹏歌淺婼離ゝ[福建省网友]202.14.111.149
    废话文学就像是无聊时的解药,让人忘记一切烦恼,有时候真的需要放空一下。
    顶0踩0
相关阅读
“废话文学” 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废话文学” 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废话文学当然好笑,但它所折射的互联网景观,其实也值得我们深思。最近一段时间,废话文学火了。所谓废话文学,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了不少内

2023-12-19

媒体评“废话文学”:当然好笑 更是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媒体评“废话文学”:当然好笑 更是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来源:红星新闻原标题: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炸的反叛废话文学当然好笑,但它所折射的互联网景观,其实也值得我们深思。最近一段时间,废话文学火了。所谓

2023-11-18

三国杀:听说废话文学很行 来点废话武将 技能用上无事发生

三国杀:听说废话文学很行 来点废话武将 技能用上无事发生

三国杀移动版 听说废话文学很流行,就是那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废话

2023-06-23

搞笑又上头的废话文学的废话文案

搞笑又上头的废话文学的废话文案

你终于来啦,等你好久了~1 蝉的翅膀好薄啊,简直薄如蝉翼。2 万里无云的天空中竟然没有一片云。3 如果你吃饱了,那你就不饿了。4 吃完饭发现重了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