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光明日报聚焦高考满分作文: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说话

时间:2023-11-02 04:28:01

相关推荐

光明日报聚焦高考满分作文: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说话

光明日报8月8日消息,近日,一篇作文引发了网友空前的评论热情。

仿写者有之,“翻译”者有之,改编者有之。这就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在1000字的篇幅里,作者使用了“嚆矢”“赋魅”“婞直”“孜孜矻矻”等生僻词语,还援引了不少西方哲学家的名言进行论证,让这篇文章在阅读体验上“不那么好”,甚至“非常有距离感”。

按照“美文”的标准审视以“选才”为要务的高考作文当然是不合适的。无论是2001年轰动一时的江苏省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还是2007年浙江省以朴素文风见长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都有人指出他们文风上存在的“弱点”,但是这些文章背后闪耀的思想光华掩盖不住,是以令作者脱颖而出。

高分作文背后,显示了哪些选才机制?对于未来的高考生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号?

“不好读”与“写得差”是不是一回事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褚树荣认为,这篇文章显示出作者阅读的深度。“这是一个有哲学偏好和特长的孩子。”褚树荣说。

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刘智清同样赞赏了文章作者对大量社科类著作的深度阅读。“作者思想文化水平很高,能在4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写出这样有思想的文章,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才能,这样的孩子理应被选拔出来。”

但是,“不好读”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少评论指出,这篇作文堆砌辞藻,“不好好说话”,充满“别扭的翻译腔”。

甚至,这篇作文在初判的时候,也因为太过晦涩被判卷老师给出了39分的刚刚及格分。

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直言,这篇文章语言晦涩,“有些句子不通,像是拙劣的翻译,不好好说话,这是不好的文风”。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于晓冰认为,辞能达意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通过晦涩的表达营造出一种阅读壁垒并不可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乎所有一线语文教师都认为,写作的初衷是顺畅表达思想,行文晦涩反而会丧失表达的本意。“这从两个老师给的分差较大就可以看出。第一位老师仅给及格分,第二位老师给出55分,分差超过5分,这才令这篇作文被送入三审,并拿到满分的成绩,因此,在高考考场上,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有风险的。”刘智清告诉记者。

满分作文要效仿吗

2001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采用古白话文体,讲述赤兔马誓死追随名将关羽的故事。文章虽短,余韵悠长,感动了当时的阅卷老师。但是,当年的一个细节今天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就是这篇文章被报纸发表的时候,是被阅卷组“修改”过的。

当年的作文题目大意是要求学生讲述“诚信”,这篇文章着力点在“士为知己者死”,重视“忠”而忽略了“信”,行文上也有一些细小的表述瑕疵。2001年,江苏省高考阅卷组长何永康亲自改动了这篇文章,把“诚信”的立意深化,并修正了一些文字。他表示,此举是为了给今后的“教”和“学”提供一个更好的材料。而后续的过程印证了何永康当时的设想,文章发表之后,各省市果然都迎来了一批古文言体模仿的作文案例。

尽管不建议效仿,但满分作文背后总有示范效应。于晓冰表示,不建议学生简单“仿写”今年的《生活在树上》,“这样的行文方式风格明显,一个疏忽可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刘智清表示,她会给自己的学生推荐这篇文章,不是模仿文风,而是学习他的阅读能力。“这个学生的书单显得与众不同,从广度上来说,高中生能通读《西方哲学史》这类有思辨意义的社科著作是很不容易的。读书的过程是孤独的,我希望我的学生能通过这篇文章体会到这个孩子的阅读热情。”

褚树荣也表示会给学生推荐阅读,“可以学习他读书积累的过程,把思想融入写作之中,这些都是应该倡导的”。

写作文,是从“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褚树荣表示,他会给缺乏表现力的学生推荐一些形象思维的书,给“行文不接地气”的学生推荐一些时事评论,给“喜欢平铺直叙”的学生推荐一些思想理论类书籍。总之,读书的能力、阅读的热情考验着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也能测量出学生思想的深度。

高考作文考什么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什么?温儒敏一言以蔽之,“考查的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里包括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所要依赖的思维能力。文笔不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义,但文字表达应当清晰通达。”

“高考作文和普通写作有区别,这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规定性写作,属于‘不完全自由’写作,不要拿一般写作或文学创作的标准去类比。”温儒敏提醒师生。

褚树荣认为,高考作文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思想,表达“学生认识世界的深度”,褚树荣说,“其后是思维的条理性,展现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再之后是语言表达,有没有病句,这展示的是学生基本的语文应用水平。最后是情感表露,考查学生有没有用‘我手写我心’。”

针对这篇文章,褚树荣认为,作者把“情感”隐于思想背后,“这也是一种写作的方法”。

这四种方式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褚树荣表示:“无论是捧出一束麦穗,还是乘云九天,只要是符合高考作文要求的,都能得到合理的分数。”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不符合一些读者的审美,但是,正如专家们所说,高考是一个测量选才的过程,把有特长的人才选拔出来是它的要义。19年过去了,写出《赤兔之死》的少年最终从事了文字工作,他的脱颖而出,显示了当年阅卷者的智慧。2009年,四川省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等古文字书写了一篇高考作文,其后,他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

不少专家表示,在今后的选才录取工作中,能否让作文展露的学生思想和高校招生联系起来,进一步做到人尽其才,是“未来的改革目标”。

(原题为《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说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泪滿颜2024-02-05 10:40泪滿颜[台湾省网友]43.248.31.194
    说话是表达思想的方式,好作文当然要让人耳目一新!
    顶2踩0
  2. 时光2024-01-04 16:36时光[贵州省网友]45.123.207.12
    好作文肯定需要用心思考,不仅要有亮点还要有深度。
    顶8踩0
  3. 闪电之神2023-12-03 22:32闪电之神[江西省网友]45.114.137.27
    光明日报真是及时啊,高考满分作文可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顶0踩0
相关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怎么写?真实的故事 难以模仿却创意满满启示无穷

高考满分作文怎么写?真实的故事 难以模仿却创意满满启示无穷

面对如此迫切寻求非常规答案的问法,人生底色看语文的老师清楚,如果按照理解直接回答,估计会很没有吸引力

2009-05-26

那篇“不讲人话”的高考满分作文 你能看懂几句?简直不要太深奥

那篇“不讲人话”的高考满分作文 你能看懂几句?简直不要太深奥

但是我看了两遍都没有读懂,作者到底要在表达什么意思

2022-11-18

作文题目是《酒》全篇却没有出现酒字 结果却让读者如痴如醉

作文题目是《酒》全篇却没有出现酒字 结果却让读者如痴如醉

我们经常能听到高考中出现了数学和英语满分的情况,但是语文作为我们平常生活中都频繁使用的科目,按理来说学生们都更擅长一些,但是却几乎很少出现过高

2022-12-28

炒作这样的高考满分作文 是有害的

炒作这样的高考满分作文 是有害的

如果还没看过,可以试着读一读:可能很多朋友,读第一遍的时候看不懂这篇作文,读第二遍的时候也看不懂,继而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商有问题,不配看满分作文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