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曹操的望梅止渴 其孙子创成语更为精妙!寓意更妙!

时间:2023-10-29 03:07:02

相关推荐

曹操的望梅止渴 其孙子创成语更为精妙!寓意更妙!

望梅止渴 (发音:wàng méi zhǐ kě )原指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该词语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提起曹操,大多数人会不由自由的,为他贴上“奸诈”这一标签。虽然真实历史上的他,没有演义中那般令人生厌,但他的真实面目,也的确与“奸诈”二字,脱不了干系。抛开其他不谈,“望梅止渴”这一典故,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有一次他率军出征的时候,士兵都非常干渴,却一时找不到水源。为了安抚士兵,曹操谎称前面不远处,有一片梅林,并以此为动力,激励士兵继续前进,一直到找到水源。

少年时的曹操,热血、天真,宦官子弟出身,却像个党锢清流一样才一当官就痛陈时弊、搏击豪强,在洛阳当北部尉居然直接就杖毙了违法夜行的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父(简直有点东汉初年强项令董宣的味道)。年少时的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为朝廷平定凉州动乱,以图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几个字。这个心怀天下,吟诵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人,面对迟疑不进、各怀鬼胎的关东诸侯,是何等的大义凛然——“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关东联军讨董最终不了了之,这帮人撤兵之后,不念国家大计,而只想着争权夺利,各自割据。袁绍回河北后筹划拥立幽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虞为帝,力邀曹操同建拥立北帝之功,曹操的回答却是掷地有声,彪炳千古——“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这则记载于《傅子》中的小故事,被总结为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这是广为人知的,不必过多赘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一个与“望梅止渴”,含义非常相近,且同样流传至今的成语,竟然出自曹操的孙子之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丸,走到人困马乏,军士饥渴难耐,饮水也都喝光了。大家精神疲惫,不想再前进了。这个时候,曹操心生一计,他告诉军士,说这条路他以前走过,在前面就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很解渴。军士喜出望外,纷纷振作精神,前进。虽然前面没有梅林,但是大家还是一鼓作气打败了敌军,这就是望梅止渴。

《三国志·卢毓传》记载:“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说,曹叡为帝期间,有一次需要选举中书郎,曹叡便下诏说,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担任这一职位,就看卢毓的了。为了让卢毓办好这件事,曹叡特意嘱咐道,不要选名声极大的人,虚名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后人根据他的这一句话,总结出了一个成语,即“画饼充饥”,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意思与“望梅止渴”相近。

那么,因为这一成语,曹叡改进了曹魏的选拔人才制度,又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在汉朝,选拔人才主要靠举孝廉等方法,但是天下大乱之时,人口流动极大,这一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到了曹丕时期,则在陈群的建议之下,开始了“九品中正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怪象。而曹叡在对卢毓说出,选拔人才若只重虚名,便如同画饼弃饥一言之后,卢毓又对选拔人才的方法与制度,提出了改进策略。

《三国志》记载:“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

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用来欺骗别人。

意思是说,卢毓认为,只凭借名声虽然选拔不到真正的奇才,却可以选拔到一般的人才。毕竟那些有名声的人,服从管理,素有善行,然后才得以扬名。因此他劝说曹叡,不要反感这一选拔制度。接着,他又提到,自己无法识别异才,只能凭名声选拔官员,然后看他们任职之后,是否合格。并提到,古代让官员自己述职,并凭借他们的政绩进行升降,现在这一考核制度早已被废除,除了依靠名声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朝堂之中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曹叡听了之后,下令重新制考核官员之法,于是曹魏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加完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魏明帝曹叡,虽然做过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帝王,他大体是合格的,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清楚的看到朝堂上的弊端,并及时做出调整。而他创下了“画饼充饥”这一成语,比起其祖父曹操的“望梅止渴”,不但不逊色,反而寓意更妙,用法更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北域寒鳞2023-12-22 13:26北域寒鳞[陕西省网友]103.56.77.71
    曹操的望梅止渴成语大家都知道,而他的孙子创造的成语更加精妙,不仅意境深远,寓意也更为巧妙。
    顶7踩0
相关阅读
曹操注解的“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

曹操注解的“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

且不论这句话是不是曹操所说,单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见地的

2023-11-09

“说曹操 曹操就到” 其实还有下半句 但很少人会说

“说曹操 曹操就到” 其实还有下半句 但很少人会说

在历史上,曹操是古往今来非常罕见的大军事家

2023-08-25

陆羽茶交所优秀征文选登丨饮茶笔记(下)

陆羽茶交所优秀征文选登丨饮茶笔记(下)

香氲袅袅致陆羽茶交所饮茶笔记一杯热茶慰平生踏雪,去邻村,访友

2023-06-10

曹操杀了杨修后 还问其父杨彪为啥瘦了 杨彪仅回一句话反成名句

曹操杀了杨修后 还问其父杨彪为啥瘦了 杨彪仅回一句话反成名句

影视剧中的曹操总是担当着腹黑的角色,刘备总是担当着仁义的角色,但大家不要被影视所迷惑了,曹操在历史上并非如此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