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 其中一句人人皆知 整首诗却很少有人读过

时间:2023-10-25 05:17:01

相关推荐

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 其中一句人人皆知 整首诗却很少有人读过

元稹的诗,辞浅意哀,悲切情深,读来动人心肠。特别是他的悼亡诗,怀念妻子的诗堪称一绝,其中《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皆是入骨之句,言语美妙,情思婉转、悲戚哀怨。元稹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一是人品,二是情感。他既是不惧权宦的耿直文士,也是备受世人唾弃的势利小人。

他的情感世界里既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刻骨铭心,也有为了功名抛弃旧人的寡性薄情。只能说,人是复杂且多面的,总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元稹对于每一段情感的认真态度是不容怀疑的,特别是他在妻子韦丛死后写下的悼亡诗,字字恳切,感人至深。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二十岁那年嫁与诗人元稹为妻。出身名门、高贵典雅的韦丛,没有嫌弃元稹此时官职卑微,生活潦倒,自从嫁作人妇,她就勤俭持家、甘守贫寒。日子虽平淡,夫妻却恩爱。然造化弄人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因病去世,这时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亡故,令诗人悲恸欲绝,后写下一系列的悼亡诗,祭告亡妻的魂灵。而这一首是最为感人的,特别是其中“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句,更是千古流传。

这一首描写亡妻身后日常生活中引发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避免睹物思人,元稹只好将妻子的一些衣物和东西送人或藏起来,为的是尘封过去的回忆。但是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反而令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看到衣服会想起妻子,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哀思。到了夜晚,梦魂飞越冥界苦苦相寻,梦中送钱,体现了一片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最后两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这一句更是体现了元稹失去妻子的悲痛和对妻子的难忘。

唐人悼亡诗中,元稹的诗风格独特意境清绝,情感深沉且真挚。另一组《离思》五首其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为后世称颂。对于妻子元稹是付出过真心的,妻子死后他所倾诉的,也是当时之情。那时的元積,对韦丛的感情,确是真挚,不容置疑。他所表示的终生不再娶却只是一时情之所至,因为现实狠狠打脸了。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就纳了妾。后来他去往四川为官,结识了蜀中オ女薛涛,并与之生出一段同样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在元稹心中妻子一直都是他的挚爱,但是让一位风流的诗人终生孤独,却是绝对不可能。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飞不过的沧海,越不过的桑田。能在一起享受富贵的人很多,但是能在一起忍受贫贱的人却不多。情到深处,没有对错,更无得失。相处的日子里,所有看过的山水草木,经历的悲欢离合,都是值得珍惜的风景。珍惜眼前人,珍惜现在的一切,无论贫贱、无论富贵。

不知看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小编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内容,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儿子要像你可就完了2024-01-17 02:50儿子要像你可就完了[新疆网友]203.19.230.86
    虽中句人人皆知但整诗韵味和含义还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和理解。
    顶2踩0
  2. 因果2023-12-06 04:03因果[新疆网友]203.161.1.190
    这悼亡诗让人深深感受到元稹对妻子爱和思念每句都流淌着真挚情感。
    顶2踩0
相关阅读
元稹为悼念妻子写下一首诗 句句出自肺腑 感人至深

元稹为悼念妻子写下一首诗 句句出自肺腑 感人至深

而究其原因,便是由于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现象,以及所谓的表达情感要含蓄不外露

2023-01-26

很多专家评价过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都不如董卿一句玩笑话

很多专家评价过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都不如董卿一句玩笑话

但人教版等主要中、小学语文教材确实没有收录过他的诗作,当然有一些地方版教材可能曾收录过

2024-01-06

元稹诗作中的巅峰佳句 以物喻情以典达意 微妙至极

元稹诗作中的巅峰佳句 以物喻情以典达意 微妙至极

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小编表示每次读都觉得意犹未尽,除了惊艳还是惊艳,这诗句里的深度仿佛那茫茫大海,深不可测

2008-05-28

元稹 王彦泓 纳兰性德都写了这句诗 只一字之差 谁最得你心?

元稹 王彦泓 纳兰性德都写了这句诗 只一字之差 谁最得你心?

王彦泓是明朝的郁闷才子,仕途不顺却凭借艳体诗留名

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