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语“养儿莫养俩 养俩轮官马” 两个儿子不好吗?下一句很心酸

时间:2023-10-21 04:41:01

相关推荐

俗语“养儿莫养俩 养俩轮官马” 两个儿子不好吗?下一句很心酸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从周代开始,我们的宗法制度诞生之后,家庭观念便开始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是一直影响到了现在。尤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更是能够体现出国人对家庭的重视。这种对家庭的重视为我们传统孝文化提供了最天然的土壤。

传统文化所孕育下的古老观念和现代社会人的观念,正在产生着发生着对撞。在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孕育出了官本位的思想,但是随着社会的改变,这种情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择业标准已经不再是大主流,“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才是现代的主旋律。

古代人们还有一种传统思想那就是重儿轻女,一直到现在,有些人还有这种传统思想。尤其是现在一些农村,更是视儿子为宝,女儿为草。传统思想的人们认为“养儿防老”,但是生的儿子多了却又会出现其他问题。

比如说“养儿莫养俩,养俩轮官马”这句俗语,就真实地道出了养了两个儿子的现状。

养儿莫养俩,养俩轮官马

这句话说的就是一定不要养两个儿子,因为除了要负担很大的赡养压力之外,还会在自己晚年的时候,遭到两个儿子互相踢皮球,互相推诿赡养责任。

由于小年工作的原因,会接触到很多这种案例。大多是因为两个儿子认为父母不公而造成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就比如说小年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老家的一个农村,一个老人是两个儿子,大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老人给儿子在村里改了新房;但是等到二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我们这里却开始流行住楼房了,所以老人又给二儿子在城里置办了一套楼房。于是,大儿子就不乐意了,认为这是老人偏袒小儿子。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这里比较普遍,两个儿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总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那里有这种情况吗?

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养儿莫养俩,养俩轮官马”这句话其实还有下一句,那就是“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这句话更加让人感到无奈,那就是养了三个之后,由于儿子们互相推诿,老人便会没有人来赡养,导致了晚景凄凉的局面。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其实大多数在我们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们还是很孝顺的,毕竟,我们祖先是以“孝”为传承主流的。

孝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传承。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视之为孝文化。

汉代“以孝治天下”、魏晋隋唐对孝道的实践、宋明时期诞生了一整套系统的孝德理论,由此传统孝文化逐渐传承了下来。人们养亲、敬亲、顺亲、荣亲、祭亲、念亲等等,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主要内容。孝亲,家族才能够得以昌盛;敬长,子孙才能延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op2223332024-02-01 16:27op222333[安徽省网友]116.252.226.207
    有些事情还是要「沉淀」才能明白中含义这句话真很心酸。
    顶0踩0
  2. 指尖流沙2023-12-29 04:32指尖流沙[陕西省网友]203.195.81.200
    我还是支持养俩两个宝贝起玩乐也多了份快乐。
    顶7踩0
  3. 神一样的2b2023-11-24 16:36神一样的2b[青海省网友]210.192.114.24
    养儿莫养俩光是个也够累人了何必添烦恼呢。
    顶8踩0
相关阅读
必须要看的几句农村俗语 准的不能再准!看完大彻大悟

必须要看的几句农村俗语 准的不能再准!看完大彻大悟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农村经典不朽的老话,依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话,相信很多农村朋友都听说过吧就是说即便加养了很多的牲畜,在没有变成现金

2010-04-25

农村俗语:“养儿别养三 养三没有家” 这句话是啥意思?

农村俗语:“养儿别养三 养三没有家” 这句话是啥意思?

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院子里有一位邻居老大爷就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在了心中,他说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2023-11-13

农村俗语“当家才知柴米贵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当家才知柴米贵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话有道理吗?

小时候都被父母骂过,打过,现在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做过的一些事情,觉那个时候好幼稚

2023-10-10

俗语:养儿防老 难道闺女就不防老吗?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俗语:养儿防老 难道闺女就不防老吗?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在农村,我们常常能从一些老人的口中听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精炼易懂,却十分富有哲理,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一句养儿防老就是这么一句俗语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