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重病的邓小平指着电视中的自己问“这是谁” 临终之言 话语寥寥

时间:2023-10-16 02:50:01

相关推荐

重病的邓小平指着电视中的自己问“这是谁” 临终之言 话语寥寥

1996年12月。那个冬天要比现在寒冷得多,或许是因为更加寒冷的缘故,所以气候显得格外干燥。话说这天早晨,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邓小平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按照以往的作息规律,每天早晨,邓小平起床后,都是先洗漱,而后用餐。邓小平的身体健康却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邓小平出现了严重的咳嗽,而且是咳个不停的那种。由于此时的总设计师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没敢怠慢——尤其是负责总设计师保健的医生,在经过初步诊断以后,力主将总设计师送到医院治疗,就这样,总设计师被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治疗。几乎没人意识到,这是总设计师这辈子最后一次入院治疗。

1、最后岁月

邓小平生于1904年。92岁高龄的邓小平入院后,得到了医生护士细心的护理。但是,对于脏器老龄化这个医学难题,直到2021年的当下,依旧是医学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1996年的时候?所以,医护人员所能做的,就是最大化努力,让邓小平的健康状况不至于恶化,能够得到维持。

转眼间,已经是1997年的元旦。这天,邓小平的精神状态有了一定的缓解。故而,在病房里的邓小平打算看一会儿电视,来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顺便舒畅一下精神。毕竟,《黄帝内经》里有这样的一种理念:那就是如果心情愉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年益寿,甚至让疾病做到不治而愈的作用的。

这时候,电视台正在播放关于总设计师自己的纪录片。只是此时的邓小平视力较差,实在看不清屏幕的内容。因此,当她看见屏幕上出现个正在走动的人的时候,问身边的工作人员黄琳(当时是总设计师身边的随护人员):“小黄啊,你看电视上,正在走动那个人,是什么啊?”

邓小平一边问,一边尽最大的努力打算看清那个人。

黄琳看了一眼,顿时笑了笑:不是别人,正是您老人家自己啊,您仔细看。

此时,屏幕中总设计师和镜头的距离也在说话这会儿不断靠近,邓小平这才看清楚,电视中的人确实是自己。

“小黄啊,这是个什么片子,怎么还有我啊?”总设计师问道。

“这是根据您老一生事迹拍摄的纪录片”。黄琳解释道:这部纪录片,一共12集,是最近刚刚录制成功的。

“哦?讲述我一生的?”总设计师顿时来了兴致。于是他开始观看这部纪录片。黄琳见总设计师有了兴致,于是开始在一旁解说——一来,让总设计师的兴趣点进行转移,可以起到让其忘记病痛的作用,这对治疗工作的帮助也很大。二来,此时的总设计师眼睛已经有点看不清,而纪录片的很多解说内容,总设计师也都听不大真切。加之老人家身子骨不大好,这也导致很多话语,老人家一时半会儿反映不过来具体的含义。因此,黄琳很有必要挑重点的内容,给邓小平进行解说。

纪录片里肯定了邓小平一生的功绩,尤其是在1979年以后的一系列政绩。这些讴歌让总设计师感到不大好意思——毕竟,领袖的眼界要比寻常人高太多。在旁人眼里觉得很圆满的结果,在总设计师这样的人眼里,总是会反思出很多瑕疵——事实上,中国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从一穷二白实现大幅度腾飞,甚至在如今成为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主要原因就在于领导人都具备这种反思、这种精益求精的素养。

转眼间,已经是1997年的2月。2月的北京处于数九寒冬。不过,只要熬过了2月,接下来的3月便是春暖花开,而4月,则可以用“草长莺飞四月天”来形容。只是,总设计师没能熬过2月——虽然工作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挽留邓小平的生命,但是即便如此,总设计师还是因为年事已高、油尽灯枯的缘故而与世长辞。

在邓小平即将去世的时候,黄琳问总设计师,是否还有什么想留给后世的话要说?总设计师英明一世,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当然有一定的了解。他许是回忆了一生的往昔,而后比较平淡的回复黄琳:唉,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该说的也都说过了。

终究,总设计师的遗言,言语寥寥。

早在总设计师身体还算硬朗的时候,他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等到香港回归以后,自己一定要去香港走一走——哪怕,是坐着轮椅。毕竟,这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又毕竟,香港问题的解决,是总设计师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政绩。

1997年2月,距离香港回归不过几个月的光景,但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偏偏成了总设计师最后的遗憾和无奈。

总设计师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享受着总设计师带来的福利——当然,这些福利,不少都是在1976年以后,总设计师的改革过程中带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总设计师在1976年后,在那个历史转折时期,给我们留下来的遗产和红利。

总设计师的外交风云

1976年,伟大领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此时的中国,再一次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当时的中国,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之一。一方面,中苏之间的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经济制度的僵化,也导致百姓的生活用度方面日益困难。这一切都需要改革。

所以,此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穷则思变的时候,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只是,如何改革?该怎样改革?毕竟,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而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这样的经济困境,更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此时的中国,需要有一位有担当的人站出来,进行改革——当然,改革的效果如何?以及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一旦改革失败会带来什么样子的后果,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好在,历史选择了总设计师。

中国当时首先需要外交突围。因为抗美援朝的缘故,中美关系处于僵持。与此同时,中苏之间的不愉快,意味着当时国力较弱的中国需要同时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敌视。所以,总设计师认为,首先应该在外交上实现突围。

当时是1977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卡特对于国际局势也处于顾虑状态——很多人对冷战历史存在个误区,认为美国战胜苏联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实际上这个认知是大错特错的。在70年代后期的时候,其实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进攻状态,反倒是美国,因为凯恩斯经济模式运行太久,导致经济上出现了积重难返的局面,美国政府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所以卡特也不希望同时和苏联、中国处于不愉快状态。

因此,卡特上台后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做到让中美关系处于正常状态,并表达自己可以访问中国。而中国此时恰好也有主张和美国搞好关系。因此在1978年8月下旬,总设计师接见了美国的国务卿万斯,开始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进行会谈。

会面开始,总设计师对万斯先是寒暄几句后,便对美国进行了批判:你们美国的立场摇摆不定,实在没有外交诚意。

所谓的立场摇摆,指的是美国对待宝岛问题上。当时的美国主张一方面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不和宝岛断交。此外,旧中国和美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如果想恢复和美国的邦交,如何处置这些条约,这些,都是值得争论的话题,所以,总设计师必须慎重。

最后,总设计师向万斯提出了以下三大建议:那就是,中美建交的前提,就是废约、撤军以及断绝和宝岛方面的外交关系。总设计师的主张,万斯虽然身为国务卿,当然也不敢轻易做主。因此,万斯只好返回华盛顿,向卡特汇报自己在北京的经历。

最终,经过几轮谈判和斡旋,终于在1978年的12月26日,中美之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外交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因为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中美之间的商贸得以发展。中国也可以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美国最前沿的科技理念,而后用来建设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同时和美苏不愉快的局面。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也让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崭新而庞大的市场,美国经济困境也得以打破。此消彼长,美国的实力开始能够扭转在美苏冷战状态下不利的一面,甚至,还做到了反击苏联。

中美建交后的1979年1月,总设计师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这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方的高级领导人,首次前往美国访问。当时的总设计师的职务是副总理。不过,美国方面十分重视这次访问,所以,在迎接规格方面,美国按照对待国家元首的迎接仪仗,来迎接总设计师。这一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毕竟,在美国历史上,如此高规格的迎接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副总理,算是史无前例的。

3、高考的恢复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高考的地位,宛如宗教信徒眼里的神灵一样,是神圣的,更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恢复高考,也是总设计师的一大伟大政绩。

在特殊年代里,上大学是不看成绩只看出身的。而人类社会其实往往是这样——那就是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都一样重要,而且都需要人们去接受。并且,有的人不适合从事学术教育,只是适合职业教育。但是,特殊年代的大学招录手段,并不考虑这个问题,而是简单的按照人的出身,将人们简单的区分为是否可以被录取。这导致了很多有才干,适合深造的人被埋没,更导致了很多没什么文化底子的人,得以通过保送读大学。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专业人才的大幅度断层。这种断层,事实上在本世纪初年,才得到彻底的修复——此时,恢复高考已经二十多年了。

因此,在1977年的时候,总设计师就指出:因为高考没有恢复,这导致中国的科教出现大幅度的落后。所以,在这一年的9月,总设计师召开了一次会议,针对高考恢复问题进行讨论。

在会议上,总设计师和与会的学者探讨了清华大学的教育局面。总设计师专门询问了一下相关负责人:最近几年,清华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怎么样了吗?

相关人员尴尬了一笑:其实,很多学生,来的时候,也就是小学文化,在家进行了八个月的突击学习就上了大学,然后毕业了。

“哦?”总设计师何等睿智?试想一下,一个小学文化的人,即便是去一个普通的大学学三年,因为中学阶段教育的缺失,也未必能学到什么东西,更何况在清华大学这样的学府?

“这清华大学干脆改名叫清华小学或者清华中学得了,这能叫大学嘛!”总设计师十分不悦,痛心疾首说道。

这时候,武汉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冒着巨大的风险,站了出来,提出的自己的主张:现如今高校政策,其实存在巨大的弊端。毕竟高校是选拔人才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的人才并没能被选拔到高校里。因此,通过考试来选择人才,是最为稳妥的。

这番话对于现代人来体会,或许都会觉得很中性,甚至可以用平平无奇来形容。但是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特殊十年,而在特殊十年的时候,说这些话,是很容易给自己引来巨大的麻烦的,因此,会场上的学者们纷纷捏了一把冷汗,开始为这位副教授的命运进行担心了。

哪料到总设计师听到这番讲话后,率先鼓起掌。会场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而后,总设计师借机问当时的教育部长:既然恢复高考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今年还来得及不?

总设计师说完后随即想了想当时已经是9月,于是又道:看来似乎有些来不及了。

这时候,那位武汉大学的副教授急忙接话道:其实也来得及。毕竟今年不是还没正式招生么,所以现在做出决定其实是来得及的。

总设计师听到这话,沉吟几秒钟,而后又问教育部长:你是主管教育的,你说,现在是否还来得及?

教育部门脑子飞快的转了几圈,经过一番短暂但不失精密的盘算以后,给出了答案:如果今年开学晚点的话,还是来得及的。

“这样,”总设计师道:那就今年恢复高考,并且重新举行一次考试。

就这样,被中断若干年的高考,得到了恢复。因为高考的恢复,很多人的命运得到了逆转。

不过,恢复高考在最初的时候,也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因为很多政策制定的时候相对容易,但是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尤其是具体负责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该用什么工作章程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其实当时是比较混乱的——比如按照之前的惯例,想上大学需要应届生参加两年以上的劳动,而后才有报考资格。如今恢复高考,但是劳动两年这个规矩是否还需要维持?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指示,当然也不敢亲自做主。

这些问题最终少不得总设计师定夺。总设计师经过一番删繁就简的改革以后,确定了两大原则:首先是要求考生个人表现没问题,其次就是按照成绩,让成绩说话,择优录取就可以。

就这样,高考制度的恢复得以走上了正轨轨道。这一年的冬天,已经被取缔十多年的高考制度得到了恢复。

在这一年乃至之后二三年的考生里,有很多考生,因为特殊年代的缘故,他们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则是在乡下务农,原本,他们命运的轨迹也是这样的。但是,因为高考,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高考的成功,他们得以学到了新的技能,奔赴了新的岗位,这一年的高考生,有不少人在2021年的今天,依旧是很多行业的泰斗、宗师级别的人物。试想一下,倘若没有高考,或许,这些泰斗和宗师就不会出现在这个时代里。

同时,高考也给国家和社会贡献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中国的劳动力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其实也是因为高考的红利。高考,不光影响了个人的命运,也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襄阳天王中药拔罐2024-01-31 02:46襄阳天王中药拔罐[广东省网友]223.199.159.197
    @这个春天来了话语虽简单却让人深思邓小平临终定很有深意。
    顶0踩0
  2. 这个春天来了2023-12-26 10:47这个春天来了[青海省网友]42.156.30.249
    这个瞬间应该是很震撼能够感受到邓小平对自己身份和历史思考。
    顶0踩0
  3. 雪花漫天飞2023-11-20 18:48雪花漫天飞[云南省网友]203.24.153.175
    这段话让人很感动邓小平在临终前还能保持清醒思考自己身份。
    顶0踩0
相关阅读
邓小平一句话 解除许世友48年的心病 直言:死后可以闭眼了

邓小平一句话 解除许世友48年的心病 直言:死后可以闭眼了

个性刚正果敢、行事雷厉风行、说话出言不讳,为此惹了不少麻烦

2011-10-15

76年周总理病逝 邓小平看过悼词后添了一句话 毛主席批示:同意

76年周总理病逝 邓小平看过悼词后添了一句话 毛主席批示:同意

躺在病榻上的周总理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十分担忧和焦虑

2023-07-20

美撤军后全力对华?邓小平这句话仍适用:怎么敢

美撤军后全力对华?邓小平这句话仍适用:怎么敢

这次撤军对美国来说、对阿富汗来说到底都意味着什么?也留下了什么?在9月1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与上海

2023-11-23

邓小平同志 德才兼备 文笔不凡 书法柔情而刚毅

邓小平同志 德才兼备 文笔不凡 书法柔情而刚毅

那么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观大散关图有感,大概意思就是说,邓小平同志上马能够奋勇杀敌而无惧,下马又能草拟军

200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