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高尔基的《海燕》家喻户晓 牢记他笔下这十句励志名言 绝对受用

时间:2023-10-04 05:04:01

相关推荐

高尔基的《海燕》家喻户晓 牢记他笔下这十句励志名言 绝对受用

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学习过那首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相信很多的朋友都能背诵一两句。前些年,这首诗出现在某小品中,《海燕》这首诗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首诗的作者——高尔基。

在俄国文坛璀璨星光中,高尔基并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也是最亮的星星之一。由于在高尔基前后,出现过太多文坛巅峰级人物,包括托陀思妥耶夫斯基,尔斯泰,普希金等等。在众星云集之中,高尔基走出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他的小说、诗、戏剧等著作影响力巨大。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肯定不陌生,这位苏联时期作家、诗人、评论家的作品很早就被引进到中国,充满正能量的散文诗《海燕》更是出现在义务教育的课本中,可见高尔基在我国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曾经有评论家认为,高尔基的作品缺少艺术,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与艺术价值同样高的东西,那就是生活。他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深呼吸,所以在他众多作品中,有很多无与伦比的自然描写,勾勒出一幅现实感的自然画面。

高尔基的文字有力量,不单纯写自然与生活。他用文字揭露当下社会问题,用文字揭露当下黑暗一面。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加之作品激进,高尔基先后被捕两次,又遭遇流放,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在全国流浪过程中,高尔基见过很多人情冷暖,积累大量鲜活的素材,在他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作品的强烈现实感,也是人们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高尔基生活的那个激情岁月里,他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影响后世读者及作家。人们爱戴高尔基诗一样的语言,爱戴他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随着作品的传播,高尔基的声誉远播海外,尤其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走完68岁的一生。今天是这位苏联时期作家、诗人84周年忌辰,我们就用他笔下这10句励志格言,来纪念这位影响我国颇深的前苏联作家吧!

走你的路吧,摔倒了不要怨别人!——高尔基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高尔基

你可小心点哟,什么都想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高尔基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高尔基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我很清楚他们喜欢无情地议论人们真正的价值,议论别人的缺点,是唯一不需要付钱就可以享受到的娱乐。——高尔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刺猬看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维那厮2024-02-25 05:36维那厮[天津市网友]202.77.92.37
    这些励志名绝对受用不仅激励着个人奋斗也温暖着整个社会心灵值得每个人深思和传颂。]
    顶9踩0
  2. pure_pure2024-01-08 05:25pure_pure[湖北省网友]203.33.129.117
    牢记他笔这十句励志名每句都像是人生指南针指引着前行方向。,
    顶3踩0
  3. 灵魂都丟了2023-11-21 05:14灵魂都丟了[西藏网友]43.255.171.145
    [高尔基《海燕》真是家喻户晓经典作故事情节深入人心触动灵魂。,
    顶10踩0
相关阅读
领导办公室适合挂什么字 古今励志名句书法欣赏

领导办公室适合挂什么字 古今励志名句书法欣赏

竞争社会,拼的就是谁更有能力,谁更能在社会中立得一席之地

2023-12-19

关于高尔夫的22句话 看完才懂高尔夫!

关于高尔夫的22句话 看完才懂高尔夫!

那在这项比人生还复杂的运动中,高尔夫真爱粉们都说出了哪些至理名言呢?梦到自己在推杆,醒来发现真的在推杆又爱又恨型球友感言我的上帝啊!1、我的祈祷

2023-07-30

海燕:打造优秀教案

海燕:打造优秀教案

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024-01-21

一篇文章说明了 办公室装饰字画选书法的重要性

一篇文章说明了 办公室装饰字画选书法的重要性

一、政治家林则徐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李传波新品启功体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作品来源:易从网企业家对林则徐名言纳百川,有容乃大;壁

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