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时间:2023-09-24 02:14:01

相关推荐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是明朝万历年间撰写的一本少儿教育读物,作者不详。但他并没有儒家的巧言令色,法家学派的无情无义,也没有毫无意义的理想和说教,有的仅仅是对人的本性的思考,对丑陋的揭秘,和对不谙世事孩童的谆谆告诫。

跟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相同,是部很有良知的经典好书。

《古今贤文》的作者告知天真烂漫的孩童,世界有多大不仅有太阳,也有黑暗面;成人们光鲜亮丽的外表后边也有脏乱的内心。

武林有风险,交友需慎重。

虚情假意的文化教育一直对孩童说对他人要以诚相待,但大人们的世界四处都是勾心斗角,这样文化教育出来的孩童到了当今社会上一定会四处栽跟头,无路可走、无法存活。

这样的文化教育与其说文化教育,还倒不如说是害人子弟。

还比不上告知他们"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们很想要去这本书里挑剔,却又无法振振有词。

例如书中说:

"贫居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暴发户";

"公堂命理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深山中有直树,这世界无直人";

"画虎画皮难画骨,人心叵测";

"穷巷不畏伤人虎,唯恐人情两面刀"。

这些话,很黑色,很无情,很不政治正确,但哪一句有错,您能找出来吗?

《增广贤文》书里有一句话"不交僧道,就是好人",到底说的是否有道理呢?

这话就沒有上边的几段话那么好掌握,要放到实际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

表层上说,遁入空门念佛的僧人道士全是善行之人,实际上 相去甚远。

我们知道遁入空门的前提是戒欲和素食。

素食不太难,而戒欲却难于上青天。

由于欲望是动物的本能反应,正人君子的学者也坦承:"食色者性也"。

假如一个有血有肉、生理一切正常的男人敢说自身能抵挡女色的诱惑,这个人不是真小人,就是心理扭曲之人。

这样的僧人道士,多数是欺上瞒下,心口不一、心理阴暗总面积相应并不会小。

另一个视角讲,一个品格高尚,志向高远的人,是需要名利的;千夫所指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即便 无法求名利,也会做生意,获得万贯家财。

沒有做生意大脑的,就去参军,保卫祖国、开拓创新、封妻荫子。

既沒有做官的才气,也没有做生意的大脑,还没有当兵的体能,在家当个手工艺人、当个农户也是个很好的挑选,一样能妻子小孩热炕头,当一个守法公民。

以上几类人都做不得,或是不愿意做,那剩下的就是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了。

这些人要不当称霸一方的劫匪,要不当信口开河的骗子,要不去当和尚道士。

有些人说,这些人中间难道说就沒有确实看透人生或是真心发扬佛教的人吗?看透人生的人,有心理疾病,这种人有性格缺陷。

真心发扬佛法的人也有,那全是高僧,微乎其微。

大部分全是不肖之徒,是渣渣。

不相信你看一下,古代那些文艺创作中,有几个僧人不是爱财贪色,图财害命的高手。

僧人不用缴税,沒有衣禄之忧,也没有工作的压力,整天浑浑噩噩,整天就是想引诱良家少妇,出坏主意害人。

我们退一万步讲,男人如果遁入空门是不能俗家的,要远离世间,那就代表着放弃父母和亲人,这些人至少是沒有亲情,沒有使命感的人,这种人的为人能好到哪里去?

大家都知道,《水浒》中僧人大体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无差别打砸屠戮的暴徒,一种是引诱良家少妇的淫僧。

实际上 书里书外的佛家弟子大多全是这两种,平常人屈指可数。施耐庵老先生在描述裴如海这个淫僧的时候,做过如下描述:

原来但凡世上的人,唯有僧人那方面最紧,为何说这话?且如俗人佛家弟子,全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为何见得僧人家那方面最紧?这上三卷书里所说潘驴邓小闲,唯有僧人家第一闲...僧人们一心恬淡,专一理会

这等事情...因而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僧人们还有几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僧人,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真真正正发扬佛学、叫人从善的法规,便是容许遁入空门的人存在人欲,结婚生子,购置产业,还能承袭继承。

难道说仅有灭人欲的人才能向佛、从善?二者难道说是水火不相容,不能十全十美吗?

有,日本的僧人便是能够结婚生子,也可以购置财产的。

善人规范低了,人人能做好人。

善人规范太高,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那便是真小人。

当今社会中真小人太多了,佛还会继续有权威性吗,人还会继续从善吗?

因此《增广贤文》的创作者不扯哪些套语,可以直接告知纯净的像一张纸的儿童,要远离僧人,回绝僧人。

使我们还以施耐庵老先生《水浒》里的话做结尾:

"单道这僧人家是铁里蛀木虫。铁最实没缝的,也要钻入,尘俗人家,岂能惹他。自古诗一首子道:色中饿鬼(指僧人)兽中狨,弄巧成拙说祖风。此景只可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为了更好地防止阅读者易错成语,得理不饶人,再度重申,文中观点是说僧人中有许多恶人,但对唐玄奘、丘处机等历朝历代得道高僧、道人充斥着尊敬,善哉善哉。

《增广贤文》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总结后,先贤智慧的结晶。书里面的每句话,并不长,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往往读到的却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其间集结了人际交往、金钱观念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潜规则,赤裸裸地展现了社会阴暗面,其中部分甚至真实得令人齿寒,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增广贤文》雅俗共赏,以古鉴今,很多我们现代遇到的问题它都讲到了,很多句子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都出自《增广贤文》。

越是浅显的东西,越是能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增广贤文》不只是一本小书,更是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增广贤文永远不过时。”

《增广贤文》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这本书朗朗上口,又饱含哲理,一直被用作启蒙读书,让孩子从学习,能够丰富文化素养,进入社会还能少吃亏!

我们在工作闲暇之余,都是可以读一下这一本《增广贤文》,既丰富了知识,又消磨了时间,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都应该拥有,让我们从《增广贤文》中看透人生百态。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百RR 增广贤文原版经典国学书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圣佳阳2024-01-25 12:33圣佳阳[新疆网友]121.77.153.100
    这句话出了现代社会真相不必过分追求物质做个正直善良人才是重要。
    顶5踩0
  2. 兰若罄歆2023-12-15 09:06兰若罄歆[重庆市网友]203.149.94.63
    古人智慧真是不输现代人心善良比什么都重要。
    顶8踩0
  3. ♡♡常熟,橙子❤❤2023-11-04 05:40♡♡常熟,橙子❤❤[山西省网友]203.19.58.25
    这句话真是针见血不必追求名利做个善良人就好。
    顶6踩0
相关阅读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它汇集了中国从古到今、大江南北各种格言、谚语,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良药苦口利于病

2023-09-24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人留下的一些话产生误解的原因

2016-10-13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代人留下来的一些话产生误会的缘故

2023-12-16

俗语:劝赌不劝嫖 劝嫖两不交 为何不能劝“嫖”?

俗语:劝赌不劝嫖 劝嫖两不交 为何不能劝“嫖”?

就像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一样,老祖宗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告诫我们时间能让我们看明白很多事情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