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部编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

时间:2023-09-18 05:42:02

相关推荐

部编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

1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襕⑧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⑨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柳开:北宋人。②任气:任性气盛。③应举:参加科举考试。④主司:主考官。⑤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⑥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⑦引试:面试。⑧襕(1án):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⑨张景:柳开的学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少________②凡________③擢________

2.翻译:唯袖一书帘前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理解:“千轴’’为什么不如“一书”,这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年轻时②共③选拔

2.只用袖子装了一篇文章献给主考官。

3. 质与量的问题。

2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3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骄矜自用( )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看 2.尽 3.倚仗 4.骄傲 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 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

4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阅读训练】

1.解释:①仕 ②濒 ③具 ④悯 ⑤邑 ⑥祀

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灾;

②死者接连不断;

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

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2779691042024-01-02 07:38277969104[台湾省网友]203.18.37.253
    这个课文文训练真很有意思可以锻炼我们语文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化魅力。
    顶6踩0
  2. peremgar2023-11-10 06:40peremgar[天津市网友]202.65.2.25
    这个课训练真很有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文加深对古代汉语认识。
    顶3踩0
相关阅读
阅读理解题拿高分的学生 这样听语文课

阅读理解题拿高分的学生 这样听语文课

实际上,语文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抓住了语文课,学会听讲,才能轻松地将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与考试结合起来

2009-09-08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 如果配上这样的对话 你还认得他们吗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 如果配上这样的对话 你还认得他们吗

今天跟随龟仙岛武天老一起来看看,那些给给课本插图配的台词

2023-06-30

亲测学而思网校 作业帮等4家语文课 我想给你几句劝告

亲测学而思网校 作业帮等4家语文课 我想给你几句劝告

大家往往都是讨论哪个科目的考试比较难、结合今年的考试采访

2023-05-22

“鲁迅的七堂语文课” 不止于七堂 不止于语文

“鲁迅的七堂语文课” 不止于七堂 不止于语文

七堂线上课堂,从鲁迅与记忆的承诺好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到鲁迅与文明的展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忆鲁迅先生藤野先生拿来主义,鲁迅的

2023-12-27

现场版“琵琶行”引爆全场 精彩演绎 令人惊呼“语文课活了”

现场版“琵琶行”引爆全场 精彩演绎 令人惊呼“语文课活了”

也不是大家不喜欢琵琶行这首诗的情感意境,只是因为那句阅读并背诵全诗,直接劝退一群高中生

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