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论语》品读:孝是人伦之本

时间:2023-09-06 04:31:01

相关推荐

《论语》品读:孝是人伦之本

□叶超英

孝的话题由来已久,经久不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孝的重视曾经无以复加,把孝的地位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孝经·三才章第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认为孝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老百姓挺自然的、普遍的行为。孔子在《论语》有十余处提到孝,是把孝当作了人生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只有确立了这个根本,才能有其他。曾有王朝提出以孝治天下,要当官,先看你是否“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孝”被排在第一位。例如汉朝,“举孝廉”成为了当时的选官制度。《二十四孝》中的描述的孝顺故事更是口耳相传。不过,这本书中倡导的孝,有的走向极端,不可取。例如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这类的事情,就曾被鲁迅先生批判过。

可见,“孝”是衡量一个人品质最为重要的标准,多次被提升到伦理道德的第一位。现在,更是将尽孝列入了法律的范畴,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否则,将构成犯罪。

爱父母、爱子女应该是世间最基本的两种伦理,连父母子女都不能爱的人,不能指望他还能去爱别人。仔细琢磨之后,人们会发现: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然的本能,是无须修炼的自觉;而对父母的爱,是一种需要后天学习的爱,是需要教育学习的道德品质。前者的爱,自然而然;后者的爱,则需教育习得,甚至还要法律的强制手段。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只能是天地造化之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种群延续的需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人类的基因之中;而父母终归老去,也是一种自然的新陈代谢,子女对父母的爱,就变得勉强了,不是人的本能了,非经后天习得不可。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儿女即使七老八十了,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儿女:“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有到父母寿命终结的时候才会断绝,是真正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养儿方知父母恩”,子女对父母的深恩,也只有自己生育了儿女、经历了生儿育女的艰难才能体会得到,才知道要报父母恩情。这种恩情,佛经中曾有描述:“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千百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长怀孝敬之心,长行孝顺之举,是人生应有之义。孝,是报答父母深恩的方式。孝,既有物质上的孝,也有精神上的孝。物质上能够供养父母,让他们无生存与病痛之忧;精神上能够让他们得到慰藉,让他们得到被关怀的温暖和愉悦——这是为人子者必须具有的尽孝能力。

尽孝需趁早。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在”,空留人生遗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柯小南2023-12-28 09:32柯小南[天津市网友]103.235.203.194
    读了《论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重要性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贡献。
    顶0踩0
  2. 忤奈2023-11-01 19:01忤奈[江西省网友]163.125.207.162
    《论语》中孝道确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秩序起着不可或缺作用。
    顶9踩0
相关阅读
《论语》第一章  学而第一

《论语》第一章 学而第一

或者说,这本书一半在这第一句话里面,第一句学明白了,终身都会学,第一句没学明白,这本书也不用读了

2023-10-25

凡夫俗子读国学之论语篇——“孝 悌”人生立世之根本

凡夫俗子读国学之论语篇——“孝 悌”人生立世之根本

文 王行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一个人孝

2013-10-26

品读千年论语 感悟圣贤智慧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修己学堂”举办品读《论语》的智慧讲座

品读千年论语 感悟圣贤智慧 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修己学堂”举办品读《论语》的智慧讲座

此次邀请了该校党委书记、校长胡辉平教授为修己学堂作讲座

2010-05-12

品读千年论语感悟圣贤智慧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修己学堂”举办品读《论语》的智慧讲座

品读千年论语感悟圣贤智慧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修己学堂”举办品读《论语》的智慧讲座

此次邀请了该校党委书记、校长胡辉平教授为修己学堂作讲座

20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