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初中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3-08-30 07:49:01

相关推荐

初中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2

议论文阅读测试题

【注】

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道题 15 分钟

【例1】科学家是快乐的

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获奖与工作本身相比,前者令人兴奋的程度还不如后者的一半。”抛开她对名利的淡泊之心,这句话还表达了另一层意思:没有什么比探究未知并有所收获更令人开心了。居里夫人追求的,是科学家真正的快乐。

②再看当下,公众视野中的科研人员,似乎很难与快乐、轻松、喜悦这些词联系到一起,就连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关注,也是关注她数年有教职无薪酬的悲惨经历,以此反衬出这位女科学家在逆境中的隐忍。在很多人眼里,科研人员个性古板压抑,生活单调枯燥,常常为事业放弃兴趣和家庭。的确,科研人员要潜心钻研,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忍耐更多寂寞,有时候还要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这与快乐并不冲突。

③实际上,当我们仔细翻阅科学家的传记时,快乐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很多科学家都愿意用快乐来描述自身的生活。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对科学之美的执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④科学家的快乐首先源于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从兴趣出发,当攻克难题得出结果时,很多科研人员都有打通任督二脉般的畅快和欣喜。也正是这种快乐的心情,支撑着他们走向下一次研究。就像居里夫人所说的,一位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他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物理学家丁肇中被记者询问做基础研究是否要耐得住寂寞时说:“我没有觉得寂寞,不然我就不做了。”在他眼里,沉醉和寂寞是两回事。

⑤科学家的快乐也源于他们对科学之美的执着之心。在旁人眼里乏味复杂的数字、稀松平常的花草、遥远的卫星,在他们看来,都有着极致的美感和深厚的诗意.数学家张益唐说:“数学有很多美,数论可能是最美的一种,这些年来支撑我的,就是对美的追求。”航天专家李恒年眼中的卫星是优美地运行在轨道上的。不止一位科学家提到,研究物理学的人,从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推算出的方程式中获得了美感、庄严感和初窥宇宙的敬畏感。

⑥科学家的快乐还源于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许多科学家有着极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数学家吴文俊喜欢看电影,物理学家黄昆爱读式侠小说和侦探小说,王选院士从京剧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和慰藉。自由多彩的文化生活,为科研人员带来了轻松恬淡的心情,能够缓解科研给他们带来的焦虑,还能帮助科学家找到迸发灵感的火花,因为创新来自想象,想象又植根于博学和积淀。

⑦那些抱怨不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大抵还是为名利所累,为世俗所驱,为外物所惑。而那些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欲望的人、那些对科学之美抱有执着之心的人、那些对人文精神尚有追求的人,就像梦想家一样,在事业的强烈吸引下,不是一味追求金钱和荣誉,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荣耀和辉煌,最后由衷地发出快乐的感叹。但愿更多的人不仅记住科学家的贡献,更记住他们的快乐。

(刘诗瑶文,有改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①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请简述本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例2】

守住信念才有成

①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

②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③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④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⑧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⑨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 )

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守住信念才有成。

B.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C.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D.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选文第⑤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①②③④)﹣﹣分析问题(⑤⑥⑦)﹣﹣解决问题(⑧⑨)。

B.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坚定革命信念的事例在文中既是一个引子,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C.“走出沙漠”的事例,意在高度赞美老教授甘于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D.文章末段意在进一步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守住信念”。

参考答案与解析

【例1】

【本题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文章分析】这篇文章开头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引出中心论点“科学家”是“快乐”的,接着分析了人们对科研人员的认识并指出不与快乐冲突,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从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对科学之美的执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家是快乐的,最后运用对比论证,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首先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首尾和内容可知,本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看位置,开头段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据此即可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引用张益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作用是“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语段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读语段,分清楚层次,然后概括层次内容,再将这些内容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词语串联即可.这段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了事例进行论证.

(5)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写出了什么,这段将抱怨不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和快乐的工作者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结构上的作用看位置,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是总结全文,这里“但愿更多的人不仅记住科学家的贡献,更记住他们的快乐”还照应了题目.

【答案】

(1)科学家是快乐的(1分)

(2)既可以引出中心论点,(1分)又可以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1分)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1分)(意对即可.3分)

(3)道理论证(引用论证),(1分)引用数学家张益唐的话,论述了“科学家的快乐也源于他们对科学之美的执着之心” 这一分论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1分)(意对即可.3分)

(4)首先提出“科学家的快乐还源于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一分论点;然后,列举数学家吴文俊、物理学家黄昆、王选院士的事例论述“许多科学家有着极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最后,指出自由多彩的文化生活,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一层一分,意对即可.3分)

(5)①总结全文②与文题相呼应③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3分)

【点评】

解答议论文中语段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可以根据位置进行判断.

开头段的作用:

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某种现象(引用某个名言)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中心论点(论题);摆出错误论点,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故事还可以充当事实论据,名言还可以充当道理论据..

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结尾段的作用:

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加严密;总结全文;总结中心论点;发人深思等.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主要论述了“守住信念才有成功”,能够激发人们对信念的坚守,对人们有很大的教育性.

(1)本题考查辨析中心论点.如何辨析中心论点: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道题涉及的考点有把握议论文结构形式、论据等,结合课文的内容,根据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即可.这三个小题都是选择题,结合掌握的知识,逐项辨析,得出答案.

【解答】

(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结合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所以选A.

(2)结合第五段的内容来看,本段有比喻论证,如“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有举例论证,如“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对比论证,如“相反…”;没有道理论证;所以选B.

(3)阅读文段,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所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分析判断.文段中所举“走出沙漠”的事例,﹣﹣“走出沙漠”的事例,老教授“不让大家喝水”的举动,目的是让大家守住一个信念.全文说的“信念”﹣﹣还没到最后关头,说明还有希望.

(1)A.(2)B (3)C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和归纳内容要点.第三小题是难题,需要接个课文的内容来分析.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选自《善于舍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365个祝福2024-03-18 08:39365个祝福[台湾省网友]103.231.64.111
    题目设计得很有意思希望能有更多类似阅读测试题。
    顶23踩0
  2. 闲处风景2024-02-13 20:30闲处风景[湖北省网友]42.198.149.81
    3.
    顶0踩0
  3. 伤心的眼泪2024-01-11 08:22伤心的眼泪[河南省网友]43.243.130.188
    了这套测试题感觉自己语文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多多阅读!
    顶10踩0
  4. 聆听、、、、2023-12-08 20:14聆听、、、、[广西网友]43.247.49.88
    @卓玛2.
    顶2踩0
  5. 卓玛2023-11-05 08:05卓玛[甘肃省网友]116.89.159.203
    这个测试题怎么这么难啊答案都想不出!
    顶3踩0
  6. 龙子须2023-10-02 19:57龙子须[重庆市网友]150.242.227.177
    1.
    顶9踩0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是考生认真对待的重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是考生认真对待的重点

高中语文不只是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对高考试题形式进行全面考察

2023-10-05

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

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由四个部分组成:1听力理解;2阅读理解;3综合测试:4写作

2023-08-19

成人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成人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学习形式存在半脱产业余和函授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两种形式

2023-11-19

考研英语大纲重不重要?(考研英语二)

考研英语大纲重不重要?(考研英语二)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