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董元奔‖语境·时地性·感性意义:通过立足客观生活澄清语义

时间:2023-08-29 05:19:01

相关推荐

董元奔‖语境·时地性·感性意义:通过立足客观生活澄清语义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语义,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意义。语言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等不同层次的单位,语义自然也存在着相应的层次。在这些高低不同的层次中,词是最重要的,它是由语素构成的,又承担着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责任,因此,语义在客观上也就表现为词义或一组词义的结合。

不过,由于大多数的词具有不同的词义,具体的一种词义有时候还会游离,特别是说话时还存在着特定的语气、感情色彩甚至手势等肢体动作,语义便常常表现为模糊性。比如:“他的个子高。”“高”是一个形容词,多高才算高,这是不明确的,因此他的个子到底有多高就是模糊的。“这个岛屿位于祖国大陆附近。”“附近”是个方位名词,相隔多远算是附近呢?这是不好明确的,金门岛、澎湖岛、台湾岛都可以算是附近,因此这句话的语义就是模糊的。

语义经常是模糊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澄清语义呢?那就是要立足客观的社会生活。怎样从客观生活来澄清语义呢?我想这可以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首先是把握语言的特定语境。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工具,关键在于语言具有自己的语义。所以,面对语义的模糊性,我们不能以置身度外的方式而应该从语言在社会生活的实际运用中去辨别它,然后澄清它。

语义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其中最能够被把握的是语境。我们说出一句话,总是要有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生活场景,特别这句话可能会有其上文,或者会有待说出来的下文。比如:“那是2001年的第一场雪。”由于“年”这个名词的模糊,这句话的语义也就模糊起来了,因为年存在着农历年和公历年的不同。如果说话者在说这句话之前已经聊了2000年除夕之夜的什么事,我们就能厘清这句话了语义了;或者我们接着听到说话者说了“雪后第二天就是破五”这句话,我们知道“破五”是正月初五,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解决这句话的语义模糊性问题。所以,采用联系的方式,从语境中特别是上下文中分析特定的语言,我们能够准确地澄清模糊的语义。

其次是把握语言的时地性即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特定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形成并成熟的,因此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语义同样如此。把握语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也是我们把握语义的重要手段。

历史性:“胖子”是个名词,把“他是个胖子”这句话放到历史上,如果是杨玉环用这句话描述安禄山,那么在以胖为美的唐朝,即便没有本来就是胖子的杨玉环作为参照物,安禄山也必然堪比今天的超级大胖子;而如果是林黛玉用这句话描述贾政,在以瘦甚至以病态为美的清朝,即便没有骨瘦如柴的林黛玉作为参照物,贾政的体重也未必会超过70公斤的。

地域性:“精明”是个形容词,把“他很精明”这句话放到地域上,当热衷于做生意的温州人说这句话时,他所描述的那个人可真是精明极了;当一个大大咧咧的东北人说这句话时,他所描述的那个人在温州人看来跟傻子差不了多少。

民族性:“狗”是个名词,“狗模样”是个名词性词组,把“他长着一副狗模样”这句话放在中国,所描述的这个人肯定是令人嫌弃的、厌恶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可以痛打的;如果放在英国,他可能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家伙,说不定还是个万人迷,或者是个中年妇女的“超级杀手”。

再次是把握语言的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

语言是对社会生活的概括,既然是概括,那么语言就是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来描述生活的某种或某些本质特征,其出发点自然就是要概括生活的逻辑意义,也就是理性意义。如果语言仅仅限于这个层面,语义是不会出现模糊现象的。但是如上文所言,语言并不是冷冰冰的,它还要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语言在概括生活时会衍生出情感意义,也就是非理性意义或者感性意义。感性意义是语义出现模糊现象的温床。

比如“他好坏啊”这句话。从理性意义上看,用“好坏”这个修饰性词组描述一个人,这个人肯定不是好人,他劣迹斑斑,他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是不被认可的。但是,如果是一个恋人在向自己的闺蜜悄悄地描述自己刚结识不久的男朋友,那么这个男人是个暖男,最起码是个好男人;而如果还是这个女人在描述同一个男人,不过是她离了婚之后在向原来的那个闺蜜描述那个男人,这时候的那个男人不仅确实是坏的,而且比周围其他人觉得更坏。“山难移,性难改”,那个男人是好还是坏,其理性意义并没有变化,所变化的只是感性意义,语义就这样模糊了。

因此,我们辨析语义,澄清其模糊性,应该把语言的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区别开来,把明确的不会引起歧义的理性意义划开,模糊的语义才会在感性意义中明朗起来。

当然,无论是通过把握语言的特定语境,还是其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乃至是其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我们识别语义的模糊性总是立足于客观社会生活的。厘清语义,说到底就是怎样使语义的模糊性清晰化。

【说明】题图为作者像。

(编辑:董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κiら迩芣懂じ☆ve2023-11-15 21:23κiら迩芣懂じ☆ve[香港网友]202.92.62.103
    这个话题真很有趣我觉得作者对于澄清语义观点很到位。
    顶8踩0
相关阅读
文化语境 这概念在1923年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提出 他是英国人

文化语境 这概念在1923年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提出 他是英国人

本文系作者但地心下一直相独家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宋金戏曲身份认同的语境构造戏曲身份认同往往借助话语,话语表达的意义和产生的效果离不开一定的语

2023-12-28

把英语语法主谓宾时态语态当成英语思维的伪英语专家是英语的奴隶

把英语语法主谓宾时态语态当成英语思维的伪英语专家是英语的奴隶

你可以把汉语的语法主谓宾等当成汉语思维,你看看你汉语怎么样?会说汉语吗?英语各国口音,印度口音,中东口音,非洲口音,欧洲口音,美洲口音等等

2023-09-08

文学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访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研究员南帆

文学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访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研究员南帆

生活方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文学的存在方式,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与文学更加贴近,抑或更加遥远

2024-01-13

美术研究|艺术符号学在李泽厚美学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肯綮之功!

美术研究|艺术符号学在李泽厚美学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肯綮之功!

艺术符号学构成了李泽厚美学思想颠覆俄苏一元话语的直接动力,也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整合自己的学术理论,提出情本体与积淀说的重要原因所在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