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这句话被后人误读数千年 孔子论语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时间:2023-08-28 05:31:01

相关推荐

这句话被后人误读数千年 孔子论语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孔子论语篇《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次我看到论语篇,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位百家讲坛的某大师…. 说着正确的废话,也就算了,还在误导世人,虽然被赶下了神坛,但是影响可不是几年都能解除的。不正向的文化传播,没有载体去乱说,脸皮之厚可见非同一般。

想解读经史子集,首先要回到那个年代去解读。孔子老人家所在的年代是春秋战国时代吧,就不说他们用的是金文还是甲骨文了,就用秦统一时期所用的大篆所修改的字体来看。

为什么某大师老是被一些学历史的大家抨击说误导世人呢?因为她没有客观的去用当所写的意思去解读,却在用简体字意思去解读,那这个不是无知就是心思坏。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得从根源上了解,文字才是一切的基础和图腾的含义。

今天就简单地说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段的意思,剩下的两段意思虽然与现在解读大概意思差不多,但是无法达到心领神会,也能普及。主要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段话,理解起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这段话里:最大的字在于这个“朋”,这个字才是关键。很多人说这里的朋是指:朋友,朋党,志同道合的人。这是在睁着眼睛乱说话。古时候的朋和友,这两个是分开的。同时要记住一点,古时候的字是没有词组的。一个字就是代表一个意思。

这里的“朋”:就是代表钱的意思。古人用贝壳来作为交换的依据,因此把贝壳用绳系上,然后放在屋檐下,五个贝壳为一系,两系为一朋。这个是货币单位,后来就被引申为一起花钱的人。叫做朋。因此这里的朋,就是指有钱人或者是可以能够给我带来花钱的人来了,我当然是欢迎了。孔子老人家也是要养家的呀,也要生活的呀。也是人,不俗气。正常现象。

而友是两只手往同一个方向招手, 这才代表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事,一起工作。

所以解读了这句话意思,是不是就发现了感觉不太一样。所以很多人读不懂什么道德经,弟子规、论语之类的。就算死记硬背,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做不到一看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马上心神就能领会了。一点都不玄乎,只是不懂字意罢了。后期为大家在更新一下字体的意思,方便大家解读各类文献经史子集。

文章发于绿色的公众号:腾爷杂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离别的歌56562023-12-24 19:58离别的歌5656[山西省网友]202.6.108.114
    孔子论语里这句话真是深奥不过能感受到孔子对友情珍视真很有意义!
    顶0踩0
  2. 雨雾2023-10-26 12:44雨雾[广西网友]110.48.230.68
    这句话被人误读数千年真是让人感慨。孔子智慧超越了空不亦乐乎!
    顶5踩0
相关阅读
论语和四书都是孔子撰写的吗?孔子是如何看待“男尊女卑”的?

论语和四书都是孔子撰写的吗?孔子是如何看待“男尊女卑”的?

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

2010-09-04

孔子“责骂”学生的一句话流传甚广 但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读

孔子“责骂”学生的一句话流传甚广 但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读

一般认为,孔子因为看到学生宰予白天睡觉,所以很失望,用朽木来形容他

2023-10-10

孔子传世经典《论语》前三句 竟被人误解几千年?浅析其中的秘密

孔子传世经典《论语》前三句 竟被人误解几千年?浅析其中的秘密

众所周知,作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述的论语文集,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著作

2023-07-26

孔子经典语录 句句精辟入心 饱含人生智慧!

孔子经典语录 句句精辟入心 饱含人生智慧!

论语2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201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