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李贺科举被阻 写下一首《铜驼悲》 句句悲伤彻骨让人感同身受!

时间:2023-08-18 06:41:01

相关推荐

李贺科举被阻 写下一首《铜驼悲》 句句悲伤彻骨让人感同身受!

李贺,他是唐朝继李白之后的又一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想象力极其丰富,多以鬼神寄托心中之情与思,被人誉为“诗鬼”,更有有“太白(李白的字)仙才,长吉(李贺的字)鬼才”之说。李贺虽出生于皇家旁支,然而到了他父亲那一辈已经家道中落,稍稍长大的李贺就需要自谋生路,更需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故而,在读书方面,李贺尤为努力,李商隐曾在《李长吉小传》中记载李贺母亲心疼儿子苦读的一句话——“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贺的苦读终于在十五岁时换来了名满京都的称誉,当时才子皇甫湜以及文章大家韩愈都亲自登门拜访,为他的文辞喝彩。树大招风,李贺的名声在换来很多人欣赏的时候,也招到很多人的妒忌。那一年,李贺本来要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然而那些嫉妒者让李贺的梦想就此落空,他们的才学超不了李贺,就让李贺参加不了科举。那些人应该没有找出李贺的过失,就在他父亲的名字上大做文章。李贺父亲李晋肃,说他名字里的“晋”与“进”犯“嫌名”,李贺不适宜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得知消息后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说话,但是并没有破除舆论的偏见,李贺因此失去了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

失望的李贺只能离开伤心的长安归家,途中曾停留在洛阳。失落的李贺在看到路过原东汉皇宫南的两座铜驼前,想到铜驼历经沧桑,和如今的自己何其相似,让他更感悲伤,于是提笔写下一首悲伤至极的《铜驼悲》。

铜驼悲 唐·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细读这首词,能从每一句诗中深深感受到李贺心中的悲伤,这简直就是李贺人生的悲歌。

暮春三月,失魂落魄的李贺想要赏花在排遣自己心中的不快,漫步走向有花盛开的东家。在寻花赏春的李贺突然听到悲凉的《送春曲》,如此悲凉的曲子让立在洛水边的铜驼都感受到深深的悲伤,更何况有血有肉的李贺。洛水桥南一直是热闹的地方,人们骑马赏花,感受春景,桥北则是另一番情景,多是古人坟茔之地,一派萧瑟之景,南北的鲜明对比,暗含了李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再看那些兴高采烈出游赏春的人,他们饮着杯中的美酒好不惬意,而那两只矗立在那里数百年的铜驼看尽人间沧桑,繁华与萧瑟交替。人生百年,不必为名利操劳,人生短暂的就如同风吹灭蜡烛一般,转瞬即逝。桃花年年开,年年谢,铜驼厌看了桃花在春风中笑,夜中偷偷为生命无常而哭。

李贺原本科举失意,心中不快,而看到铜驼更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在小佛读过的很多悲伤诗词中,大多数结尾诗词作者都会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为自己呼喊,而李贺则陷入深深的消极情绪之中,可见他的这种悲伤是彻骨的,读来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参考资料:《全唐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异梦”2023-12-20 23:08异梦”[火星网友]36.45.138.78
    科举被阻难免让人感叹人生无常。李贺借创作《铜驼悲》情感真挚文字凄美让人不禁为他遭遇感到悲哀。
    顶0踩0
  2. drtgeryer2023-10-19 14:55drtgeryer[澳门网友]103.9.152.228
    李贺《铜驼悲》真是让人感身受每句都深深触动了我!他才华在悲伤中得到了好释放。
    顶2踩0
相关阅读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朝没人能接上 宋朝才有下半句!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朝没人能接上 宋朝才有下半句!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也异常璀璨的朝代之一。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其中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最。两个人各有千秋,一个是浪漫

2022-12-08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 竟无人能对上 千年后才有下半句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 竟无人能对上 千年后才有下半句

李贺的诗想象旖旎绚烂、神奇瑰丽,语言凝练挺拔,色彩浑厚,是中国的诗歌史中一份独一无二的宝藏

2023-10-16

诗鬼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朝无人能对上 宋朝才现下半句

诗鬼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朝无人能对上 宋朝才现下半句

很多古代的诗人都是在郁郁不得志的过程中写出很多千古佳作,现在很多艺术创作者更是在经历了很多其他人没有经历的人和事,之后才能够拥有更丰富更多元更

2023-10-16

李贺很著名的一首诗 短短4句连用2个反问 豪迈背后暗藏悲愤

李贺很著名的一首诗 短短4句连用2个反问 豪迈背后暗藏悲愤

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以诗歌扬名京洛,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才子

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