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 其实下半句才是重点 却少有人知

时间:2023-08-14 02:33:01

相关推荐

俗语:男女授受不亲 其实下半句才是重点 却少有人知

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上下5000年的文化历史,在历史长河里面延伸了很多的华夏文化。在这悠悠的历史岁月里面,我们不仅创造出了故宫,长城这些极具民族特色举世闻名的古建筑,并且还有兵马俑、瓷器等等精美绝伦的历史文物,所以很多的人都说:咱们中国的文化不仅是可以看见的,而且还能够摸得着。

古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物质文化财产,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最值钱的精神文化粮食。在先秦时候百花齐放的时候,不同的思想文化的碰撞给我们创造了不同的火花,其中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的孔子了.

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他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毫不夸张的说孔子的思想开启了一个时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我国的等级制度非常的严谨,大家就是依靠着这种秩序保证了国家的稳固。

在我们的生活中,受到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大家一定都有听说过“男女授受不亲”这样一句俗语,不管大家是在来玩笑还是在认真的对待这句话,这句话从小就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那么。大家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这个就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来了。

要知道古代的时候,女人的要求真的非常的高,男女之间不能直接见面交往,女子的名声在当时甚至比性命还重要,而且女子的名声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事,还是一整个家族的事情。

在这句广为人知的俗语下,还有一句话,叫做“嫂溺援之以手”,其实这句话就是一道辩论题,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说自家嫂子掉落水中,我们应该出手相救。可是就是后面这半句话,就违背了前半句男女授受不亲的观点。孟子的这后半句话本身的意思是想说,世事无绝对,所有的情况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

可是在当时,有一个出生在公元前386年的学者淳于髡却认为,这后半句的观点违背了当时的思想,因此孟子的这个观点并不被大家认可。其实这句话原本只是想说对待男女关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合乎于礼,知乎于礼,但是也不能够太死板,要学会变通。

可是在但是那个环境下,孟子的这句话似乎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并且在之后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是更加的谨慎,也是因为这样,只有前半句流传到现在。不过按照现代人的思想来说,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会男女有别,注意日常的社交尺度,学会和他人的相处中尊重他人,就是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了。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这本《不可不知的民谚俗语》,其中就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俗语,同时也隐藏老祖宗们的大智慧,原价168,现价仅98元,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的链接即可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ceynia2023-12-19 21:03ceynia[吉林省网友]36.40.196.178
    哈哈这个俗语半句真让人深思啊有点意思!
    顶44踩0
  2. 落花有意、流水非无情2023-10-16 23:48落花有意、流水非无情[国外网友]223.246.113.141
    真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俗语半句实挺有道理呢。
    顶1踩0
相关阅读
古话说“男女授受不亲” 其实下半句 才是精髓所在

古话说“男女授受不亲” 其实下半句 才是精髓所在

我国是4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的范围很广,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男女之间也有许多礼仪规范。最常听到的一句就是男女授受不亲

2023-12-07

男女授受不亲 下半句才是精髓 古人才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迂腐

男女授受不亲 下半句才是精髓 古人才没有你想象的那样迂腐

一名女子向迂腐书生袒露心声,做出亲密性动作

2019-10-07

俗语“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这句话有何道理 俗语不俗

俗语“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这句话有何道理 俗语不俗

说的是中秋佳节盛典男人不能拜月;而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时,古代女人也不能祭拜灶神

2013-05-20

农村俗语:“男不能摸头 女不能搂腰” 这句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男不能摸头 女不能搂腰” 这句话有道理吗?

比如老祖宗留下来拱手礼,请客吃饭、座次排位等,而这些优良习俗都是一些宝贵的财富,也是需要后人传承下去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