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常被引用 作者却不为人知

时间:2023-08-12 03:34:01

相关推荐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常被引用 作者却不为人知

一生留下一首诗,连题目都没有,现在常被写作文的中小学生引用!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学样式中,诗歌虽然难写,却又是最为普及的,只要读几年私塾,就可以吟诗作对了。这就是古代的中国文坛,为何诗人如此众多的原因所在。而作为看破红尘的出家人,也就是俗称中的僧人,按理是要吃斋念、青灯打坐,不该有人世情感与欲念的,但是,历史上还就有那么一拔僧人,也学着文人士子吟风弄月来。能写诗的僧人,因而有了个非常形象的称谓——诗僧。

历史上著名的诗僧,有唐代的皎然、寒山、灵澈、贯休,以及宋代的佛印等等。老黄今天要给你介绍的这位和尚,也是个充满才情之人,他就是志南和尚。志南是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他来的生平事迹史上并不过多记载。现代的人们之所以还能记起他,完全是因为他的一首七言绝句。

志南是生活于南宋的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志南的生平已无史可考,他在当时文坛的名望也没有像“中兴四大诗人”等人那么大,但是,他就凭借这短短的一首《绝句》,就让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中的“短篷”系指小船,篷是船帆,此处以篷代称小船。“杖藜”为“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这本是一首没有诗题的七言绝句,被后人冠以《绝句》之名,收录于《宋诗纪事》,才得以流传至今。

这是首状景抒情诗,全诗传导给世人的,是诗人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描写的是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漂泊累了,将小舟系上浓荫下的树丛。弃舟登岸的诗人,手扶藜杖漫步桥东。细雨和着杏花飘落,粘湿行者的衣裳。穿枝过柳,吹拂脸颊的是不冷的春风。

这虽是一首游途即景诗,在写法上却不寡淡:明明是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因为有了藜杖相伴,诗人才游兴大涨,欣欣然踱过小桥,一路向东。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志南的这首《绝句》受到不少人的热捧,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苏轼也在《赠诗僧道通诗》中称赞他:“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即便是到了现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二句,还常常被人引用,可见其诗歌的生命力有多强大?

虽然,志南的俗家名姓无片字记载,史上也没有留下他更多的作品与传说,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生创作的诗文并不止《绝句》这一首,其他的作品,连同他的姓名一样,是被时间的逝水给淹没了。历史还算公正,单凭这一首短到只有28字的小诗,就足以让后世记住了他的诗名。

(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墨·竹·2023-12-19 05:20·墨·竹·[青海省网友]103.39.65.230
    真是奇怪这么经典诗句居没有为人知作者让人不禁好奇起。
    顶3踩0
  2. 猎梦咕咚2023-10-15 16:27猎梦咕咚[黑龙江省网友]203.119.27.10
    这诗真是太美了每读到都能感受到春天气息。
    顶0踩0
相关阅读
写春天的诗句 手抄报 与你共赏春暖花开!

写春天的诗句 手抄报 与你共赏春暖花开!

崔护题都城南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22-12-23

形容杏花像什么比喻句写一句话

形容杏花像什么比喻句写一句话

四、走进校园大门,你会看到大门两边是两个小花坛,左边花坛里是摇曳多姿的杏树,盛开的杏花像棉花,像玉石,春风吹来一片片花瓣从树上纷纷落下就如同下

2022-11-18

志南和尚在南宋词坛并无一席之地 但凭借一首《绝句》永载史册

志南和尚在南宋词坛并无一席之地 但凭借一首《绝句》永载史册

仅以此如志南的小人物们共勉!志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写出好诗的僧人,短短一首诗就把自己名字载入了史册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

2024-01-09

一位和尚 偶得“春天”佳句:诗句家喻户晓 名字少有人知!

一位和尚 偶得“春天”佳句:诗句家喻户晓 名字少有人知!

对于春天的畅想,有太多的窃喜和希望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