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如何理解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句话的意思

时间:2023-08-03 05:15:01

相关推荐

如何理解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句话的意思

今天继续了解被误解多年的弟子规,弟子规原文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没有观察到确切的真实情况,不要轻易的去说;没有了解到确切的事实,不要轻易的传播。

这句话主要告诉弟子的规则是:没有完全确信的,不要从嘴里说出来,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事实上每个人都对乱说话的人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些一知半解,不了解真相的人。因为他们的话往往会引发听者巨大的误解,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比如说网上一些公知的言论,这些公知们长期以来崇洋媚外,心理扭曲,但所说的话却有很大的影响力,众多的人在听了公知们存心不良的言论后,在完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便开始四处传播。

回忆我的过去,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受到了公知们影响特别重,我也传播了很多“见未真,知未的”的言论,并且还常常与其他人争论,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但步入社会,开始真正的了解多角度的信息后,加上自身独立的判断和不断成熟的怀疑精神,想想自己在大学期间简直太傻了。

比如我那个时候笃信这样一个说法,具体是哪个公知发表的言论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他说,我们打仗全是靠人堆上去的,全部是用鲜活的生命与敌人先进的枪炮硬拼,虽然胜利但人的牺牲巨大。

当时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会相信这种鬼话,并且认为合情合理,毕竟我们装备落后,敌方的装备先进,不用人用什么呢,而且对反对的观点嗤之以鼻。

不可否认,近代的战争我们在技术装备方面有巨大的劣势,但是战争是复杂的,单单靠人去堆能赢的话,哪些战术和智慧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要知道装备的优势根本就不是人数能抗衡的。比如机枪的发明, 机枪运用到战场之后直接改写了战争的规则,人再多都不够他突突的。

并且我们参与的多次战争,虽然装备落后,但因为战略战术的智慧运用,使得我们的伤亡比例全部低于敌方,很多数据都可以查得到,并且有太多以少胜多,零伤亡全歼敌人的战例。

这些都是可以了解到事实依据,可是我当时却会不加了解,不经考察就盲目的相信公知的言论,还不停跟不明真相的其他同学讲,如果我懂得“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的道理,多做一些了解,现在也不会后悔为什么当时那么的傻。

所以弟子规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用?其中之一是避免我们因为一知半解、不明真相而变成一个傻子。

另外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生活中谣言特别的多,且害人不浅,谣言的来源有一部分就来自于以讹传讹,也就是见未真的时候,就去跟别人说,不明真相时就到处传播。

所以当我们听到什么,了解到什么的时候,如果想要谈论这些事情,起码要做做功课,通过多角度去了解,已达到最大可能的确定的真实。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让我们没看到真相,一个字都别说,而是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的说,不轻易的传,要严谨。比如你听到一件事情,没有经过任何渠道的确认,那么你如果要说,就要把你在哪里听到,听什么人说的讲清楚,这样听你说的人,他们会做基本的判断;

另外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在传播一些事情或道理,她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或者并非确信的, 我们就应该判断这个人说的话不靠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Dear、R²2023-11-02 11:44Dear、R²[新疆网友]103.8.54.51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懂得谦逊,不要轻易自以为是,更不要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顶6踩0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弟子规中“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意思

如何理解弟子规中“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意思

今天继续分享被误解极深的弟子规的内容,弟子规原文讲: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凡是说话时每一个字的吐字发音,声音要

2023-08-24

弟子规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 也是启发最大的一句

弟子规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 也是启发最大的一句

弟子规原文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2023-07-31

如何理解弟子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

如何理解弟子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借别人东西或者用别人东西,要明确的征求别人的同意,假如不询问直接拿走了,这种行为就是偷

2023-12-09

绝大多数人都理解错的一句话 来自弟子规 连专家都搞不清楚

绝大多数人都理解错的一句话 来自弟子规 连专家都搞不清楚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只有德学和才艺方面比不上别人,应该磨练自己;假如是衣服和饮食方面不如别人,不要因为这些而忧愁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