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夜读|“孩子跟谁姓”背后是话语权之争

时间:2023-08-02 04:43:01

相关推荐

夜读|“孩子跟谁姓”背后是话语权之争

母亲曾跟我说,我差一点就跟了她姓。

我姐姐是随父亲姓的。我出生以后,母亲就提出老二要跟她姓李,连名字都想好了,叫李浩淼。那是上世纪70年代,大多数女孩以“艳、娟、静、芳”为名,这个备用名已经算不落窠臼了。但后来这个计划不了了之,我还是跟了父亲姓。

母亲有这个想法,只是家族观念重——她把娘家看得很重,而不是性别平等意义上的“父姓母姓”之争。因为“李”是外祖父的姓,我甚至至今都没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姓什么。

正是这一点让我十分好奇,我和姐姐都是女儿,按照传统观念,女儿无法继承“香火”,那么我和姐姐跟谁姓,母亲为什么介意呢?按现在的话说,反正我家也没有“皇位”要继承,那么,跟谁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母亲在意的,可能不是跟谁姓,而是在婚姻中,她是否拥有孩子的冠名权。父亲一直很尊重母亲,所以母亲也就不觉得跟谁姓是个值得较劲儿的问题了。

我家的这段“公案”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最近几年,“跟谁姓”的争论,似乎又有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网上时不时就有这种讨论,频频冲上热搜。

最新公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子女随母姓的比例在增加。

这应该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关,更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关。

只有一个孩子时,随父姓这种主流观念是很难被撼动的,但有了两个孩子,女性就多了要求老二随自己姓的底气。这底气,过去来自娘家的经济实力,现在则与女性整体的社会地位和女性个体的经济地位有关。

如今,多数女性既要在职场上与男性同台历练,又承担了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的重任。很多时候,女性要为结婚和生育付出更多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收入和前途。如果最后连亲生的娃姓什么不能决定、没有话语权,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有人会拿“传统”说事,言必称随父姓是自古有之的。但传统不一定就是好的——缠足也是曾经有过的传统呢,还不是早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传统应该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进化,朝着更符合现代文明观念、更有人情味的方向进化。

真要说传统,“姓”这个字本身的结构就很能说明问题。姓即“女生”,最古老的姓,基本上都是女字边。而且,秦汉之前,姓和氏是不同的,比如屈原,其实姓芈,和楚国国君一个姓,但国君是熊氏,屈原是屈氏。换句话说,他们共有一个老祖母。秦汉以后,姓氏才渐渐合一。

所以,传统也是要辩证看待的。第一,追溯传统要看追到哪个时代的传统;第二,唯一不变的,是所有的传统都在变。

家庭中的角力,大多数时候根本不用上价值,更可能跟我母亲当年的诉求非常相似,只是“话语权”之争,在意的无非是尊重与否、态度如何。

设计 王璐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Nando2023-11-02 03:59Nando[天津市网友]203.8.173.35
    社会需要更多包容和理解,父母应该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纠缠于姓氏的话语权之争。孩子的姓氏应该由父母共同协商决定,体现双方的平等地位。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新华FM|夜读:世上最感人的一句话

新华FM|夜读:世上最感人的一句话

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真心的陪伴越来越少,我们都不得不舍去天真和任性,学会自我温暖,自我坚强

2016-06-22

夜读|这三句话 永远别在朋友圈里说(句句扎心)

夜读|这三句话 永远别在朋友圈里说(句句扎心)

做人,适时保持沉默,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仅是为人的修养,也是远离是非的最佳方式

2023-08-30

「夜读·散文」木棉树下的思念

「夜读·散文」木棉树下的思念

那个下午,山坡上风静悄悄的,树林里也听不到小鸟的鸣叫

2018-05-25

专家视角 | 张志洲: 崛起的中国需要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2021年10月)

专家视角 | 张志洲: 崛起的中国需要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2021年10月)

我们以推动全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为己任,汇聚全国各方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和国际交流提供平台

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