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骥不称其力 称其德也” 孔子这句话到底在给我们说什么?

时间:2023-08-01 07:01:01

相关推荐

“骥不称其力 称其德也” 孔子这句话到底在给我们说什么?

作者:尚山

年初调整了工作岗位,诸多琐碎在脑海中萦绕,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点小插曲。有天着急进办公室,到二楼就以为到了;有次思考过于投入,不觉又上了四楼。走错了几次,再后来就有意识提醒自己,看到二楼到三楼墙壁上隶书版画《马说》,就已经是在门口了。次数多了,上楼就读一读,多次温习韩愈的这篇经典美文,却也咀嚼出不同的味道来。

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象中,“马”是国人崇拜的精神图腾。从王侯将相到民间百姓,有周穆王驾八骏之驹“日行三万里”,“东游沧海、西驰昆仑”的传说,也有汉武帝驾乘十骥征战西域的典故,关云长的赤兔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还有民间“龙马精神”“伯乐相马”的故事,古人说“吾有千里驹”,就像是今人自夸“我有玛莎拉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谦逊,内敛,忠诚勤劳,自强不息都是对马的赞誉,马的能力和品质,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千里马通人性,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之风范,食用精良的饲料和干净的泉水,宁可饿死都不愿接受对于它无益的东西,不但不去“苟取”,反而要拒而不受;其次是能够负重远行,竭力而为,从不恃才傲物,急于求成。这种种表现,恰恰就是儒家经典《论语》所要躬行的君子之风范。

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中讲“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说文》曰:骥,千里马也。不过,称其为“骥”,却不是因为它能够走得多么远,而是这种马,它的德性非常的优良。

钱穆先生说:“所以称骥,非以其力能行远,乃以其德性调良,与人意相和协。人之才德兼者,其所称必在德。”我的恩师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辛意云先生解释说:一匹好马“不称其力”,就是不称扬不赞美它能走千里的力量,而是“称其德也”,称赞它的好性情、好行为,这种好的行为来自于它的好性情,以至于它有着好的品性。它的品性就是指它能够领会、善解人意,在人的教导下,发挥出自己最好的长处,以至于才成为千里马。也就是说,这种马的性情非常的优良,它的灵性很足,它能够与人的心意相沟通,互动和谐,它也善于学习,人们很容易教导它,所以称它为骥。

夫子其实是想要告诉世人,真正的“骥”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才能,更应该重德。只有以德为基石,把品德修养好了,才能“日行千里”成为伯乐眼中的“骥”。同样推及到生活中,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若无厚重的德性支撑,无异于野马脱缰,因此真正的人才一定要德才兼备。

这个观点或许有些人难以接受,马之千里,难道不是首先要具备跑得快、跑得远的“能力”?其次,马之性在于竞逐奔驰,该跑多快既要全力而为,跑赢得胜就有光彩,这种“才”不是应该超过于“德”吗?

二、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德永远是一个人的立根之本。

春秋末年,宋国和郑国交战,宋国庆功宴上,就因为没给车夫分羊肉,次日交战,马车夫就把马车赶到了敌营,威武大将军没给下属以应有的尊重而葬身敌营,固然不该,但“有能力驾驭王车者”,因泄私愤,不顾国家存亡之大义,致君亡国破。商纣王拥有倒拽九牛之神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却由于德行欠缺,建造酒池肉林,高筑鹿台,沉迷女色,残害忠良,终被周朝替代。

东汉时期有一个连曹操都不敢杀的“名士、文学家”祢衡,个性高傲,恃才傲物,常常不分场合、不分敌我的羞辱别人,除了“大儿孔融”和“小儿杨修”两个朋友,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入他的眼。这个人仗着自己有点才,指责时事,挖苦别人,用今天的话来说活脱脱一个“愤青、喷子”。

曹操爱才,结果这厮却屡屡以下犯上,做出“击鼓辱曹”裸骂曹操的事来,先后被曹操、刘表放逐后,依然不长记性,最终因辱骂黄祖,卒于二十六岁。祢衡很有才华,与其说是曹操、刘表借刀杀人,不如说是祢衡违礼制,逆道德,道德缺失,狂妄自大,自寻死路。

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无论是马车夫使君惨死,商纣王暴政亡国,还是祢衡呈口舌寻死,都足以证明,一个人如若德行缺失,才能出众,很可能会只顾私欲,不顾大局,把“能力”当成谋私利的凭借,做出危害他人、有损道德的事情来。甚至是才能越大,所能干的坏事就越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这也提醒我们,作为人才(或者选拔人才),一定要树立“德本才末”的思想,在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上下工作。

三、君子当以进德修业

尽管每个人能力资质才能有所不同,但自古至今,都是先过品德这一关,其次再看才能。

《荀子·哀公 》讲:“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que忠诚,忠厚)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又多智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迩(靠近)也!”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选取人才,孔子回答不能选取要强好胜的人,不能选取钳制别人的人,不能选取能说会道的人。

因为要强好胜的人,往往贪得无厌;钳制别人的人,往往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弄虚作假。所以弓首先要调好,然后才求其强劲;马首先要驯服,然后才求其成为良马;对受过教育而有专长的人,首先一定要求他必须忠诚正直, 然后才要求他聪明能干,一个人如果不忠诚老实却又奸诈而又富有才干,就如同豺狼,是不可以靠近的。孔子形象的比方,也是一种警醒,不但只有要注意个人修养,避免自己成为“有才无德”的人,同时也要注意远离“有才无德”的人。

《传习录》中讲:“古之时,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称德,则君举而进之,士修其学,学至而君子求之!” 学而优则仕,公卿士大夫身份地位一定要与各自德行相称,如若才能出众却没能得到相匹配的职位;那君臣就会共同推荐,使之匹配,所以真正的人才,都注重进德修业,修炼到一定程度,君主自然就会求你出仕!

如何进德修业?《易经·乾卦》讲:“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为人处世尽心尽力,言而有信,对人对事忠诚守信,这是道德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曾子也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无论是对事业还是个人来讲,忠信守德,德才兼备的人才都是难得的,一个人对事业对组织忠诚尽心,对朋友同事言而有信,没有非分之想,不自欺欺人,外修文教,而内立其诚实,则必有功业可居。

近取诸身,百理皆具。

如果按照孔子“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说法,那些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敢于、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被领导赏识,被同事喜欢,这样的人就一定是千里马。

然而那些或许能力出众“德”又尚缺,桀骜不驯者,没有奉献精神,不能忍辱负重,稍有成绩就像下了个蛋的小母鸡,唯恐别人看不到;更有甚者自己的才华能力未能展露,就抱怨自己被埋没,躺在原有成绩上等待被赏识,却抱怨没伯乐,这样的人是不能称之为人才的。

好恶、自夸、怨怼、贪婪以上四者是我等都有的毛病,但能努力抑制其发作,也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最硬的底牌是人品,才干不足可以慢慢培养,品德不行,没准让他咬一口,那可就亏大了!

但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有了好性情、好行为,忠诚可靠,即使能力不太出众的人,守德守仁,谦虚好学,经过接受教导,也能够通人性,领会、善解人意,发挥出自己最好的长处,成为千里马,成为人中之“龙”,马中之“骥”,这样的人才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简介】尚山,原名史尚山,甘肃省张掖市中学化学生物高级教师,省化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话说《红楼梦》:王熙凤与薛宝钗是姑表姐妹,两人关系怎么样?

聊聊“曹雪芹”的另一种可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血染墨香 蝶舞霓裳2024-01-14 12:28血染墨香 蝶舞霓裳[河北省网友]203.11.79.199
    这句话教导我们不要只看重一个人的能力,更应该重视他的品德。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只看外在的成就,更要关注内在的修养。
    顶5踩0
  2. 相思红豆2023-11-20 02:39相思红豆[内蒙古网友]124.167.119.59
    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人的品德,不要只看表面上的能力。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真正价值。
    顶0踩0
  3. ⌒硪猜不透□所以看透2023-09-25 16:50⌒硪猜不透□所以看透[西藏网友]116.90.89.234
    这句话是在强调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能力的强弱,更在于其品德的高低。孔子提醒我们应该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看重他的才华。
    顶0踩0
相关阅读
论语前三句 到底怎么理解更合理?

论语前三句 到底怎么理解更合理?

大凡是把一句话放在一本书的第一段的,那肯定是大有深意的

2023-09-23

俗语:“好人不长寿 坏人活千年”到底啥原因?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俗语:“好人不长寿 坏人活千年”到底啥原因?老祖宗道出了原委

可是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善良的人呢?其实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2013-10-19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被后世误解的很多,多是因为没有通读全文,望文生义了

2023-10-05

为什么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引发滔滔不绝的争论

为什么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引发滔滔不绝的争论

孔圣人呀,你歧视女人吗?你为什么歧视女人?可是有人为你辩护说,你没有歧视女人,是人们误读!是古文歧义太多,说你不可能歧视女人,因为你曾称赞过诗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