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课后复习如何锻炼英语思考力呢

时间:2023-07-25 05:04:01

相关推荐

课后复习如何锻炼英语思考力呢

教孩子学习英语,就是在教孩子怎么使用英语。所以英语是使用出来的,而不是记忆出来的。但是使用是离不开记忆的,记忆也是在使用中记忆的。课堂上,老师教孩子学单词,通过外在的表现,都是为了辅助于记忆。但表现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参与的过程;思维参与,是在使用英语,使用英语达到老师的目标,还是达到孩子自己的要求呢。可见,在培训英语中,老师是将教学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转为孩子自己的需求。尝试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呢,才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去完成。学习英语,如果是为了完成老师的目标;完成了之后呢,这个需求,就没了。因为这个需求,并不是建立在孩子的体验中。并不是基于情景,而产生需求。孩子学习英语,无非就是能够在实践中,能够使用它,完成自己的目标。

所以,在学习少儿英语的过程中,学习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在教孩子怎么在语境中使用。所以使用是有基础的,就要了解语境,才能使用。就像孩子阅读英语故事,要理解了语境,才能分享语境中的事物。面对情景,就是面对思维中的情景。如何对待情景,就是如何使用思维去理解和掌握语境。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就是思维中的情景;孩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表现自己,才能学到知识和方法。在思维的情景中学习,就是在锻炼思维。所以要学会动脑,才能让语境进入思维,其实,也是思维中有了语境,在互动和沟通的时候,锻炼英语思考力。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和条件;如果语言环境是英文的,那进入思维之中,就是英语思维。如何锻炼英语思维,就是在课堂英语环境中,怎么对话和沟通,关于什么话题,就是锻炼话题沟通能力;话题是关于什么事物,就是在话题中认知事物。

在少儿英语学习中,面对情景,要学会思考,才是学习。如果只是拿记忆来的,去匹配问题,那学到了什么呢。所谓学习,学到的是看不见的思维认知能力。为什么家长会让孩子启蒙口语呢,是为了能够把英语说好吗,就是锻炼思考力。面对英语,如果不知道怎么思考,那就不能把思维中的情景和自身的实践联系起来,怎么去体会情景呢。实践就像一口清冽的泉水,面对的情景,就像干涸的土壤;语境,就像枯萎的禾苗。都是离不开实践来浇灌的。孩子学会了一句英语,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下使用;孩子就会记住语境,才去使用。在没有语境的时候,是不会想着使用的。所以掌握了语境,就是在学习英语。因为语境是为语言服务的,语言是孩子思维中的语境,通过老师教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完成沟通。所以思维中的语境,必然是实践中体会出来的。

在英语复习中,如果不去思考单词;就没有回忆单词,温故知新,都是在思考。温故,温习的是学过的知识;知新呢,是使用老师教的方法,在使用知识上,有新的体会和认知。回忆知识点,也是一件事;把它当成一件事来做。温习中,面对的是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子或图画,音视频。单词或句子,放在事情上,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所以,温习单词或句子,要找出其事情来。这样呢,就能够发现单词或句子的语境。所以,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找不到事情,就只是在读句子,发现其中在说什么话题,讲述什么事物。这样,就是在思考。

为什么英语学习是需要思考呢?在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互动英语,也是关于话题来沟通的;在话题上,也是通过事物来认知英语的。而课堂上,孩子参与了教学活动,就是在使用思维去实践。这个时候的思维,就有了情景中的实践基础。在阅读英语故事中,能够发现学过的语言,就能想到实践中情景。思维中已经有了体验感受,那想到了实践的情景,也就思考到了感受;此时面对英语,就有了熟悉感觉,并能有自己的思考。此时的英语学习,已经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往昔~流年2023-10-28 21:01往昔~流年[火星网友]103.39.89.211
    通过复习课后的英语内容,多做阅读、写作和听力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思考力,培养语感和逻辑思维。
    顶9踩0
相关阅读
怎么提升孩子英语沟通水平呢

怎么提升孩子英语沟通水平呢

因为温故是知新的开始,知新是温故的结束

2023-11-15

为什么要启蒙少儿英语思维呢

为什么要启蒙少儿英语思维呢

课堂上,围绕一个单词,老师要做很多事情

2023-06-02

如何学习少儿英语快乐呢

如何学习少儿英语快乐呢

怎么学,就会决定怎么思考;如何思考就会决定如何表现,如何表现,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对结果收获,会决定体验或感受

2023-04-28

如何看待少儿英语学习环境呢

如何看待少儿英语学习环境呢

在少儿英语学习中,单词或句子,都是由事物组成的。有事才有物,有物必有事。认知和处理物的过程,就是在做事。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物,才能完成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