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高考文言文阅读怎样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时间:2023-07-16 07:04:01

相关推荐

高考文言文阅读怎样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前几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直接设置为客观题第一题进行考查,现在虽然不直接设题考查选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但是无论是读懂选文,还是做后面的翻译句子,都离不开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文言实词应注意平时积累,每一篇古文都有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尤其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归纳积累。在此基础上加以迁移理解,选择符合语境的义项。

那么,在考场上,针对文言选文中的实词,我们怎样理解其含义呢?下面我们来结合高考真题加以分析。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分析】汲,根据构字法,与水有关;根据语言环境,连词“而”应该连结两个词性和结构完全相同的短语或词组。故“取水”是正确的。迎,联想到现代汉语中的“迎接、迎客”,不难理解为“面对”。敛,根据构词法,攵与手有关,收拾起来,如敛财;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逡巡是来回走走,去是离开,显然解释为“躲藏”是矛盾的,应该是“后退、收缩、撤回”之义。彻,我们联想到现代汉语中的“透彻、响彻、彻底”,不难理解为“穿透”。答案C。

(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分析】属,《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可确定释义正确。怀,常说怀恨在心,根据语言环境,秦桧后面的行为是报复萧燧,显然解释正确。易,古文中最常见两个意思,一个是更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另一个是交换:易子而食。结合语言环境,释义正确。阙,《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通缺:损害。结合语言环境,这里,阙通缺,应该解释为:空缺。

(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分析】登,根据传统文化常识,进士类似于今天的学位等级,是考取的,而不是官阶,不能用“升职”。故释义错误。录,我们知道“记录”这个词,这是同义复词,根据构词法可以确定释义正确。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针对“饥民”应该想到赈济,其实课文中也学过通假,故此处“振”通“赈”:救济。勒,这个字义虽不常见,但我们把释义代入原文,与其后的语言环境协调一致,故可确定释义正确。

【技巧归纳】综上所述,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调动所学古文,联想迁移确定词义。

2,根据传统文化知识确定词义。

3,根据构字法推定词义。

4,根据构词法推定词义。

5,根据通假字确定词义。

6,将释义代入确定词义。

这几种方法都必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准确无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风随影2024-01-11 18:08风随影[黑龙江省网友]153.99.41.85
    我觉得要理解文言文的实词,需要多积累阅读经验,多思考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顶3踩0
  2. 薔薇·肆葉艸2023-11-12 22:26薔薇·肆葉艸[香港网友]202.41.128.232
    我一直觉得文言文阅读挺难的,尤其是理解实词的含义,有时候需要查阅字典才能理解。
    顶0踩0
  3. 季小白2023-09-14 02:45季小白[云南省网友]202.157.203.221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觉得理解文言文的实词需要了解当时的语境和背景,需要多读多思。
    顶0踩0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100个文言文易错实词 考试出错率高达90%以上 速记

高中语文|100个文言文易错实词 考试出错率高达90%以上 速记

毕竟古人的文字和表达方式,距离今天已经很久远,它承载的的文化和生活气息远离我们,所以,可能理解起来会很吃力

2023-12-12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表格记忆法 词义+例句+出处 共287页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表格记忆法 词义+例句+出处 共287页

这并非哪个学校,哪位老师的独门秘技,相反,应该所有老师都是这样强调的

2024-01-03

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 六——初中常用25个实词汇总

中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讲解 六——初中常用25个实词汇总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区分文言文特殊句型理解文章作者使用的手法和技巧正确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于老师针对中考文言文的题型,设计了几个知识点讲解

2023-09-15

高中语文:文言文“出错率达90%”实词100例 都在这了 建议打印

高中语文:文言文“出错率达90%”实词100例 都在这了 建议打印

举个例子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喜欢 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