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学习诗词的第二大难点——语法

时间:2023-07-12 02:25:02

相关推荐

学习诗词的第二大难点——语法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诗词的语法相当复杂,初学者也难一时全弄通,可以先弄懂两种常见的,一是省略,二是改变词的位置和改变词性。 最常见的省略是姓名,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的第一句中的“诸葛” 是诸葛亮的简称;第五句中的“伊吕” 是佐商汤王的伊尹与佐周武王的吕尚的简称;第六句中的“萧曹”是西汉初丞相萧何与曹参的简称。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事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

诗句中常常省略介词、连接词、动词、副词、谓词等。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这里省略了个“于” 字,并且把动词的“照” 、“流” ,和宾词的“松间” 、“石上” 换了个位置,也可算作倒装句。在诗词中,常常把“于” 、“则” 、“而”、“有” 等字省略了的。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词的句子就比较费琢磨些。例如:杜甫:《送远》:“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鼙鼓” 。这两句的意思是:“故国犹遭兵马之灾,他乡亦闻鼙鼓之声”。又如,杜甫《喜观即到》:“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这两句的意思是:“江阁久凭,嫌津柳之碍目;风帆渐近,数驿亭以慰心” 。词的省略更是常见。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现将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括起,表达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 残酒。(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天 景色如何),(侍女)却道“海棠依旧” 。(女主人纠正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中常常改变词语的位置,所谓倒装句。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 有的诗句,句式基本一致,但其中短语的意思却不相同。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下扬州” 是指到扬州去。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里的“下益州” 是指自益州而下。

近体诗,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第二首: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舜。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以“六亿” 放在第一二字,“神州”放在第三四字,“尧舜” 说成“舜尧” 。“尧” 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这首诗押下平声二萧韵。词,语序作适当变换的更是常见。例如前面介绍过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最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 。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又如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第二句应该是“晚对长亭” ,因为词谱规定这句第二字必须是平声,第四字必须是仄声,所以就凑合成这个样子了。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思是:在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是:“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

诗句中改变词性也是常见的。例如:杜甫《漫兴》“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 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 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象叠起的青钱。还有名词当作形容词的,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 和“春” 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 用来成了形容“云霞” ,“春” 用来形容“梅柳” 。这两句的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还有动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副词用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所以读诗词更讲究“咬文嚼字”,咬出文外之义,嚼出字外之意。各种版本的注释也不尽一致,还要靠读者自己多琢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影子爱人╭ァ2023-10-22 01:19影子爱人╭ァ[河南省网友]119.20.248.151
    学习诗词语法真的太有挑战了,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
    顶8踩0
相关阅读
唐诗三百首最牢骚的诗句 “古来材大难为用”是否也让你感同身受

唐诗三百首最牢骚的诗句 “古来材大难为用”是否也让你感同身受

对于杜甫来说,他一生的命运非常的悲惨,虽然才高八斗,虽然诗歌的才华无与伦比,但是他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作为人的生活确实在是糟透了

2023-01-22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世人误解了这句话的真谛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世人误解了这句话的真谛

如果弹得快的话,那么一秒可以弹指四次

2023-09-28

李亚鹏近期的遭遇证明了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李亚鹏近期的遭遇证明了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竟然说出现在让我做什么都可以,让我下跪都没问题这样的话,听着刺耳,品着扎心

2023-07-02

一个人不遭一回大难 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有几个 这句话的却打脸了

一个人不遭一回大难 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有几个 这句话的却打脸了

不如意不要紧,关键是你不如意了,你还有几个朋友,还有几个人认识你?更让人郁闷的是,当别人有难时,你帮了他;当你有难时你所谓的朋友哪去了?其实,

2023-10-19

读了那么多书 作文为啥还是写不出来?小学生写作文需突破两大难

读了那么多书 作文为啥还是写不出来?小学生写作文需突破两大难

写作文就像便秘,哼哧哼哧一两个小时,憋不出几句话;课外书读了不老少,提笔就是大白话,就像记流水账;作文辅导班上了,作文宝典也看了,写出来的作文

200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