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论语》内含一条逻辑主线 书中曾多次出现 悟到的人却不多

时间:2023-07-03 03:57:01

相关推荐

《论语》内含一条逻辑主线 书中曾多次出现 悟到的人却不多

《论语》共20篇492章,15926字,《庄子》8万余字,《孟子》3千8百余字。

和另外两本著作相比,《论语》的字数不多,但是,论语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历史、政治、修身、治家,均有所涉猎。

表面看来,《论语》的内容显得纷纭繁复,千头万绪。实际上,如果把20篇的内容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论语》其实存在一条逻辑主线,即从“修己身”推及到“安众人”。

这一逻辑主线用儒家比较有名的一句话叙述出来,则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含义就是,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修身包括好学、志道,躬行,辨惑、交友、重名、求实以及注重容貌、颜色、辞气等。其次就是“齐家”,主要是在家庭家族内部坚持孝悌原则,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族和睦。

由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点,所以“齐家”成为治国的见习阶段。

而统治者如果想要“治国”和“平天下”,最根本的做法是“格物”。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最根本的方法一定是先行动,没有执行力、只有目标的人,最终只能是好高骛远。

孔子知道,对人说理,重要的不是自己说什么,而是对方是否能够信服,古代天子最为尊贵,直接说出这个道理,天子未必会信服。

因此,孔子用倒推的方式,一针见血指出根本,使人非常自然又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修身”的概念,话说得很有水平。

当然,如果仅凭这句话证明《论语》的逻辑主线,似乎有些单薄,我们再来举一例,《宪问》篇第四十二章的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说到这句,我们先来理清一个观念,再去解读这句话,大家就会更加清晰一些。

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孔子被认为是“旧等级秩序”的维护者,说孔子太强调下层对上层的服从。实际上,孔子的本意并非如此。

鲁迅说,过分强调卑者、弱者、地位低者的服从,就会使道德成为“收拾弱者的手段”。

若只一味要求卑者、弱者、地位低者善事尊者、老者、强者、地位高者,即使后者残忍无道,也要逆来顺受,不犯上作乱,那就是奴化教育了。

我们再来看孔子是怎么提出这条警告的:天子啊,“安人”比“修己”更重要,但是要安人的第一步一定要先修己。

这个概念是不是很熟悉?《论语》多次出现过相同理念、不同说法的句子。总结起来,就是儒家的“亲亲为大”原则。

所以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更加清晰地体现了我们开头所说《论语》的逻辑主线。

孔子的意思即是说,道德修养绝不仅是对一部分人的要求,与孔子所主张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脉相承。

鲍鹏山是资深的孔子研究者,他指出:“孔子非常推崇道德、非常坚持道德,但他不会在道德问题上走向极端。”

孔子不是一个极端的道德主义者,不是一个道德的原教旨主义者。一个走极端的人是很可怕的人,一个走极端的民族是很可怕的民族,一种走极端的文化是令人恐怖的文化。

孔子中庸的道德观念,不仅使孔子显得非常可爱,而且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讲,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正是孔子的这一特点,使得我们民族的性格是中庸的、温和的、宽松的。

徐梵澄指出:“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

钱穆先生曾云中国读书人应负起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论语》中经典的思想、智慧、价值观、举重若轻的表述方式,都做到了严谨、深入,站得住脚、经得起质疑和批评。

越来越多的国学研究者认同这一观念:国学即是人学,人生才是最大的学问。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要借助部分研究者再传播于更多接受者,从而文以化人、惠及大众,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为重要,《论语全集》推荐给大家。

我推荐你读一读。在原著基础上,更易于现代人理解,里面注释很详细,解释也通俗易懂,相对于原著来说,理解更轻松,学起来会更快!

点击下方商品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出土文物2023-10-18 19:14出土文物[湖南省网友]203.28.88.201
    《论语》中的逻辑主线虽然清晰,但能够深刻悟到其中道理的人确实不多。
    顶5踩0
相关阅读
国学感悟:论语应用之道6:实践 挚友和自知(原创)

国学感悟:论语应用之道6:实践 挚友和自知(原创)

2、事业、生意、职场兴旺发展的三种方法和心态

2014-01-29

正本清源话论语学而.07章 这是贤贤易色最靠谱的解释 没有之一

正本清源话论语学而.07章 这是贤贤易色最靠谱的解释 没有之一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望文生义的毛病自古有之。今人不但继承之,

2010-02-27

《论语》新读:孔子在这两个字上 从来不谦虚 贯穿他的一生

《论语》新读:孔子在这两个字上 从来不谦虚 贯穿他的一生

究竟是什么方面,使得孔子不会保持自我谦虚,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2023-09-15

《论语》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焉得仁 都解错了

《论语》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焉得仁 都解错了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令尹子文,是个传奇人物。生于公元前708公元前765年,

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