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抓到人吗?罪犯画像只是其次 关键的是这句话

时间:2023-06-28 06:04:01

相关推荐

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抓到人吗?罪犯画像只是其次 关键的是这句话

楚以追胥,使人为之图像,揭于天下,并悬赏格购。——《国语·楚语》

通缉令是历朝历代,甚至到了现代也依然存在的司法抓捕工具,因为罪犯一直都存在,并且很多罪犯都很擅长隐藏自己,所以就让历来的法律执行者很是头疼,所以通缉令是非常有利于抓捕罪犯的东西。

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公元前522年,是在楚平王年间,由于连年的战火,使得国家“外交诸侯,将入为乱。”

国家动荡,伍子胥也卷入在了这其中,楚平王下令对伍子胥进行追杀,并且派人画了画像,还公布了价值不菲的赏金,使得当时许多的人都动了心,并且纷纷争先恐后地进行搜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通缉令,也开创了法律实施的新章程,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通缉令的前身,并且也一直延续至今。

一、金子牌通缉岳飞,汉灵帝缉捕张俭

岳飞,字坤铸,号用礼,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名将,也是南宋皇帝非常信任的领军将帅。

据《岳武穆遗文》记载:“宋绍兴三年,岳飞因为剿匪有功,受到了宋高宗的高度称赞,并且剿灭李成,张用等贼寇头目,使得百姓呼声极高。”在后来的大大小小战役中,“岳家军”的实力和数量不断提高,使得皇帝开始顾忌。

绍兴九年,在金军的不断威逼利诱下,秦桧说服高宗向金议和,并且,那次议和连带的是南宋朝廷向金称臣,并且还要定期朝贡。这样的耻辱协议让岳飞十分的愤怒不满。高宗周围的人就教唆高宗说岳飞图谋不轨。

据《宋会要》记载:宋高宗便让礼部草拟了“十二面金子牌”,“奉圣旨,已将金字牌一面付四川宣抚使王炎,附发边防文字。其四川安抚制置使司见存留金字牌二面。”

并在牌中还附带了岳飞的画像,为的就是让大家都能认出岳飞,将其捉拿回京。

这是对岳飞的彻底通缉,也是秦桧等人的目的所在,用金牌作为通缉令,命令岳飞班师回都,其中又带有画像和赏金。

倘若岳飞不从,也一样会有人忍不住诱惑将岳飞抓回,可见朝廷的通缉手段十分厉害,利用人性的弱点,基本不会失手。

在东汉年间同样也存在许多的通缉令,在汉桓帝时期,地方有许多的贪官和滥用职权的官员危害百姓,张俭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上奏:“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建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侯览等人诬陷张俭,让张俭背负上了杀头之罪,张俭随即逃出。

但是建宁帝立即就颁布了通缉令,据《后汉书.党锢传》记载:“张俭困迫遁走,望门投止,百姓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可见要收留一个通缉犯就要做好家破人亡的准备。因为在古代私藏罪犯和罪犯同罪。

并且在全国迅速传开的带着画像和赏金以及性别年龄籍贯等信息的通缉令立刻就传播开来,古代许多人为了金钱,“大义灭亲”的事情经常发生。

所以只要有了那些赏金以及身份信息是十分容易抓住逃犯的,更何况大多数的赏金还不少!

直到公元184年,东汉年间的“党锢事件”结束了,张俭才得以回家。这就是古代的通缉令,只要想要抓你,赏金够高,信息够详细,几率就非常的高。

二、古代信息制度健全,人口流动少、、

在古代由于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问题,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所以想要千里迢迢的逃亡还是非常困难的,并且由于古代的个人信息制度比较健全,人口流动的幅度较小,通缉令的效果非常明显!

据《幼学琼林》记载:“何滑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这里将一个户籍的一个大家庭全部包括进去了。

也就是所谓的九族,九世。每个人的个人姓名、住址、土地等等信息都会记录在册,有一人违法就会受到牵连。

古代的律法严苛,普通人犯法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那些上了通缉令的人基本都是恶行满满的凶徒,百姓都会想要除去,再加上对于通缉令的严格审核和详细的信息公布,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所通缉的人。

在古代的地方城镇,每户人的信息登记都会精确到个人,再上报到中央户部进行统一整理和排版,基本人口信息都非常明确。

据《唐书》记载:“三年一造户籍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这也证明了古代健全的信息制度。

并且古代由于城镇化管理和交通的制约,使得大部分人口都不会离出生地太远,所以进出城市都需要有专门的“出入证”,被通缉的逃犯自然是没有,所以也就无法离开或者逃亡到其他城镇。

那么逃犯也就只能到一些偏远的地区流亡,但是执法官员不会遗漏这些地方,通缉令早已发放到各处,到了偏远地区也会被认出。那些穷苦的人看着如此之高的赏金,心动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逃犯到了那些地方无疑是自投罗网。《续资治通鉴》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这五万赏金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挣不了的数目,他们肯定会竭尽全力的抓捕!

所以对于通缉令上面的画像不算是通缉令的重点,因为有些人长相很相似,倘若只凭借画像来抓人,很容易抓错。

这其中的身份信息和赏金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厉害的地方,利用百姓这无数的眼睛和财富的诱惑来进行通缉抓捕,是朝廷的精妙之处。

三、地方制度化,地方治理的统一性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想跨城进行通缉抓捕无疑是大海捞针,所以很多官员都会将局势控制在城中,也就是封城。

在《西游记》中就有为了困住唐僧师徒等人而关闭城门的例子。所以官府也是聪明的,关上城门,慢慢找,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

更何况交通的不发达,使得逃犯无法在短时间内逃亡远方,虽然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即使你有幸出了城门,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逃亡别处,因为朝廷的眼睛遍布全国。

在古代县衙中还有一个职务是“巡抚”,这些人平常没事做的时候就会挨家挨户地查看和巡逻,就像现在的“城管”一样,不过可以出入别人家的房屋,这样罪犯还怎么逃脱呢!

所以说通缉令上的画像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要写上信息和赏金,再加上一些对应的措施,逃犯很难逃脱。

结语

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古代,通缉令几乎都会有对应的悬赏金额,也会有着详细的被通缉者的信息,为的就是百姓的安全以及尽早的抓捕到罪犯。不仅是对于自己的职业负责,也是对于老百姓的负责。

古代井然有序的信息户籍制度以及不菲的赏金使得一张薄薄的通缉令变得价值不菲,让逃犯永远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这是制度的优势,也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百姓想要安静安全的生活,罪犯被绳之以法是最好的结局,不然那些受苦受累的人民就会担惊受怕。

所以说上了通缉令虽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画像也不一定完全相符,但是后面的身份信息以及赏金会使得抓捕逃犯的人数量激增,也会让抓捕工作变得轻松很多,也就不怕逃犯逃跑了!

引用文献:《国语·楚语》;《史记.伍子胥列传》;《岳武穆遗文》;《宋会要》;《后汉书.党锢传》;《幼学琼林》;《唐书》;《续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梦回南诏2023-12-10 06:25梦回南诏[西藏网友]203.8.192.35
    @乐不起来罪犯画像或许只是参考,但通缉令中的文字描述才是最关键的,能够让人们警惕和协助抓捕。
    顶18踩0
  2. 乐不起来2023-09-18 18:14乐不起来[重庆市网友]210.185.220.47
    古代的通缉令可能不像现代那样高科技,但它们确实在当时发挥了作用,让人不敢有所放松。
    顶12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