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海南最小众濒危语付马话 风语者传奇

时间:2023-06-22 05:20:02

相关推荐

海南最小众濒危语付马话 风语者传奇

东方市四更镇付马村。海南日报记者 肖开刚 摄

付马村民居。海南日报记者 肖开刚 摄

付马村村民在村里聊天。

刘新中(右一)在东方市进行付马话方言调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在海南西部的东方市四更镇,有一个叫付马村的地方。这个有近500户、2000多人的村庄,村道宽敞整洁,处处鲜花绽放,绘就了一幅现代美丽乡村画卷。

付马村当地人交流使用的付马话,外界大多无法听懂。岁月更迭,付马村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早已与其他地区交融同化,唯独话语仍然自成体系。付马话是海南使用人口最少、最小众的濒危方言,这一根植于村民生命中的文化密码在濒危中传承。

付马话的前世今生

东方市方言之多、口音之异堪称南腔北调。海南话、黎话、苗话、哥隆话、军话、儋州话、付马话等方言泾渭分明。各种方言各成体系,又会相互借鉴影响。

第一次听说付马话的人,容易误为“驸马”,其实“付马”与帝婿驸马没有什么关系。付马话的名称源自付马村,付马村的人自己唤做“俺村话”,对外就叫“付马话”。付马话是付马村人独特的文化印记。

付马村的村名由“英德”而来,“英德”是早期讲哥隆话的人对老付马村称呼的音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编撰的《昌化县志》中有“附马村”的记载。“附马”原义是“以马代步”,“付马”由“附马”演变而来。

据说,自宋代以来,昌化江流域为屯兵驻地,军人在当时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拥有军籍和地方籍,战时披盔戴甲,平时弃甲归田,战马也随之变成代步工具。附马村毗邻屯兵驻地,村民多屯军养马,“附马村”也由此得名。该村原先在今四更镇英显村西边,由于靠近海边,经常有海盗侵扰,故而于100年前迁徙至目前所在地。

创世神话常见,却鲜有创“话”神话。与多数方言不同,付马话还有一个关于方言的传说。相传,讲付马话的人是最晚到达昌化江南岸的,到达时所有的话都已被天神分配完毕。天神灵机一动,用已经分配给各个族群的话,每种选一些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方言,这就是“付马话”。或许这个传说多少有些穿凿附会,但也透露出付马话中具有的混合型方言的特点。

“付马话从族谱和语言特征来说,都源于江西赣语区。付马话的使用者之一——文氏后代,当地人说是南宋灭亡后隐居到昌化江南岸的文天祥的后代。”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新中在付马村调查时发现,付马村共有12个姓氏,依次为文、吉、符、高、郭、王、刘、蒙、张、赵、许、卢。

付马村村民蒙业明是付马话的方言发音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来自北京的语言研究专家欧阳觉亚过来研究付马话,请他去招待所录制了好几天的付马话,并用国际音标给付马话标音备注。

蒙业明说,随着时代发展,付马话也在发展。比如电扇等很多新事物,在祖传下来的付马话中没有相关表述,他们就学习了海南话的相关读音,杂糅进去,成为新的付马话词汇。

村中多为多语人

一直都在村里工作生活的蒙业明除了能流利说出母语付马话,对于海南话、广州话、儋州话、哥隆话等方言也能信手拈来。同村多数村民大都是懂得三种或三种以上方言的多语人(能够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语言的人)。

蒙业明把这种语言的天赋,归功于村里所讲的付马话。这种独树一帜的方言,似乎存在一种神秘的语言密码。蒙业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不少孩子在外语学习上也成绩突出,具有优秀的语言天赋。”

正因为付马话独一无二,外人难以习得,也让付马村人机缘巧合下成为“风语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接受采访时,蒙业明的弟弟拿出家中保存的一只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军用布靴,为海南日报记者讲起了“风语者”的故事。当时,汉奸带着一支日军小分队来到付马村抓壮丁,村民一边用汉奸听得懂的话与之沟通,引诱日军从泥沼地经过,一边又用汉奸听不懂的付马话,巧妙安排村民做好配合,让骑着高头大马的日军指挥官陷入泥地里。其中一只布靴掉在泥里没被捡走留在村里,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刘新中最早看到关于付马话的介绍,是在一本外国人编的中国族群情况的英文书中,当时一张付马村人的照片引起他的注意。“照片里,一个男性戴着像蒙古族一样的帽子,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海南地处热带,怎么会戴这样的帽子呢?”学术研究方向为方言学和语音学的他,开始了自己与付马话的难解之缘。

从2000年开始,刘新中便时常前往付马村进行方言调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为“语保工程”)海南项目启动后,付马话2016年被列为濒危方言项目。作为付马话发音人,付马小学退休教师吉呈明和前任村支书蒙业文,为刘新中提供了系统的语料素材。

“在本次‘语保工程’海南项目的调查中,我们摸清了付马话的语言面貌,对付马话的方言性质做了清楚描写。”刘新中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刘新中表示,调查显示,在声调方面,付马话声调有文白两种系统,在平常说话时用的发音就叫“白读”,读书面文字时的发音就叫“文读”。付马话有6个声调,白读层的声调相对整齐,声调格局与赣方言、客家方言基本一致。从声调的演变情况来看,付马话与客赣方言的关系比较密切。

综合多年的研究,刘新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付马话是一种以古客赣方言为底层的非官话混合型方言。它的语言成分既保留了客赣方言的因素,也吸收了大量村话和海南闽语的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汉语方言。

传承中的濒危语

在全球目前已知的大约6700种语言中,其中有约40%成为濒危语言。刘新中表示,根据民族语(Ethnologue)的界定,濒危方言主要从该语言的使用人口和使用功能两方面来判断,并根据生存状态分为不同的级别。依据不同的情况,濒危语言的设立有以下几个参考的判断标准:(1)使用人口不足一千,该语言只是压缩在本村等极小的范围之内;(2)这种语言只用于本村人面对面交流,不能进入媒体、教育等公众语言使用的领域;(3)该语言的代际传承越来越弱;(4)该语言的使用者全部都是双语人。

付马话是海南使用人口最少、最小众的濒危方言。近日,76岁的付马村村民吉保堂,带着孙子在村里的凉亭中休息。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交流主要还是靠付马话,村里的小孩也都基本会说。

目前,从付马话的使用情况来看,村中的老年、中年、青年多会讲付马话,在外地生活的幼儿则不太会讲。哥隆话和付马话一样,是村里各个年龄段都能使用的语言。四五十岁以下的付马村人,几乎都会讲普通话。村里每个人都是多语人,这也为付马话轻松吸收、接纳周边语言的成分提供了方便。

“保护付马语等濒危语言的最好办法是活化,这也是所有资源受限语言、方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刘新中表示,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作为交际工具。如果一种语言能够保持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它就能传承下去。使用濒危语言的人们往往是多语并用,常常有被强势语言挤压和替代的情况。因此,一种濒危语言的存留,首要考验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各种生活、生产活动中“保持使用”。

除此之外,付马话等濒危小众方言的活化、复制工作,还需要语言学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保留第一手口语材料,存留更多语言样本,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系统的口语语料采集和语音合成,在此基础上完成语音识别。(记者 王迎春 肖开刚)

【来源:海南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若水安然2023-12-09 00:16若水安然[内蒙古网友]203.208.37.23
    风语者传奇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故事,期待能够了解更多相关的传奇故事!
    顶0踩0
  2. 太阳公公2023-09-15 02:48太阳公公[广西网友]103.56.142.120
    这么珍贵的语付马话,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顶9踩0
相关阅读
芦苇湖边的风景句子 微风徐徐 吹到你胸膛

芦苇湖边的风景句子 微风徐徐 吹到你胸膛

Yellow leaves you chase me like snow falling down from the trees, the river reeds gently swaying, sorghum red, rice ripe 现在我比芦苇还高

2023-01-17

帅气酷炸的句子:简短精辟 每句话都让人无话可说!

帅气酷炸的句子:简短精辟 每句话都让人无话可说!

2、如果你自己不强大,那些社交其实没有什么用,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2023-01-03

发圈秒赞的句子 “元气满满”的干净短句 让人看了彻夜难眠

发圈秒赞的句子 “元气满满”的干净短句 让人看了彻夜难眠

For example, loving someone is full of variables, so I step back and watch it silently until I see the sincere feelings 文字、短信、电话、在线信息

2023-06-27

低调霸气的古风句子 精辟噎人 个性洒脱

低调霸气的古风句子 精辟噎人 个性洒脱

Misty rain red dust, string broken mountain, water bosom friend,but the soul flow 几人愿,难回还,擦掌须臾停搁肩

2022-11-26

女生坚强到心疼的句子 坚强的女生必备的文案!

女生坚强到心疼的句子 坚强的女生必备的文案!

要分清是不甘,是遗憾,是愧疚,还是真的还爱着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