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馆长说文物之七】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时间:2023-06-16 06:16:01

相关推荐

【馆长说文物之七】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文/图 李周明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料定了汉家业终归一统。

——京剧《空城计》诸葛亮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歌曲《嗑儿》金久哲

1.说说七

不知不觉,“馆长说文物”已经到了第7期。我尤其喜欢7,7真是个好数字。你看,世界陆域板块是7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生活中常说的“五颜六色”的颜色其实是7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天空中下雨后的彩虹就是依次排列的这7种色彩。在中国,关于7的说法就太多了:比如人的感情有“七情”,说七情六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郎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等等。再说,一个星期正好是7天,圣经上说:上帝经过7天来创造天地万物,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第三天创造了海、地和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创造了海和空中的生物,第六天创造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第七天用来休息,人们常用来做礼拜,纪念创造一切的神和安放自己的灵魂。不光基督教,伊斯兰教中有七层天的说法,佛教中有叫“打七”的修行方式。还有,佛教的“7”也是神圣、神秘、不可解的数字。有七伤、七报、七佛、七宝、七方便、七觉等,佛塔称为七级浮屠……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有,7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以及贪欲),还有夫妻间有7年之痒,等等。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本文的主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注:今年春节期间,国家提倡就地过年,兰州市博物馆响应号召,开展博物馆之夜等活动,通过讲课、参观、服饰、茶道等活动元素,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其中就有我馆叶削坚老师讲授《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一课,此文也有他的一份见解和贡献。)

2.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

1987年兰州市博物馆维修白衣寺塔时在塔刹清理出了一批文物,其中有多本纸本经卷,虽然虫蛀、磨损较为严重,但还是整理出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共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卷,每卷呈长方形折叠式存放。单个卷本长33.8 ㎝、 宽12㎝。初步研究确定,这些经卷为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印制。其中,首卷第一页印有线描“如来说法图”,场面宏大壮观。序末题印“大明万历壬子秋七月望日,肃王命工梓行。印造一藏计五千四十八部,每部八卷”。据此可进行推算,这一时期的明肃王是肃宪王朱绅尧,其道号为“望岐道人”,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封,万历四十六年薨(1618年)。其子朱识鋐为末代肃王,道号为“太华道人”。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朝自嘉靖皇帝始多信奉道教,各地藩王纷纷效仿,明肃王亦是。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此之前,肃王道号多发现于石刻,这是首次发现的文本。目前,这套经卷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收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强调一下,《华严经》为佛教经典之一,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叫《杂华经》,是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现今流传版本《华严经》的翻译者为实叉难陀,他是于阗(今新疆和田)人。相传唐代武周时,武则天派人去于阗寻求《华严经》全本,实叉难陀得此因缘应邀于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到达洛阳,依据梵本重译《华严经》, 历经四年完成。武则天对此经极为重视,并亲制了佛经的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谓“大方广”,“大”代表真心之体,“方”代表真心之相,“广”代表真心之用。学习经典,如法修持,就可以恢复真心的体、相、用。学佛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华严”,就是讲因位,指佛在因位之中修菩萨行,即六度万行之因花。“华”就是莲花, 形容其大智慧,品德之高,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菩萨行,就是莲花行,具足大悲大智。

经研究认为,《华严经》在印度只是以分散的经典之形式存在,并没有集结成完整的经卷。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间,华严系的经典从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传播。最后在中国西域地区合成大本的《华严经》。唐朝时,对《华严经》的传播和研究空前地兴盛起来。从杜顺和尚开始,“华严宗”开始倡导;而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将其发扬光大,集“华严宗”之大成。从此,“华严宗”成为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绵延至今。

《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中,“三昧”是佛教用语,来自于梵文Samādhi,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佛家讲“忏悔三昧”,就是说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伤害过的(因缘)众生,及所招感的诸多不顺和苦难,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都愿意接受(业果法则),并惭愧的忏悔,希望众生解脱,分享功德。

由此说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这部从兰州市博物馆院内白衣寺塔出土的经卷,其内容主要是以念诵《华严经》超度众生而举办法会的仪轨——即礼法、规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程序和方法。该经卷现已难觅,十分珍贵。经卷中印有要求齐声念诵的《华严经》经文、以及如何作观布置法场的方式、还有恭请光临法会的十方佛、菩萨、天龙八部及各方鬼神。文中常出现的“我弟子某甲”就是恭请高僧大师们举办法会的人,人数不限,法师祷告时即直呼其名,以彰显参与者的功德,消除冤孽,普度一切众生。如“我弟子某甲等至心劝请”、“我弟子某甲等至心随喜”、“我弟子某甲等至心回向”、“我弟子某甲等至心发愿”等等。法会按《大方广佛华严经》分为十会:摩竭提国菩提场第一会、普光明殿第二会、利天宫第三会、夜摩天宫第四会、兜率陀天宫第五会、他化自在天宫第六会、色究竟天宫第七会、普光明殿第八会、普光明殿第九会、逝多林给孤独园第十会。每会均念诵相应的经文。第十会并为堕于畜生道、地狱道的众生超度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而言,《华严经》与《法华经》、《楞严经》以及《般若经》等同为大乘佛教著名经典著作,其中《华严经》颇受推崇。据说《华严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菩萨宣讲法界情况的佛经,就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是讲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境界;第二是阐明了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果位,需要圆满哪些心愿;第三部分以善财童子南游,一生参学修行,入普贤三昧,证入毗卢性海。现广为流传的一共有80卷,就是前面的所说为唐朝实叉难陀所翻译版本,这部佛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有学者认为它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义理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宏,妙喻纷呈。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精彩纷呈的句子,不少来自《华严经》,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心常寂静,知足少事。”、“立志如大山,积德若深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等。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其他

从学习中发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具体如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由此自然引申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另外,很少有人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后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我的理解,是这两句应该合起来,意思就是:往往在生命历程和行进中,我们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幻而容易迷失自我,难寻初心、不得始终。但同时,在刚开始时,方向很容易确定,初心非常明确,可能否坚持下去,守住始终同样十分重要。这或许也是经卷带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 兰州文旅

原标题:《【馆长说文物之七】 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三昧忏法卷》说开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也深刻2024-01-10 22:20也深刻[澳门网友]202.4.254.133
    看到这些古籍,真的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勤奋。
    顶0踩0
  2. 健乳康女性乳腺咨询2023-11-02 08:58健乳康女性乳腺咨询[四川省网友]124.108.8.231
    文物传承千年,其中蕴藏的智慧令人敬佩。
    顶32踩0
  3. 今夕何夕何谓我求2023-08-24 19:37今夕何夕何谓我求[甘肃省网友]210.5.15.198
    这篇内容太深奥了,需要花时间仔细品味才能理解。
    顶9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