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满清枭将胜保事迹 奏折里常用这三句话 是其最终灭亡的根源所在

时间:2023-06-11 06:01:01

满清枭将胜保事迹 奏折里常用这三句话 是其最终灭亡的根源所在

胜保,字克斋,满洲镶蓝旗人,是活跃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政坛上的一名枭将。

青少年时期的胜保,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参加科举考试,仅中了一个乙榜,在国子监助教这个岗位上工作过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他想要的生活是那种裘马轻狂、挥金如土的日子。

咸丰年间,正值清朝的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胜保也因缘际会脱离了他厌倦的文官岗位,跑到扬州江北大营襄助钦差大臣琦善练兵,对付洪秀全的太平军。后来因为表现好,又被封为钦差大臣,负责节制调度各路讨伐太平天国的清军。

享有了专阃大权之后,胜保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与标杆,那就是本朝雍正年间,权势显赫一时无比的大将军年羹尧。从此,他做上了一个美妙无比的"追星梦",当然,彼时他不会想到,等黄粱熟了的时候,他的结局竟然和年羹尧是一样一样的。

年羹尧心里做着个“皇帝梦”,他的饮食起居处处模仿皇帝。胜保也是有样学样。

比如历代的皇帝,在用膳的时候,有可能会尝着某道菜非常可口,此时,为了表示对某个臣子的恩宠,就会立即吩咐人把这道菜也赐给这个大臣一份儿,美其名曰“赐食”。胜保每次吃饭的时候,也都是山珍海味好几十个菜,而且每次必会从中挑出那么一两道比较好的菜,派人赏给自己亲信的机要秘书(文案)。

按照清朝官场的惯例,钦差大臣给地方督抚下的公文是用墨笔写的“咨文",而胜保却别出心裁,使用朱笔手谕给河南、陕西两省的巡抚下达命令文件。他这种做法不免被几个精明的幕僚看出不妥,便向他劝谏,然而胜保却非常不以为然的说道:"你们懂得什么?如今的钦差就相当于当年的大将军,使用朱笔有何不妥?” 这显然是在模仿皇帝的朱批上谕了。

胜保的这些行为,让我想起前些年在网络上被曝光的某大学校长,新生军训阅兵式,站在敞篷车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处处都在模仿最高领袖,都是入戏太深的缘故吧。

除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这些妄自尊大和僭越礼制外,胜保与年羹尧最像的还当属他的嗜杀与冷血。

有一年的一天,在他的同州大军行辕中,胜保与一位贴身机要秘书说道:“今天我中午我吃的那道韭黄非常不错,晚饭的时候,你过来,我再与你一同品尝”。可是到了晚上上菜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韭黄,一问厨师,原来剩下的那些韭黄被当作垃圾丢在临潼了。胜保顿时大怒,当着机要秘书的面儿,手刃了这位可怜无辜的厨师。并下令给其他厨师,如果明天早上吃不到那个韭黄,你们就别想活命了。吓得其他厨师赶紧连夜骑马往返飞奔二百余里,去潼关取回韭黄。

为了继续自己挥金如土的奢华日子,胜保干的最缺德的一件事儿还有克扣当兵的军饷与抚恤金。有一年,胜保部将雷正绾的军队遭遇太平军伏击,死伤遍地,雷正绾哭着求见胜保,让他给阵亡和受伤将士发放抚恤金,可胜保对此却无动于衷。过了不一会儿,受伤的将士们成群结队来到胜保的辕门外,痛苦的彻夜呻吟,这种情形连许多幕僚都看不下去了,感叹惨不忍睹,然而胜保却依旧视若罔闻。

除了对待士兵冷血无情,对待朝廷命官,也是视若仆隶。在陕西的时候,有一次副都统高福出言顶撞胜保,胜保大怒,叫人把他拉下去乱棍伺候,高福大呼:“我堂堂朝廷二品大员,你敢打我?",胜保冷笑道:“别说打你了,我是钦差大臣,按照军法都能斩了你”。还有一个叫德楞额的副都统,胜保只因为看他长得不顺眼,便上奏参劾,把他降为了参领。

虽然在前线吃着皇粮,飞扬跋扈,然而胜保的军事进展的却并不顺利,因为他遇到的劲敌是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后来,陈玉成在安庆被曾国荃大败,走投无路之余逃到了苗沛霖那里。苗沛霖何许人也?也是一个首鼠两端的投机分子,他的第一重身份是大清朝的布政使,然而他又暗通洪秀全,被洪秀全封为秦王。虽然苗沛霖性格阴鸷彪悍,然而却唯独佩服胜保,是胜保的铁杆粉丝,史载他对胜保“执弟子礼甚恭”。在陈玉成仓皇投奔自己时,苗沛霖二话不说,把他五花大绑,献给了胜保。

得到陈玉成后的胜保,喜出望外,除了兴奋除掉心腹大患之外,他还看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出尽风头、风光无限的机会,于是他立即上表朝廷,请求朝廷搞一个盛大的献俘仪式,自己亲自押送陈玉成等一干人犯进行献俘。然而,等待他的批示却是:“献俘仪式没必要搞了,直接把陈玉成等全部就地正法就行”。

被泼了一头凉水的胜保却并没有完全清醒,他也没有完全按照朝廷的旨意去执行,因为他收编了陈玉成那位美艳绝伦的遗孀做为了自己的姨太太,并且对她宠之专房。

当然,在军事上胜保并不是完全无能的。他平生最得意的功业便是在咸丰十年八里桥那次战役。那一年,英法联军长驱直入,逼近京师,曾格林沁与之交战不利,大沽失守,朝野震骇。可是就在英法联军高歌猛进到达距离北通州约八里的八里桥时,他们却遭到了胜保的率军袭击。在这场战斗中,胜保表现出了无比的勇猛,即便是自己的战马被击伤后,他仍然换了一匹马继续坚持战斗。

胜保的胜利,鼓舞了朝廷的士气。在胜保带着战伤去觐见咸丰皇帝的时候,咸丰帝非常感动,嘉奖他说道:“爱卿真是忠勇性成,赤心报国之人”。君臣如此相得,胜保感激涕零,却谁也不曾想到,正是咸丰皇帝对他嘉奖的这句话,最终害死了胜保。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行宫。年仅六岁的同治帝登基,辛酉政变之后,朝廷实权掌握在同治生母慈禧太后手中。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譬如历史上的名将吴起、乐毅都是先王在位的时候受重用,新王登基却遭遇放逐。胜保读书不多,未必知道这些,但是他却知道,此时主少国疑,掌权者又是一个妇人,投杼之惑、掣肘这些事儿恐怕是在所难免的吧。

为了预防这些可怕的事情到来,胜保在给皇帝(其实是太后)的奏疏中,动辄就写进这三句话:

先帝曾奖臣以"忠勇性成,赤心报国"古语有云:阃以外将军制之,非朝廷所能遥制汉朝周亚夫壁细柳营,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胜保原以为用这些话,能提高自己在西太后心中的分量,却不想这些话却句句让慈禧感到如芒在背,什么"非朝廷所能遥制",是想搞个独立王国吗?什么“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年羹尧不就是因为雍正叫将士们脱掉铠甲没一个听话的,年羹尧一声令下却都齐刷刷脱掉了,才遭到猜忌的吗?

慈禧虽然只是一个女人,在沉猜刻薄、杀伐决断方面却不输任何男子,此时的胜保在她心中应该已经是土埋到脖子上了。而且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因为胜保平日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都是一个个的不定时炸弹,既然已经出现了”缝隙“,这些炸弹也就开始炸开了。

于是各省督抚、朝廷御史、六部衙门弹劾胜保的奏章雪片般地飞到慈禧的龙案上,有弹劾他冒功侵饷、贪财好色的,有弹劾他按兵不动、养寇自重的、有弹劾他渔色害民、治军漫无纪律的,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弹劾他最为刻薄也最为致命的是河南巡抚严树森的奏疏:“观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见……,捻匪乃疥癣之患,粤寇(洪秀全)不过肢体之患,唯胜保为腹心大患”。

墙倒众人推,在这些人的推力下,胜保被慈禧派人秘密逮捕,抓紧刑部大狱审讯。起初尚且桀骜不驯,可是由于他做下的坏事他多,恨他入骨、盼他死的人太多,最终在这些仇人们的努力下,胜保被一道白绫赐死在狱中。

按:胜保的事迹让我想起三国时期吴国的诸葛恪,诸葛恪年轻时很受孙权器重,然而大将陆逊却并不看好他,陆逊曾对诸葛恪说道: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后来诸葛恪果如陆逊所料,自取败亡。总之,无论是诸葛恪还是年羹尧还是胜保,都毁在了不会做人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骄子2023-10-08 06:09骄子[甘肃省网友]43.241.89.6
    满清枭将的胜保事迹令人印象深刻,但奏折里常用的这三句话却暴露了其最终灭亡的根源所在。
    顶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