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济宁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05 03:25:01

相关推荐

济宁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济宁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

材料二: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

除了散文以外,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格局,河岸的景色,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然后才进入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

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

材料三: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的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

1.材料一关于密州地域文化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地儒学兴盛,传统深沉厚重。

B.密州一带百姓以强悍勇武闻名。

C.当地很多人都很看重围猎活动。

D.词风豪放能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

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对湘西的少数民族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B.沈从文认为,湘西的古朴原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C.沈从文对湘西的热爱,使他热衷于表现湘西地域文化。

D.湘西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于它的顽强、质朴和积极。

3.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和《楚辞》的最大差异在于南北方文化不同。

B.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C.地域文化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的精神品格。

D.在今天,文学抗拒同质化要靠强调自身地域性来实现。

4.为表现湘西地域文化,沈从文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5分)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地域文化”这一概念中所包括的要素。(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单四嫂子张着眼,呆呆坐着;听得打门声音,才吃了一吓,跑出去开门。门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背了一件东西;后面站着王九妈。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但单四嫂子待他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再没有什么缺陷。昨天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个泥人,两个小木碗,两个玻璃瓶,都放在枕头旁边。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仔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事,不像会有的事,然而的确出现了。他越想越奇,又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他站起身,点上灯火,屋子越显得静。他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小说前面交代单四嫂子守寡靠纺纱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儿子宝儿,宝儿不幸患病最终死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四嫂子丧子之后,基本没有主见,听凭王九妈等人的安排;一则因为她沉浸在悲痛中,二则因为她孤苦无依。

B.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一句中的“哦”的意思是明白过来,之前单四嫂子沉浸在明天宝儿会活过来的梦里,如今见着棺材,这幻想破灭了。

C.宝儿乖巧懂事,他所说的卖馄饨挣钱给妈妈的话,曾给艰苦劳作的单四嫂子带来莫大的安慰,让她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D.宝儿出葬后的晚上,单四嫂子觉得屋子里“太静”“太大”“太空”却又想不明白原因,作者说“他是个粗笨女人”正是对她愚昧麻木的揭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两次提到“纺车静静的”立着,正与单四嫂子回忆往昔自己纺纱、宝儿吃茴香豆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宝儿的死亡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B.老拱的唱词、蓝皮阿五和老拱“七歪八斜”的形态、“笑着”的神态以及“挤着走去”的动作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思想肮脏、无聊的乡下闲汉形象。

C.结尾写单四嫂子睡着了,没有交代她是否梦到宝儿,但写到鲁镇此时“完全落在寂静里”,这意味着她还有生活的希望,用曲笔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D.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油然而生对她的同情。

8.请结合乡邻帮单四嫂子办丧事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中反映的鲁镇众人面对贫弱者的心态。(4分)

9.小说以“明天”为题有怎样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于是继光至福州,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B.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C.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D.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机坐营,指神机营坐营官,明代军人一种官职名,明初得欧洲枪炮法,置神机营肆习之。设中军左右哨、左右掖。其左右哨的长官为神机坐营。

B.因地形制阵法,即“布阵”。中国古代作战非常讲究阵法,代有传书。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

C.馘,古代士兵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首级。在大规模战争中,如杀敌数量极多,就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称之为“馘”。

D.壕,古代战争中起到进攻或防御作用的军事工程,可指底部安放竹刺的沟壑,可指掩护士兵的壕沟,也可指护城河;文中指的是护城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戚继光少有大志。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就很洒脱,气度不凡,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B.戚继光治军有方。戚继光调赴浙江,招募地方军,组织他们学习攻击和刺杀的方法,练习使用长短兵器,将其打造成一支精锐的部队。

C.戚继光足智多谋。横屿一战,命令士兵每人拿着一束稻草,填塞壕沟,最后大破倭寇,收复了失地。

D.戚继光战功赫赫。在东南抗倭,先后多次击溃敌军,名声大振;在北方则专注防守,名声不彰。

13.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4分)

(2)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4分)

1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简要分条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第一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雨后鸣蝉之“得意”反衬诗人自己的失意;第二句转为视觉描写,诗人在眺望中微露出思乡情怀。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情状;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实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让画面富有动感,景情融合自然。

D.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

16.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⑵《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孜孜不倦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载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

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世世代代传承至今

B.凭借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传承至今

C.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

D.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这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C.坚强,纯洁,律己之严,客观公正——这些美德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D.微软“小冰”的诗集令人震惊——其中的一些诗几乎无人意识到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B.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C.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D.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21.疫情期间有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此联进行正确调整,并确定上下联。(5分)

未打乱一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已打乱一联:持妙术 临险境 白衣 悬壶济世 怀仁心 显大爱。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韩非子记载了仓颉造字时的一个思路。仓颉想给公开的"公"和自私的"私"造字。"私"字的意思有点抽象,用什么字形来表达呢?想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造字的好办法∶画一个圆圈,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就是""(厶)。在古人心中,①_。于是他在""(厶)旁加一个(禾),创造出“”(私)字,强调这是我私有的财物。"公"和"私"的意思相反,把私有财物分给大家,就是"公"的意思。于是,他在"厶"的上面_②。在古人眼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_③。因此"八"可以表示"分"的意思,把"私"用"八"不断地分开,这就是“”(公)。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莫言在一次演讲时说,从特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旧与新的斗争史。他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层面解释说,“新的目标就是生产既环保又健康的高产农作物,我们怀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说老祖母煮的鸡蛋味道,母亲蒸的馒头味道,看上去是怀旧,实际上是对新成果的不满。”他还说,人们要从旧的里面寻找新的灵感和素材,“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从旧里面找新的典型范例,我本人的小说创作更是从古老的经典里和古老的民间传说里面获得了许多灵感跟素材。”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新”与“旧”?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济宁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D项,“词风豪放能寄托人的政治怀抱”错误,答非所问,不属于题干中的“密州地域文化特点”。故选D。)

2.B(B项,“湘西的古朴原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错误,这里是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故选B。)

3.D(A项,“最大差异在于南北方文化不同”错误,原文说的是“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这里强调的是《诗经》和《楚辞》的在于南北方文化上有区别,但原文并没有说是“最大差异”。B项,“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错误,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作用,但原文并没有说是最关键的作用。C项,“地域文化决定了……”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倒数第二段“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故选D。)

4.①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量、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②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③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第一点1分,另外两点各2分。)

5.“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包括:①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②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③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养出的当地民众的精神和品格。(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1分。)

6. (3分)D(没有对她愚昧麻木的揭示)

7. (3分)C(鲁镇完全落在寂静里,并不意味着她还有生活的希望)

8. (4分)①看热闹。宝儿死后因单四嫂子的哭声而出现的众人,尤其是蓝皮阿五之类,没事的时候凑热闹,有事的时候“整天没有到”,可见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只是为了鉴赏单四嫂子的悲哀。②占便宜。他们大加搜刮单四嫂子仅有的值钱东西,所有帮忙的人都要吃饭,全不顾一个贫弱者的生死存亡。③冷漠无情。宝儿入殓时王九妈“不耐烦”“气愤愤”,以及众人吃过晚饭就回家都表明当时人情的淡薄。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 (6分)①暗示人物命运。在“夫在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礼教桎梏下,单四嫂子完全失去了生存所依附的对象,她的“明天”注定是一个悲剧。②巧妙隐喻主题。“好心”的王九妈和“乐于助人”的众邻居,这群被社会驯服的冷血动物,无法创造美好的“明天”。③引发读者思考。“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并引人思考“暗夜”是否能真正变成“明天”。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B(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1.D(“壕”文中指的是壕沟。)

12.D(D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更历南北,并著。”)

13.(1)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戚继光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注意“劾”“通番”“按问”“旋”)

(2)谭纶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加奖励和赏赐。(注意“上功”“首”“告谢”“叙赉”)

14.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15. A(“比兴手法”错,没有“比”但是有“兴”)

16.(1)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2分)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2分)

(2)章法结构:①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1分)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1分)

17. 答案:⑴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⑵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⑶《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B(前面语句“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突出强调“口头艺术”,所填句子应与“口头艺术”相衔接。C、D两项的主语是“传承至今靠的”,与前面内容衔接不当,首先排除。A项中“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强调的是传播者“游吟诗人”,与前文衔接也不得当,排除A项。故选B。)

19.A(文中句子“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A项,“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是对前面“杨利伟”的注释说明,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前后是写作者由联想回到现实,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前后话题的转换。C项,破折号前列举美德,破折号后总结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起总结上文的作用。D项,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前面“令人震惊”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故选A。)

20.D(A项,“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可以表达为“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这个过程升华”或“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升华”。B项,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此外“广 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应为“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C项,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故选D。)

21.(5分)(上下联位置正确2分,排序正确3分)

上联: 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上下联语意及结构对应,根据对联末字要求仄起平收确定上下联位置。)

22.1.①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关键词:私有、粮食)②加了个“八”(关键词:八)③都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关键词:不断、分离)(每空2分)

四、写作

23.参照2020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于是戚继光率军回福州,在平远台把功绩刻在石头上。

开始的时候,兴化城告急,当时皇帝已经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等到兴化城被攻陷,刘显的军队比较少,竖守在城下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敢攻城,需要大军集合围困它。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到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军,俞大猷率领右军,一起在平海攻击倭寇。戚继光率先进攻,其他两人着进攻,斩首二千二百,救回被掳掠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加奖励和赏赐。戚继光开始由于进攻横屿的功劳,加封为都督金事,到了这个时候,晋封为都督同知,世世代代享受千户的待遇,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戚继光交替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专注防守。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带兵的人都遵守使用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ゞ那些所謂的無語、2023-12-07 14:50ゞ那些所謂的無語、[西藏网友]124.20.100.164
    一点也不支持这种作弊行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肃处理。
    顶5踩0
  2. 红枫舞雪2023-09-05 21:07红枫舞雪[广东省网友]103.56.102.67
    这种行为真的太不道德了,考试应该是检验真实水平的。
    顶0踩0
相关阅读
脍炙人口的句子 唯美走心 说的很实在

脍炙人口的句子 唯美走心 说的很实在

在你眼里也许是负担,但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他最大的优势与保障,所以不要轻易的让人甩掉身上的负担,你可能会害死人家

2023-05-26

温暖心灵的唯美句子 独特有内涵 值得反复品读

温暖心灵的唯美句子 独特有内涵 值得反复品读

不过有时候吧,该起床时再赖会儿,该干活时偏犯懒,说了分手还犹豫,想要收心不甘心,这样的人却偏偏朋友更多

2023-05-21

充满感情复杂 五味杂陈的句子

充满感情复杂 五味杂陈的句子

张嘉译云边有个小卖部2,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多,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写我们不喜欢,讨厌,承认有缺点的事物,要比写我们喜爱的事物容易得多

2023-07-07

慢囤句:细品这10个句子 能让你静下来!

慢囤句:细品这10个句子 能让你静下来!

泛着涟漪的池子、长着青苔的石垣、树木、花朵、航迹云,这一切虽然尽收眼底,其实等于视而不见,只有在意识到其中一样事物,例如意识到在池面上游泳的水

2022-12-01

令人撕心裂肺的句子 句句深刻入骨 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

令人撕心裂肺的句子 句句深刻入骨 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

想要真正相爱,还需要在彼此打开门后,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