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背景

时间:2023-06-04 03:48:02

相关推荐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背景

中世纪欧洲的统一,得益于基督教和拉丁文的通行。而近代民族语言的诞生和成熟,又往往伴随着《圣经》的翻译。比如英文钦定本《圣经》的问世,以及差不多同时期的莎士比亚,宣告了书面英语的建立。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之于德语,也具有同样的开创之功。而当《新旧约全书》被英国人马理逊翻译成汉语之时,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已经有三千年使用的历史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数量巨大的典籍,以汗牛充栋言之不为过也。

佛经的翻译,曾经对汉语和汉文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此一时期真正对汉语革新发生深远甚至决定性影响者,乃是在华传教士的积极活动,包括大量的言语辅助活动。西方传教士提出了至少十馀种方案,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一方法深刻启示了中国学者,于是有一八九二年卢憨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门腔)》,此后十数年间,几乎每年都有国人提出字母注音的新方案。劳乃宣的“简字全谱”曾惊动朝廷,引起慈禧太后的关注。

又过了二三十年,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变法维新、开发民智而提倡白话文。

以上陈述粗略,不仅简化,而且失实。宣传维新的改良派并不尽皆提倡白话文,梁启超自创文体,后被称为“新民体”,属于文言上的改良派,杂文言白话而用之,其卓越的文采,以带情感的笔锋,抒发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非倡导白话者所可比拟。甚至可以说,没有梁启超被当时的保守派视作洪水猛兽的文章和宣传,就不会有辛亥革命的轻易成功,胡适有此说法可以为证。革命派对语言变革虽然态度保守,对文言却情有独钟,但与其后白话文领袖攻讦文言不同,他们并不排斥白话。被张舜徽称为“清代扬州学派殿军”的刘师培,善以白话解读传统,曾为《中国白话报》主稿人,章太炎于一九二一年出版《章太炎的白话文》,章太炎、黄节、刘师培在政治立场上力主排满革命,与五四一代否定传统文化、以文体革命为政治工具不同,他们致力于“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章太炎语)。木山英雄认为,“在章的宏图大略里,固有的生活样式或诸种文化(国粹)和学问(国学)的自律,是国家民族独立的基础,正因如此,它们不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手段。恐怕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零五)引俗话入诗,宣称“我手写我口”(《杂感》);裘廷梁(一八五七~一九四三)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发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陈荣衮第一个明确主张报纸应该改用白话;王照更声明自己制定的官话字母,只拼写“北人俗话”,不拼写文言。同时,他们还积极写作通俗浅显的文章。

裘廷梁那篇著名的文章,字两千馀。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白话文运动”:“二千年来海内重望,耗精敝神,穷岁月为之不知止,自今视之,仅仅足自娱,益天下盖寡,呜呼,使古之君天下者,崇白话而废文言,则吾黄人聪明才力,无他途以夺之,必且务为有用之学,何至暗没如斯矣。” 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尤望国人毋再耗时费心于读写,多学有用之学。裘廷梁的结论简而惊人:“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中国不欲智天下斯已矣,苟欲智之,而犹以文言树天下之的,则吾所云八益者,以反比例求之,其败坏天下才智之民亦已甚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兴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

以上竭力倡导白话的议论,均出之于文言,并未一味“愚”天下人,反而以文言文锐利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为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张目。陈荣衮云:“今夫文言之祸亡中国,其一端矣,中国四万万人之中,试问能文言者几何?大约能文言者不过五万人中得百人耳,以百分一之人,遂举四万九千九百分之人置于不议不论,而惟日演其文言以为美观,一国中若农、若工、若商、若妇人、若孺子,徒任其废聪塞明,哑口瞪目,遂养成不痛不痒之世界……”先说文言不能开启民智,又道会文言者是极少数,民智之未开,非文言之使然,倒是其太多的人不能文言而使然也。王照参与戊戌变法,亡命日本,潜回国后隐居天津,为普及教育,令齐氓细民“各精其业各扩其职各知其分”,发愤要造出一种统一中国语言文字的官话字母,即“合声字母”,共六十馀母,采用两拼之法。王氏字母运动,赢得多人支持,中有桐城派领袖吴汝纶,亦有北洋大臣袁世凯。黎锦熙《国语运动小史》于字母运动言之甚详,胡适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所写“导言”中亦有涉及。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有重叠交叉,但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前者的目标是国语统一,后者则是书面语的革新,不可混为一谈。最后一语,尤值得注意。写通俗浅显的文章,并不意味着以白话写文章,文言并不一定深奥,白话难道尽都浅显通俗?再者,通俗浅显是优点抑或缺点亦需因人因文因用途场合而论。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最先向霸占文坛的桐城派古文挑战,创制了“新文体”,用的虽还是文言,但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已向着白话文迈出了第一步。

梁启超的书面语既然“用的还是文言”,则以文言而能承载新的思想,传播广泛,影响至巨,不正显示了文言的能量么?白话文运动发起人胡适也承认这种影响:“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现在追想起来,有两点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说》,第二是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我们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他在那时代主张最激烈,态度最鲜明,感人的力量也最深刻。”“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几无保留的赞誉中,胡适将梁任公的影响视为个人的威力,而不是写作和文采——即文言文——的威力。

白话也好,文言亦罢,并不等于文章。文章的高下,乃看作者为谁。从实用看,人们多以为白话比文言文易做,但周作人以为相反。我们也可设问于胡适:梁氏倘若用白话,可否有此凌厉的文采、广泛的影响呢?

严复之于鲁迅的影响也是一例。《天演论》译笔的仿古文言,深奥典雅,据说凡汉代以降词语不选。我们能说当初少年周树人感动于《天演论》者,仅仅是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而与严氏文采之快感毫无关涉么?不仅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中看到端然的文言,鲁迅日后的白话杂文亦深谙此道,以文入白,挥发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文白书写的绝佳典范。出于白话文运动的立场,鲁迅讥嘲自己早岁的古文写作,然而,鲁迅明白,他的笔力与文采实乃处处受惠于文言的妙要,唯其渊深的文言教养,这才有足够的馀裕和高度。鄙视并攻击文言——是五四第一代文人的奢侈,他们奢侈得起,后人以之为真,遂成遗患。当初鲁迅一辈真诚期待于未来的新语言,而今日白话文的现状,许是五四同人未可预见的。

出于事功之念,他们乐于承认梁启超文体于辛亥革命的作用。胡适在日记中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一八九八-一九一二年),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事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这段话,胡适点出梁氏之“笔”,已是指“文采”的意思了,而这文采当然归因于文言的妙用,其力量,竟能胜于“百十孙中山”。

接着白话书报在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中白话报纸有十多种,白话教科书有五十多种,白话小说有一千五百多种。

以上“白话书报”是谁创办的呢?语焉不详,仿佛是晚清改良派提倡白话的结果,其实不然,绝大多数是外国传教士。据统计,从一八一五年到十九世纪末,洋人在华创办中文和外文报刊近二百种,占当时全国报纸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此一史料殊为重要,即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前,晚清时期流行欧化的白话,基础已定,白话文的普及,势成大局,其历史功绩与主事者,乃外国传教士。胡适一辈的“革命”相较此前的史迹,不免失色,甚或失实了。

可是直到辛亥革命(一九一一)之前,还没有人自觉地去实现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个重大的变革。

袁进在《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中发掘披露了大量晚清史料,鲜为人知——马礼逊、郭实腊等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汉语白话创作,今日读来,与通行白话一样,甚至更为自如。然而这些刊布其时的白话文章比五四白话文运动早出半个世纪,作者的结论是:“根据以上大量的事实,我们有理由说,与文言文和古白话不同的新白话,也就是后来的现代汉语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正在形成,其代表作就是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创作的作品,它们的流行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常常在下层社会。它们包括了诗歌、散文、议论文、小说等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简言之,现代汉语的文学作品是由西方传教士的中文译本最先奠定的,它们要比五四新文化运动宣扬的白话文早了半个世纪。它们在社会上自成一个发展系统,连绵不断。”“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首先是由西方传教士推动的,他们的活动是五四新文学的源头之一。”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书也列有专章“现代语言运动发生的异域资源”,副题为“西方传教士与白话文体的先声”,其对《圣经》翻译和早期白话文的关系,作了详尽的探讨。

周作人一九二零年说过这样的话,“我记得从前有人反对新文学,说这些文章并不能算新,因为都是从《马太福音》出来的;当时觉得他的话很是可笑,现在想起来反要佩服他的先觉:《马太福音》的确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我又预计他与中国新文学的前途有极大极深的关系。”作为五四文化新党,这话再明白不过了。

王治心一九四零年出版《中国基督教史纲》,不仅视《圣经》翻译为后来文学革命的先锋,且把太平天国的文告,也视作后来平民文学的先导。

语言文字乃全民使用,演变过程中有自然而然的趋势,社会环境起了变动,会影响到大家的说话和写作,这是一件天天发生而未中断的事。近代以来汉语书面语的白话趋势的确越来越明显了,有加快的倾向,却不宜夸大顺势引导者的作用,外国传教士在翻译使用中文写作时选择白话,除了考虑下层读者的易懂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会文言文太困难了。教育的普及,识字的人数增加,通文言者似应多起来,由于白话文运动的结果,却使几代人整体上自外于文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在过去教育不发达的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

从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接连出现了几件可以决定文体改革方向的大事:一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一九零五);二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帝;三是粉碎了袁世凯的称帝迷梦(一九一六),《新青年》发出提倡科学和民主、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废除科考与文言的没落,因果关系分明。文言(尤其八股)是天下读书人进身谋职的要务,一朝绝了此路,攻习文言的最大动力立刻失去了。是故文言文并非为白话文所“打倒”,毋宁是废科举而渐趋没落。曾有人模仿以上胡适评价梁启超“之笔”于辛亥革命的话,认为假如没有废除科举的釜底抽薪之举,纵有百十胡适之陈独秀,也未可导致白话革命的速成。周作人多次将白话取代文言为正宗,与推翻帝制相比拟,但他的意思显然是对文言的肯定而非否定,因文言丧失至尊地位与废除文言,纯然两件事,他认为,“五四前后,古文还坐着正统宝位的时候,我们的恶骂力攻都是对的,到了已经逊位列入齐民,如还是不承认他是华语文学的一分子,正如中华民国还说满洲一族是别国人,承认那以前住在紫禁城里的是他们的皇上,这未免有点错误了。”白话文运动是拉丁化文字运动的先导,或说拉丁化中国文字是白话文运动的必然趋势,就此而言,废除文言乃是废除汉字的第一步,唯有循此思路,才可理解白话文运动之于文言文,何以发生如此极端的态度。上论作者在论述文白演替的语境中,谈论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其隐喻,即是将文言文的复兴视作一场持续了八十三天的闹剧。文言与封建制度之间,被如此暗示所绑定,已经不是认知,而是意识形态作怪了。莫说文言与旧制度不是一回事,即使封建帝制本身也有种种差别,秦始皇之前是一种,其身后又一种,唐宋的帝制,与明清的帝制亦有大不同。袁氏未能在皇帝宝座上长久,因其暴病而死,并非谁粉碎的结果,皇权和专制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力,洪宪之后几十年仍意犹未尽。

明末清初的顾、黄、王诸士,作文俱以文言,以文言传达民主的诉求和种种新思潮毫无妨碍,《明夷待访录》《原君》《日思录》等,是晚清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来源。而章太炎等国粹派鼓吹革命排满共和,文言一样在其手中成为利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首次为国人所了解,乃由严复的文言翻译,《法意》一书今译为《法的精神》,欧洲的进化论思想,经典雅的文言润饰之后,如虎添翼,成一时之显学。

《新青年》杂志是白话文运动之嚆矢,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由陈独秀于上海创办(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六期为一卷,首卷名《青年杂志》,自二卷一期更名为《新青年》)。

察《新青年》的特色,除了主张激进,便是语言的激进,这一层,直接塑造了白话文运动的品性:一种激烈、夸张而极具意图性的语言。有人将《新青年》的特征概括为“实效至上的功利主义”、“措辞激烈、不惜在论述上走极端的习气”、“绝对主义的思路”以及“以救世主自居的姿态”,认为“《新青年》同人的努力,至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方式:它是先有理论的倡导,后有创作的实践;不是后起的理论给已经存在的作品命名,而是理论先提出规范,作家再按照这些规范去创作;不是几个缪斯的狂热信徒的个人创作所造成,而是由一群轻视文学自身价值的思想启蒙者所造成。我简直想说,它是一种理智的预先设计的产物了。”

思想的解放带来文体的解放,觉醒了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民主主义的浪潮,为白话文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以上是白话文运动的典型句式和标准腔调,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会惊叹八股文生命力之强大,改头换面之后,它已成功地在白话文中得以实现,长长的句子,节奏明快、音节顿挫,读起来让人舒服,却大而化之什么也没有说。

“人民群众”以何种方式参与早期的“白话文运动”,当然语焉不详。时隔九十年,当初“群众基础”云云,不过是民粹主义的假想与神话。白话文运动的早期反对派曾认为,那场运动始终是少数激进分子对无知学生施行蛊惑,于己于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大众语运动,亦曾尖锐地批评五四白话文运动“脱离群众”,造成了所谓“新文言”。若把“运动”二字去掉,白话文字自身倒是天然具有“群众基础”的,白话文这种书面语,与文言比起来,究竟离口语近切许多。说得出,听得懂的语言,自然能够从群众中来,也容易到群众中去,但这一“群众基础”不是浪潮作用的结果,也与觉醒与否无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得白话之助,如虎添翼,在群众中迅速传播,经过二十八年的艰难曲折,成为巨大的政治力量。

2009年春于北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雨滴坠过窗前2023-10-06 04:31雨滴坠过窗前[澳门网友]103.54.215.121
    白话文运动真是推动了汉语的发展,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文字,加深对文学的欣赏。
    顶0踩0
相关阅读
对于引发争议的满分作文 《生活在树上》 你怎么看?

对于引发争议的满分作文 《生活在树上》 你怎么看?

满分作文题目为生活在树上,很多人认为这篇作文用词晦涩,硬拗名人名言,不配拿满分

2022-12-12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一个“短句” 3种变式 如何写好散文?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一个“短句” 3种变式 如何写好散文?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沈从文成名的一大绝招

2022-12-26

凝练造句和解释

凝练造句和解释

凝练níng liàn。近义词有:简短。反义词有:冗长。紧凑简练。冯牧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有时,他也会失于不够简洁和凝练。凝练参考例句:1、这篇文章

2023-08-17

通语法能避免病句 但未必能写出佳句

通语法能避免病句 但未必能写出佳句

被老师改成一个戴白帽子穿黑衣服的人从门口闪过

2023-07-27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5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2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七则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