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时间:2023-05-19

本课是一篇名人故事,主人公是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是一篇名人故事,主人公是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惩罚,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故事简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家长或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得精神。

认识生字

1、本课中要求孩子们要会认的生字中,“背、楚”是上下结构,“戒、厉”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诵、例、段、练、糊、涂、挨”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糊、涂、例、呆”等,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例、厉”,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诵、练”等。

2、多音字“背、圈”,引导孩子回忆已前学过的的知识。“背”,读作一声bei时,可以组词“背着、背包”等,读作四声bei是可以组词“背书、背心”等;“圈”读作一声quan时,可以组词“圆圈、圈子”等,读作四声juan时,可以组词“羊圈、猪圈”等。

3、容易读错的字“挨”,在课文中“挨打”一词“挨打”读二声,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加深印象。

了解人物,认识略读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读过哪些伟人故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一个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中亲手栽下小树苗;毛主席带领人们深挖水井……)

这些小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伟人身上可贵的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位伟人,他的名字是孙中山。请你读一读下面的介绍:

孙中山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想这篇和之前学过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课题前加了一个星号,它表示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和别的课文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找找不同,说说你的发现。(文前有学习提示,没有课后题和要求会写的字。)

读阅读提示和泡泡语,了解阅读要求

1、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标出本课的学习任务。(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画出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2、阅读泡泡语,了解略读方法。

粗略读文,了解大意即可;个别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略过。

由于本篇课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接触略读课文,需要在学习课文之前通过比较,阅读提示和泡泡里的语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具体要求。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出关键的词句,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生不讲书里的意思——孙中山壮着胆子问——先生讲得很详细。)

了解“私塾”

同学们,我们读书的地方叫学校,但是古时候,人们不把学校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私塾)。

孙中山小时候就是在私塾读书,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和我们现在的学校上课一样吗?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小结方法:“私塾”这样的词,我们不认识,很陌生。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摇头晃脑”写出了他们读书的样子投入,“咿咿呀呀”是他们读书的声音,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模仿他们的样子读一读。原来孙中山小时候是这样读书的,多有意思!

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1、对于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背诵”“先生从来不讲”,别的同学怎么做的?孙中山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画一画,再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孩子了解古时候私塾里的读书形式只教读背,不讲意思,不许发问,从而体会孙中山为了探求学问,勇敢无畏的精神。)

2、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得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不懂就要问,是读书求学重要的方法,上面是关于学问的名言警句,一起读读看,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以上便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不懂就要问》的课文讲解,希望对孩子们新学年的学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留言、分享、收藏,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课《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课《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 教案及练习题

...“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2023-05-19 #经典句子

三年级第3课《不懂就问》课文讲解 略读课文如何学

三年级第3课《不懂就问》课文讲解 略读课文如何学

...,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参考答案:课文写了小时候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事。2.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师适当引导: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孙中...

2023-05-19 #经典句子

反问句转陈述句 语文老师有妙招

反问句转陈述句 语文老师有妙招

...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再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第一步,将“什么”和“呢”去掉。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第二部,将问号去掉。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

2023-05-19 #经典句子

这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吧

这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吧

...好句子,收藏许久,分享给你们。希望你能喜欢~011915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相爱当时孙中山已经与卢氏成亲于是要求与卢氏离婚并迎娶宋庆龄为妻卢氏欣然接受她说:“我常识不够又不懂英语,都帮不上先生什么忙,愿先生...

2022-11-14 #经典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必考题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必考题总结

...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请你将这句话换种说法,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

2023-10-31 #经典句子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附答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附答案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六、句子解析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七、...

2023-06-03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校里上学。◇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点拨:只有理解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知道哪些地方要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

2022-12-02 #经典句子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景物描写)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心理、语言描写)3.先...

2022-12-20 #经典句子

这三句上联 各个都是千古绝句 迄今为止无人能对出完美下联!

这三句上联 各个都是千古绝句 迄今为止无人能对出完美下联!

...不相同。前中山指的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后中山指的是孙中山,前后中山最后都葬在了南京的钟山之上。纵观此联通俗易懂,语句精辟,结构严谨,而且都符合历史。这幅上联是近代南京一位高手所写,并刊登了报纸公开求下...

2023-05-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