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三分钟高考复习:现代文物象“四大情感意蕴”和“五大经典手法”

时间:2023-05-08

因为散文不安套路出牌,形散而神聚,难倒了一大片学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现代文阅读中,最难搞懂的就是散文。因为散文“不安套路出牌”,“形散而神聚”,难倒了一大片学生。

有学生认为,最近几年高考考散文的就比较少了,大多数是考小说了,所以不用担心。这种想法还是有些道理,从2017年到2021年,一共只考了2篇散文,其余都是小说。

但是,这些小说也出现了变化,也“不安套路出牌”,如果用“小说三要素”去解读,也读不懂小说了,如2020年全国卷一的海明威小说《越野滑雪》,2021年“八省联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的川端康成小说《秋雨》。

在最近一次的训练考试中,考了一篇叫做《月光白》的散文,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这是对文章“标题”和“物象”的考查,“月光白”是理解全文的重要线索。

越来越的现代文阅读题显示,“物象”是破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密码。在高考来临之际,我们给大家总结出物象的“四大情感意蕴”和“五大经典手法”,兴许你的回眸一看,就让你多考了几分!

四大情感意蕴:

物象不断地出现在散文和小说当中,那么它是如何成为破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密码的?

1.写“物”最终是为了写“人”。

很多散文会把某个物象当作题目,如果弄不懂这个物象的内涵,那么肯定就无法读懂文章的主题。但是,学生要把握一点:无论作者写什么“物象”,只要是中心物象,那么作者最后还是会通过这个“物”联系到“人”。写“物”就是为了写“人”,“物”的精神品格就是“人”的精神品格。如《白杨礼赞》,写“白杨”其实是为了写那些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2.通过“有形”的客观物象表达“无形”的观念情感。

有些文章你看它通篇写某物,似乎并没有把它当成“人”来写,即便是有“人”与它相关,但是它本身也并不具备“人”的某种精神品格。这种情况,作者很可能是通过“有形”的客观物象来表达某种“无形”的观念情感。如《窗子以外》,作者就是用“有形的窗子”来揭示“无形的窗子”,即“内心的束缚、隔膜”。

3.特殊物象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还有一些物象,在文章具有特殊的地位:要么作者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要么用反复描写的方式来体现。这类物象,它不是和“人的精神品格”相关,而是和“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如《秋雨》,文章中写到的“火团”和“秋雨”,则分别暗示了“因病夭折的女孩”和“与病魔作斗争的女孩”的命运,前者是“不断下降”,后者是“激烈壮观”。

4.中心物象寄寓着作者的““相思”。

大部分以某个物象作为题目的散文(小说除外),基本上都寄寓了作者的一种“相思之情”。作者通过回忆,写这个物象的种种特征和变迁,最终因各种原因“远离了它”,这样的文章就基本可以判断表达某种相思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写某种中心物象的时候,还会相应地提到某些人或某些事,在这些人和这些事的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如《月光白》,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记忆深刻的“月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代的回忆,里面提到了“堂哥”“父亲”,作者也寄予了某种情感,最终作者通过“月光白”表达了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五大经典手法:

作者在描写某个物象的时候,总是采用了某种手法。通过平时的教学梳理,我发现最常见的手法有五种,现在我把它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1.象征。

概念阐释: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经典例文:《白杨礼赞》。

在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是一个中心物象,作者用西北黄土高原上那些“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从而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2.对比。

概念阐释:对比手法是指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或者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是非;或者是为了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经典例文:《小狗包弟》。

在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中,“小狗”是一个特殊的物象,作者描写了“我”养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通过对比手法,写“我”在小狗包弟遭遇厄运的时候无力挽救,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保证,更何况一只小狗呢?其对比背后的意蕴十分浓烈。

3.情景交融。

概念阐释:情景交融手法是指作者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使景中含情,情外露于景。读者要读懂作者的情感,须从作者所描述景物的词语、句子之间去分析把握。

经典例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散文,在文章中,“荷塘”和“月色”都是中心物象,作者花费大量篇幅描绘了“月下荷塘”“塘上月色”,作者本来“心情颇不宁静”,但是来到荷塘之后,心情大好,于是产生闲雅之情欣赏其荷塘月色来。优美的荷塘月色饱含着作者在黑暗时代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4.以小见大。

概念阐释:以小见大手法是指作者在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物和小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作者善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小处落笔,从大处立意,抒发情感,展示主题。

经典例文:《囚绿记》。

陆蠡的《囚绿记》在现当代散文中可谓非常独特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绿色”是一个贯穿全文的特殊物象,作者通过写“择绿”“恋绿”“囚绿”“释绿”和“念绿”,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并以小见大,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绿色”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5.虚实结合。

概念阐释:虚实结合手法是指作者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事物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以此表达某种情感、思想或理念。

经典例文:《窗子以外》。

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是高考真题,在文中,“窗子”是具有特别内涵的物象。作者先是写自己通过“有形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来观看窗外的世界,总有一个“隔离感”,然后决定走出房屋,摆脱窗子,到外面的世界去实际观察和体验一下。结果,作者发现,离开了“有形的窗子”,自己还是内心还是有一种“隔离感”,一种“无形的窗子”仍然束缚着她。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一个人真正的桎梏在于“内心的束缚”。

结束语:

“物象”是解读现代文的一个突破口,当然,它并不是现代文的全部内涵。下期,我们将给大家分享《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可能考到!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预测》,欢迎关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飞鱼劝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三分钟高考复习:现代文物象“四大情感意蕴”和“五大经典手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高考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 高考激励句子 高考加油!

2020高考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 高考激励句子 高考加油!

生活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这也许是前进的路上,许多人都要走的一条路。我...

2022-10-21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提分利器 15个经典句子 连老师也惊艳!

高考作文提分利器 15个经典句子 连老师也惊艳!

1.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意为变通趋时,把握时机。适用:与时俱进,时代趋势,历史潮流,遵循历史客观规律2.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求自试表》适用:个人志向,奉献,平凡的...

2022-12-29 #经典句子

祝福高考顺利的经典祝福句子 题名金榜好儿郎 再入名校书辉煌

祝福高考顺利的经典祝福句子 题名金榜好儿郎 再入名校书辉煌

I never make excuses for failure, I just look for ways to succeed.满池荷香绕,翩翩捷报到。馨香沁心脾,满面皆喜气。合家都欢乐,亲友同庆贺。街坊竖拇指,题名今日事。不忘勤付出,再踏求学路。心远志向高,来日成英豪。If you don"t force...

2023-05-08 #经典句子

《全球高考》里的经典句子你还记得几个?

《全球高考》里的经典句子你还记得几个?

最近读了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全球高考》,作者是木苏里,我想大部分都读过,我恰恰是读的晚的那个,说实话,这本小说网上推荐很多,没读过的人建议去看看,作者语言风趣幽默,刻画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

2022-12-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