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时间:2023-01-13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课文共十九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语不凡,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温馨。接下来具体描摹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一幅浓郁的美好的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课文的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等粥”的过程(第2~1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共呈现出四个生动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八儿盼粥快点儿熬好(第2~8自然段)。第二个场景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第9~12自然段)。第三个场景是八儿猜粥熬成什么样子了(第13自然段)。第四个场景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第14-17自然段)。“喝粥”的过程(第18-19自然段),作者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一家人喝粥的情景,而是独具匠心地生动描绘了八儿一家喝粥之后的情景。一番充满诗意而又趣味横生的描写,充分激发起人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

文中所配插图为八儿被妈妈双手抱起,看到锅内熬煮着的腊八粥时,瞪大眼睛,张开嘴巴的惊喜样子,足见儿童的可爱稚态。图中灶台的正中,是那一大锅氤氲着热气的浓稠的腊八粥,颜色深褐,食材丰富,不断散发着香气。

学法指导

一、了解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泡“腊八醋”,将蒜瓣放到可密封的容器中,倒入醋后封口,泡在醋中的蒜会绿如翡翠,醋也有了蒜的辣味。待除夕吃饺子时取腊八醋食用,很受人们欢迎。

二、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可以从题目“腊八粥”入手,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在此基础上,梳理出课文的脉络:第1自然段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第2~19自然段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部分又包括“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个场景。然后再读“等粥”部分,梳理出等粥过程中“盼粥”“分粥”“看粥”“猜粥等具体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画面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明确课文“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然后读“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找出等粥过程中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从而梳理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这几幅画面中八儿内心活动的变化,体会作者怎样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同时,还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作家语言的生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1、朗读第2~8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么“盼粥”的。

2、朗读第9-12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么“分粥”的。

3、朗读第13-17日然段,体会八儿是怎么“猜粥”“看粥”的。

4、朗读第18~19自然段,简单地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四、体会第1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尝试“小练笔”

课后“小练笔”要求仿写。仿写可以放在第1自然段的学习之后,也可以放在全文的学习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想想这种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注意抓住美食的特点,表达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之情。

欢迎点击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慈母情深》:课文导学+当堂检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慈母情深》:课文导学+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1、理解慈母情深,懂得感恩回报。2、体会场景细节,学习反复手法。3、回忆感人经历,仿写作文片段。学习过程:一、词语积累。本课需要积累的词语有:挣钱 压抑 颓败 噪声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陷入 ...

2022-11-13 #经典句子

语文教学应关注文本结构

语文教学应关注文本结构

...,层次分明。其中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选取了三个典型场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特点。第5-6自然段则通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衬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小...

2023-01-13 #经典句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到他描写的场景中。阅读时,品味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什么是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指的就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

2023-09-28 #经典句子

把句子写的有味 把内容写具体 把场景写有序

把句子写的有味 把内容写具体 把场景写有序

...面朝大话、春暖花开。大家点头称赞。”为何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说的话结果却不一样呢?其实这里不仅是一个俗、一个雅的问题,而是第二个朋友把这种美景说的很详细,具体而已。对学生而言,平时习作三言两语,字...

2022-11-17 #经典句子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短兵相接的场景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短兵相接的场景

...也很有名,和其他两首诗不同的是,这首诗不是写送别的场景,也不是写行军的过程,而是直接写军情战事,反映出了军士们傲视一切的豪迈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当然,这里头同样少不了的,依然是对严酷的气候、壮丽...

2022-12-13 #经典句子

用细节说话 让场景表白 文章会更加精彩

用细节说话 让场景表白 文章会更加精彩

...方向。二、如何用细节说话?比如,我想写表达这样一个场景,我一个人回到家,家里没有其他人,感觉冷冷清清的。如果我只说了一句,“一个人回到家,顿时感觉到家里冷清多了。”这样一句话,读起来显得干干巴巴的,没...

2023-07-14 #经典句子

如何拿下高考语言扩写题?一线语文教师给你支招

如何拿下高考语言扩写题?一线语文教师给你支招

...供各位参考。一、常见题型高考扩写题常见题型有两种:场景式扩写和语境式扩写。 1. 场景式扩展。场景式扩展就是让考生根据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描写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或者是自然景观类的场景,或者是社会生活类场景...

2022-11-24 #经典句子

教育随笔: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育随笔: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说课稿

...敬意。为了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课文除了通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来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之外;还通过对谭老师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最后引用最具说服力的...

2023-12-08 #经典句子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4、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022-1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