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从《论语》里这3句话 看2000多年前孔子提倡的孝道 行得通吗?

时间:2023-01-11

一位爸爸身体患病,治疗需要10万元,为了不给家里人增添负担,选择了自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新闻。一位爸爸身体患病,治疗需要10万元,为了不给家里人增添负担,选择了自杀。

看完这条新闻,眼泪都快涌出来了。

因为,从上班后。能亲近父母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每天早出晚归,和父母都聊不上几句话。

有几次,听到他们一旁念叨哪里哪里不舒服,也满脑子都装着生活里的烦心事,没在意。

看到这个父亲,心里也开始害怕。

日子一天天过,父母越过越老,脊背越来越弯,要是哪一个地方来些不舒服,人难受不说,也有很多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每年新年、过生日愿望,也都从自己的心愿,变成了唯一的,祈祷父母身体永远健康。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论语》里,有关古代家庭观念里,孝道是什么?

01

孝为何物?忧其身体。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人叫孟武伯,即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他的谥号。

《论语》中,孟武伯向孔子求教。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认为,“父母有病,孝子总是担忧。”父母生病了,子女时时担心其病情,照顾在旁,算得上一个孝子。

有读过《弟子规》的人,一定记得这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亲生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生病躺在床上,要日夜照顾,不离开他们身边。

从现在来看,很感叹古人能做到这种境界。但是,放在2020年就不适宜了。

尝药?不需要,乱尝还容易出事;照料?没办法,工作丢了哪有钱买药生活。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在京城做官的曾国藩,常年不在家。为此,每月都必给父母写一封长长的书信,即今《曾国藩家书》。

他在信里写到:

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

换做多数人,尤其年轻人。最怕父母唠叨个不停,说来说去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但,曾国藩信里必得强调父母,要把所有身边事说得详细,方便他清楚地了解父母的情况。

难道,这不是一份孝顺吗?所以,这里的照顾,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决定。

如果没办法亲自侍奉床前,也要保证父母有人照顾;时不时的来探望,询问病情等,但凡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就是算得上孝顺。

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只要有这份心意,就会让自己做到最好。

02

孝为何物?赡养照顾

子游,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论语》记载,有一回,子游向老师求教。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而且父母的狗和马也能够得到饲养。父母、狗和马全能够养着,若不对父母心存敬畏,用什么去区别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呢?”

孔子的比喻,真是一针见血。

以前总有一个观念,只要照料父母,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算是个孝顺的子女。

倒也没想过,爱屋及乌。

在我看来,孔子的这句话,启发了我。爱父母,不单单的是爱人,而是要明白父母的喜好、爱好,一并照顾到他们的这些爱好。

前段时间,追看《奇葩说》。有一期节目的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养老,该支持还是反对?”

看到这个辩题,真纠结。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们呢会支持还是反对?

马薇薇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我们之所以要反对父母去养老院,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擅长说假话,他们说想去未必是真的想去啊!

现实里,很多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父母成了“挑食者”,好吃的都不爱吃;父母成了“取款机”,想要的都给你买。总以为把父母照顾好了,其实只是停留在身体上,而忽视了他们真实的内心需求。

他们没体力往外跑了,没时间再远行了。很多时候,活动范围只是家附近的公园、小区。能陪伴他们身前的,没有儿子女儿,没有孙子孙女,有的只是花花草草、小猫小狗。

所以,我们爱父母的同时,别忘记关怀他们内心世界,别让有家的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03

孝为何物?和颜悦色

这第三个求教者,是孔子的学生子夏。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说:“在父母前总是和颜悦色,难哪!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菜,年长者享用。这么一点点,就算是孝顺吗?”

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对父母,我想和颜悦色,但是却一直暴露情绪;对外人,我想表露情绪,但是却一直和颜悦色。

尤其,是工作上、感情上受挫,心里委屈,不愿说又没地方发泄。所以,身边的人就成为了发泄对象。

一句唠叨,或是一句责怪,都能点燃心里的炸弹,然后隔了一天、两天,又开始懊悔。

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微博说说:

“上中学时候,有一次冬天,早上快迟到了。我妈非说今天会变天,让我把棉裤穿上,我说我不冷,来不及了。

她还是唠唠叨叨不停,说“你穿上怎么了,能花多少时间啊,长这么大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啊。”

我一急脱口而出,“嫌我让你操心,那生我干嘛?”

妈妈立刻不说话了。我推着自行车就往外走,妈妈追出来,默默地往我车筐里塞了个面包。”

他说,在记忆中,和父母拌过无数的嘴,但从来没想到,小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妈妈竟然整整记了20年。

虽然无心,但也实打实的伤害到了身边人。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父母。

所以别看,有些人觉得孔子思想陈旧。但,有些不变的东西,在今天还是借鉴价值的。

就像亲情、友情、爱情,亘古不变的都是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社会的发展与维系,离不开家庭的和谐。

有通情达理的父母,自然会有孝顺的孩子,家庭又怎么会不和美。

对于孔子说的这三个孝道,你觉得在当今社会,还有理由效仿古人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从《论语》里这3句话 看2000多年前孔子提倡的孝道 行得通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统文化课堂」学好传统文化 打牢人生根基(小学版)

「传统文化课堂」学好传统文化 打牢人生根基(小学版)

...下来、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最好的东西,比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最好的东西呢?因为这里面有做人做事的根本、宇宙人生的智慧。如果没有这些,所...

2023-05-17 #经典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大部分人其实都没读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大部分人其实都没读懂

今天我们开始讲论语开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编者把这一句放在开篇的位置,是随意的吗?如果是这样,那孔子的弟子徒孙们要挨打,一点恭敬心...

2023-07-24 #经典句子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中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中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究,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读读主要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孔子言行的文本,就会发现孔子并不呆板拘泥,相反他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很是权变灵活、机智辩证,特别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实...

2023-07-18 #经典句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有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有答案)

...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2023-05-06 #经典句子

2021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高考浙江省9月联考语文试题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2023-01-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