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一门三父子 文章八大家

时间:2023-01-09

唐宋八大家中,他们三父子就占据了三席,举世瞩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历史上“一门三父子”是指宋代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三苏”,父亲苏洵和两个天才儿子:苏轼和苏辙。“唐宋八大家”中,他们三父子就占据了三席,举世瞩目。

父亲 苏洵又称之为老苏,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数度举进士、应制科,皆不第,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他的论辩文最为出色,连当时的文坛领袖人物欧阳修也称赞他“搏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大儿子苏轼诗、词、散文、书法、画无一不精,文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如海潮涌动。诗题材开阔,清新自然,词开立豪放一派,散文则行云流水,姿态横生,可谓文坛领军人物和文学界全才。

小儿子苏辙性沉静简洁,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写景状物近于精妙,兴亡寄慨,境界高旷。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如此优秀的两个儿子,作为父亲,苏洵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苏洵小时候不好读书,被家长逼着读书也读不好,他好游历,几乎游遍了四周的山山水水,结识了许多同好者。有一年他去探望做官的哥哥苏涣,看到哥哥治理地方成绩很好,颇受感动,觉得自己不该荒废大好年华,应该发奋读书,有所作为。那年他27岁,已经结婚生子,开始得确实有点晚,由于有了大量的壮游经历,看书时能够融会贯通,越读越爱,读书不再是苦事,而是快乐的事。

从自己的经历中他悟出了读书的道理,父母硬逼着孩子读书是没效果的,只有孩子自己想读爱读,才能读出乐趣。为了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他在和孩子们玩耍的兴致高涨的时候,故意躲起来津津有味地读书,等孩子们好奇地想知道父亲在读什么书的时候,他又赶紧把书收起来,显得非常神秘。

有时候他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讲到精彩处突然停下不讲了,躲进书房去看书了。时间长了,两个孩子便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父亲去看书,不识的字,不懂的地方向父亲请教。有时父亲不在,也会偷偷地去阅读父亲的藏书。

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是身体力行,呵叱一百遍不如陪伴读书一小时。苏洵潜心钻研的学问,也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时常进行讨论,用孩子能够听懂的案例来讲解书本知识的阅读理解比如指导两个儿子写对《春秋》、《论语》、《孟子》这些经典的理解和感想,并和他们进行讨论,两个儿子十几岁时,他就与他们一起探讨国家兴衰的本质原因。

父子间自主探究互享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奥妙。并且根据两个儿子不同的性格,对苏轼是要求瞻前顾后,对苏辙是鼓励他自由自在。给两个儿子起字时就把他的理念融入其中,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这种有兴趣地学习,有陪伴地教育,有讨论地提升,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在父亲的的悉心引导下,苏轼苏辙从小就开始练习写作。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苏轼十岁时,面对父亲的作文题目《夏侯太初论》,竟然写出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峰虿”这样的句子。

意思是说,一个勇敢的人,能摔碎价值连城的美玉,却可能被瓦盆的破裂声惊吓;能和猛虎搏击,却可能被野蜂毒蝎吓得惨然失色。说明人们能够过得去大风大浪,却可能在小阴沟里翻船。能写出如此有论点的警句,就能看到其中小苏轼主动读书,锐意思考的过程。

公元1056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赶考。年仅22岁的苏轼高中榜眼,名动京城,20岁的苏辙也同科进士及第,作为父亲的苏洵一时间春风得意,风头无两。苏洵运用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铺就了两个儿子的成才之路。

三、豁达是最好的人生格局

苏洵在放下功名心,一心求学问的过程中,精神自由地读书思考,写出了多篇名作如《权书》、《衡论》、《几策》。父亲的读书方法和心态,深深地影响着儿子的人生态度,读书进可以求取功名,退可以著书立说,兄弟二人都养成了豁达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积极向上,尤其是苏轼在无数的打击下没有自抱自弃,自怨自艾,而是随遇而安,达观务实。

苏东坡到湖州任知州时,按惯例向皇帝写谢恩表,结果被御史弹劾,说他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结果被抓入御史台狱受审,差点被整死,他弟弟苏辙拚着性命力争,最后兄弟两人一起被贬,从此一贬再贬,直到贬到海南岛。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的某个夜晚,东坡醉酒而归,无人应门,面对大江和扁舟,不禁思绪飘零,于是击节而歌: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豁达的心态是父亲留给儿子们的最大财富,人可以没有钱,但不可以没有志气;人可以跌入低谷,但不可以没有爬出来的勇气。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坎坷风浪,面对灾难的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

四、进退自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成功是什么?考上好大学,获得好职业,有丰厚的薪酬、响亮的名声、仰观的地位固然是成功的表现,但做最好的自己未尝不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十之八九皆不如意,但千万莫灰心;人生得意之时喜不自禁,但千万莫忘形。苏轼在人生起伏和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坛地位。逆境锻炼心智,磨砺意志,如果能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总结,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就难够进退自如,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一门三父子 文章八大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俗语:父子不同舟 酒是色媒人 父子为何不能同舟 色媒人是啥?

俗语:父子不同舟 酒是色媒人 父子为何不能同舟 色媒人是啥?

俗语: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父子为何不能同舟,色媒人是啥?如今的人们不断的被网络流行语洗脑,各种网红词汇也在人们的口中不断的流传。在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同时,小编觉得,不要忘记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俗语和老...

2023-01-09 #经典句子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七对文学父子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七对文学父子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类现象,那就是父子皆文学大师,可以说是子承父业,而且这些文学父子现象,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儿子的文学成就一般都超越了父亲的文学成就,有的还涌现出了双黄蛋,可以说是青出于...

2023-01-09 #经典句子

父子为钱反目成仇?张若昀深夜发文痛批三婚父亲 可惜你真不配

父子为钱反目成仇?张若昀深夜发文痛批三婚父亲 可惜你真不配

...这对小夫妻感情好着呢。让张若昀难过的,是他和父亲的父子情分。在12月6日的凌晨,本是大家安然就寝深睡的时间,张若昀确实寝食难安。他在其社交账号上发文表示自己一直以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在长大成家立业之后...

2023-05-20 #经典句子

《论语》|孔子这句话被现代人批判 源于古代人误解误用

《论语》|孔子这句话被现代人批判 源于古代人误解误用

...问孔子怎样才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000年后遭到的现代人的猛烈批判。孔子这句话为什么会遭到批判呢?因为后世人的误解,把这句话误一步步用,让孔子背了黑锅。0 1 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

2023-01-09 #经典句子

俗语:“父子不同席 叔侄不对饮” 是何意思?酒桌上的讲究吗

俗语:“父子不同席 叔侄不对饮” 是何意思?酒桌上的讲究吗

...是做得不对 ,那就会惹人笑话的。而在过去就流传着“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的说法,那老祖宗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还有道理吗?这句话的意思倒是好理解,就是说在酒席中父亲和孩子是不能坐在一张桌子上的,并且...

2023-01-09 #经典句子

他是秦观唯一的儿子 仅一首词传世 末尾一句千古流传

他是秦观唯一的儿子 仅一首词传世 末尾一句千古流传

...有注意到,那些宋词创作的顶尖人群中,其实出现了不少父子、兄弟的身影,最为出名的当然是晏殊与晏几道父子,苏洵、苏轼与苏辙父子,其实,还有一些父子、兄弟也是同为诗词创作者,只是名气不如前者大,当然,还有可...

2023-01-09 #经典句子

美文欣赏——汪氏父子之美食

美文欣赏——汪氏父子之美食

王干汪朗的书。让我写序。颇感意外。汪朗是汪曾棋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绕一句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和汪朗的交往一直追叙到25 年前。那时候任曾棋老先生住在商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周末...

2023-01-09 #经典句子

才子晏殊最痴情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其中一句议论千百年

才子晏殊最痴情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其中一句议论千百年

...说到这二晏,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二人是谁?那就是另一对父子作家晏殊和晏几道。三苏是父子,二晏也是父子,建章风骨中的三曹也是父子。看来家族渊源也是才华展现的原因之一啊,因为有充满才华的基因遗传啊。如果要问晏...

2023-12-27 #经典句子